一、KTV这个行业是不是已经衰落了
很多人喜欢在空闲的时候玩乐,唱歌就是一种消遣方式,KTV也因此成为过去一段时间里娱乐的重要场所然而近年来KTV行业似乎不如以前火爆,这是否象征着这类行业已经走向衰落了呢?
结论放在开头
个人认为KTV行业虽然没有完全衰落,但势头远不如从前,是一个容易被替代的娱乐方式,但依旧是大众喜好的娱乐方式之一。
原因1:音乐的魅力
音乐这种艺术是无分国界不论类型的,很多人能够在听音乐唱歌中寻找共鸣,换言之开心与难过的时候都有人唱歌,通过唱歌还可以放松身体的压力。KTV为唱歌提供了设备也提供了歌词和环境,所以很多人喜欢在这样的一个小房间里面纵情放开歌喉,于是乎不少KTV的音响爆棚,还存在一定扰民因素,甚至公园里大妈们的广场舞,都是需要配备音乐的。在这一层面,KTV始终是被需要的,因为音乐是被需要的。
原因2:替代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代表着越来越多人可以有自己的设备。不说别人就说我自己,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以后,我自己家里买了智能音箱,因为家长喜欢还特意买了麦克风等。这样的情况意味着不用去KTV也可以享受到唱歌的喜悦,有设备有题词,不同的就是缺少了那个氛围,但唱歌的目的是达到了。
原因3:环境问题
疫情因素可谓是影响到每一个国人,KTV这样的娱乐场所更是直到今天都没有开放。因为场所自带的空气不流通等问题,KTV本身的弊端还是很明显的,例如安全消防的问题。事物的发展进程是在不断前进,当弊端超过利端,科学进程加快让KTV不再成为独一无二的。换句话说为了更好的休闲娱乐环境,大众会选择其他娱乐方式,例如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无聊与闲暇时刻会选择去玩狼人杀这类游戏,有点闲钱的会去世界各处旅游,甚至智能手机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娱乐设置。爱出门游玩的可以去任何地方,爱宅家的不用离开房门就可以玩各种各样的设施,KTV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了。
原因4:实际情况
有不少人秉承着科学求证的态度,其实是可以发现当代KTV游客的人数年龄段在不断上升,年轻一辈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客观点是不如之前喜欢。疫情让很多人不去KTV,其实对生活影响并不大。
写在最后
KTV作为一种休闲娱乐场所,如果不能改进,就必然走向衰落。
二、谁能告诉我80年代(或90年代)的KTV价格是怎样的????谢谢
周 一 至 周 日 适 用
小时/元
标准价 13:00-19:00 19:00-20:00 20:00-00:00 00:00-06:00
情侣房 80 20 24/3折 56/7折 24/3折
小 房 120 20 36/3折 84/7折 36/3折
中 房 150 30 45/3折 105/7折 45/3折
大 房 190 30 57/3折 133/7折 57/3折
VIP嘉宾 300 90 90/3折 210/7折 90/3折
优 惠 行 动
下午学生场(凭学生证)限周一--周五下午13:00-19:00
情侣房:12元/小时 中房:20元/小时
小 房:15元/小时 大房:25元/小时
包 夜 行 动 每 日00:00 之 后 开 房
周一凌晨至周五凌晨
周六凌晨至周日凌晨
情侣包房 68元 100元
小 包 房 78元 120元
中 包 房 98元 150元
大 包 房 108元 180元
13:00-19:00 欢唱下午场 (有精美小吃)
20:00-24:00唱响“黄金时段”
24:00-06:00午夜激情
三、北京KTV消费怎么样?贵不贵
北京KTV的消费有高有低,从一百两百到一千两千都有,贵不贵还是要看自己的消费水平了,你可以上夜西游看看,上边高中低档的KTV都有,你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能接受的价位就行了。
四、ktv发展历史
KTV的源头来自于日本。卡拉在日语里是空洞、虚无的意思,OK指无人伴奏的乐队。卡拉OK的最初形态只是供专业乐手在没有条件带伴奏乐队的巡回演出中使用的伴奏磁带。卡拉OK兴起的年代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在日本神户酒吧做伴奏乐手的井上大佑,在为朋友的录音机灌制伴奏乐曲时,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年的日本处在西方影响下的嬉皮风格里,年轻人对音乐的迷恋几近疯狂;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使得原本性情拘谨的日本人强烈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和无趣。到酒吧等场所听歌手演唱成了闲时的主要消遣。撕裂嗓子的吼叫似乎只有在买醉的情况下才会不受控制地喊出来。
因为卡拉OK使普通人不管是夜莺嗓还是公鸭喉都过了一把歌星瘾,深藏不露的性情在麦克风的争抢中不经意地坦露开来,没有专业表演的压力,倾听的和演唱的在互换中实现了自我选择及共同的参与乐趣。某些商人看准了卡拉OK将会替市场带来商机,因此以音响设备建立起卡拉OK帝国。据日本卡拉OK协会统计,卡拉OK最辉煌的时候,在一亿多日本国民里,卡拉OK的消费者达到6000万以上,成了年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的娱乐产业。
20世纪90年代,是卡拉OK最风行的时候,但这也经过一连串的演变。在初期,我记得我小时候,曾见过有人会推着一台卡拉OK作流动式的生意,它带有两个麦克风和一个钱箱,不放进钱去,机器就不会播放伴奏音乐,麦克风也不起作用。这和日本一开始推出卡拉OK的情形很像。后来仿效日本的场地设计由开放式转而成为包厢式的这一段时间内,由于属高价格、高享受,所以除了商业聚会、洽商之外,一般人在经济条件许可下,都选择购置一台卡拉OK。可是近几年来,家庭卡拉OK机被束之高阁,城市里的卡拉OK厅发展到量贩式。
现在高价格的大型的KTV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像:钱柜、好乐迪这样的KTV打着连锁或者量贩式的招牌。音响设备好,吃喝玩乐一条龙。消费方式不同,服务也不同。钱柜可能白领去得比较多,好乐迪便宜一点,学生去得多一些。
随着当时哈日族的风潮开始盛行时,这股OK风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吹进台湾,被正式译为卡拉OK。香港、大陆内地包括东南亚基本上延承了台湾的风格,以KTV的形式为主。一开始,台湾完全仿效日本的开放式空间设计,但是效果并不好。台湾商人将原有的包厢式小视听中心与之结合起来,经改良后,出现了以包厢为主的KTV。即可以欣赏画面,又能引吭高歌;互不干涉,跳舞的跳舞,表演的表演。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卡拉OK不单单只是提供唱歌的地方, 如今的卡拉OK似乎是一个贬意词。1996年以后,随着酒吧、D厅等更丰富的娱乐方式的介入,卡拉OK失去了原来一统天下的地位,娱乐场所的门牌上已经少见这四个字了。但卡拉OK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它不断地变换着经营模式,以KTV、CLUB、酒店包间、量贩式KTV的面目一而再再而三地咸鱼翻生,以往单纯的唱歌之地衍生出了餐饮娱乐商务交际等多条龙服务。
五、北京最大的KTV是哪一家,什么档次,怎么消费?
一 连锁数量比较:
麦乐迪三家店,钱柜两家店,乐圣两家店,金库一家店。
二 营业额比较:
钱柜第一,麦乐迪第二,金库第三,乐圣第四。
三 档次比较:
钱柜毋庸质疑第一,地球人都知道。麦乐迪紧随其后,金库起步晚,装修豪华。乐圣只有骗骗学生的钱了。
四 餐饮比较:
除了麦乐迪是音乐美食(点套餐,免房费),其他三家都是自助餐。
五 消费比较:
你根据前四点能判断出来吗?
六、中国卡拉OK的发展历史?
1. 卡拉OK的历史
关于卡拉OK的词源,香港无线电视问答游戏节目《百万富翁》曾经问过,是一条常识题,答案是:在日语里,Kara解作空,oke是乐队的缩写语,合起来即“无人伴奏的乐队”。上世纪70年代两大带来音乐革命的科技发明,都是来自有“机械王国”之称的日本,一是70年代初的卡拉OK伴唱机,另一是1979年索尼推出的随身听。如果后者是精心发明的话,前者卡拉OK则如不少科技发明有点事出偶然,据说1971年一名叫井上大辅的鼓手录制了一盒伴奏音乐带,发明了卡拉OK伴唱机的意念。近30年来,卡拉OK这种玩意儿早迈出日本,不仅在亚洲风行,还传到北美以至欧洲,大大影响音乐文化,因此卡拉OK成为20世纪最轰动世界的排第二位的“日本制造”产品(第一位是方便面)。卡拉OK的发明人井上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亚洲最具影响力的20人之一,评价如下:“如果说******、甘地改变了亚洲的白天,那么,井上大佑则改变了亚洲的夜晚。”
在香港,唱卡拉OK的空间就有一个名堂,叫“karaoke box”。今天,香港的卡拉OK店英文正好以此为名(如香港最出名的两大KTV集团,一个叫NEWAY,一个叫加州红CaliforniaRed .其中 neway的店名叫Neway karaoke box. 加州红的店名叫Red Box红盒子和Green Box绿盒子.
最初的卡拉OK都是日本的开放式空间设计.卡拉OK传到台湾后,台湾商人将原有的包厢式小视听中心与卡拉OK结合起来,经改良后,出现了以包厢为主的卡拉OK-------KTV包厢。所以可以说卡拉OK是日本人发明的,而KTV却是正宗的国产货.
卡拉OK的风潮在90年代初达到最高峰,当时大陆的卡拉OK场所随处可见.我们在夜总会,俱乐部,酒吧,歌城,山庄,歌舞厅,娱乐城,酒店,宾馆,酒楼,邮轮,会所,活动中心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卡拉OK的踪影.中国的星级酒店和国外的星级酒店的明显的一个不同之处是中国的酒店大多数都有卡拉OK,让国外的酒店管理人员直呼看不懂.90年代中国甚至大多数饭店餐厅都有卡拉OK吃饭两用包厢,叫做RTV.外国人更加不明白中国为什么吃饭的时候都要唱歌了.
2. 卡拉OK在中国大陆的现状
卡拉OK在中国大陆发展到今天,已经变幻出多种形式,百花齐放的蓬勃发展着.
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量贩式卡拉OK: 量贩一词意为批发商或批发商场。这种做法最早出现于商业竞争惨烈的日本。他们发现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是购买频率最高的,于是这些批发商就遵循大进大出、薄利多销的原则,以“打”为销售单位销售日用品,这种成打出售的做法很快风靡日本,并迅速传到中国台湾。现在就成了量贩式KTV的用法之一了.有北京某同行说是按照不同时段收费的就是量贩式,实际上就孤陋寡闻了.香港量贩式KTV的收费算法就和台湾的有很大不同.
夜总会式:最古老的卡拉OK形式之一。目前在南方还广泛存在,远远胜过量贩式卡拉OK的数量。特别依附高档酒店而存在。
恋歌房式:许多低档的卡拉OK在北方也叫练歌房,练歌坊。在北方地区很流行这种叫法。实际上在长江以南基本上没有这种说法。
酒吧式:酒吧里有卡拉OK,也算是混合经营了吧。酒吧的数量和类型,比卡拉OK要多得多了。
RTV式:台湾传过来的。“R”代表“Relax”(放松)和“Resterant”(餐饮),是R和卡拉OK的结合。RTV可以唱K、休闲,还可以品尝美食。广州的金矿是代表,在厦门更是随处可见。
奥斯卡DVD卡拉OK点歌系统是奥锐综合浸霪多年的卡拉OK行业经验,参考港台的卡拉OK行业经营模式,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采用独有的视频码流处理技术和DVD硬解压技术开发出来的一套卡拉OK自动点播系统.
做到真正的DVD音频、视频效果,零等待的系统响应速度,无人看守系统,本软件适用于娱乐场(卡拉OK包厢、卡拉OK餐厅包间、酒店卡拉OK、夜总会、会所、卡拉OK歌厅、歌舞厅等)娱乐服务系统。系统操作方便、功能强大、运行稳定。经过多次的升级和换代,奥斯卡DVD卡拉OK点播系统在全国各地得到运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