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化时代,如何升级旅游消费?
引入新科技丰富游览体验,运用智慧化管理提升景区服务,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展览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带来旅游业的“蝶变”,助力旅游市场加速复苏。
数字化时代,如何升级旅游消费?要做到以下几点:
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必须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
推进旅游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要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将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和运营管理效率作为决策的核心,围绕新需求、新消费方式谋求创新。
当前,线上实名制预约系统、分时排队预约系统、在线营销系统、大数据监控系统等技术已成为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实现旅游企业的精准化运营及营销、提高游览效率,并最终实现游客消费体验及满足感的提升,赢得业务增长。
科技+文旅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文旅产业是具有高渗透性、关联性、融合性发展的大民生大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国、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和消费国,我国的文旅产业具有广大的市场价值。2018-2019年,文旅行业占我国的GDP总值超过15%,其关联性比房地产行业更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科技是旅游的新动能”。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文旅时代,80/90后的互联网原住民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旅游客户群,对于年轻人来说,游胜于旅。也就是说,驱动大家旅游的因素,从原来的计划性逐步在经济发展、物质发展的基础上转变为复合、冲动性的因素。当产生旅行的消费动机后,我们就会关注出行的体验。对于年轻的消费客群来讲,住宿和出行安排上的花费相对比较多。其次,消费对目的地的感知,并不是只取决于当地自然风光,人文、赛事、节庆,美食美酒、街头景色、体育都是旅行中的重要一环。由于社交分享,每一位游客既是旅行的消费者,也可以是衍生经济的带动者。要充分感知到每一位游客都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媒体,那么做好游客财富的精英,其实也是一机游回归到本心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数字文旅商业模式创新
一是创新营销,依托直播、短视频的线上营销和线上消费成为常态。
二是创新体验,虚拟技术创造的文旅体验和在地化真实体验双轨并行
三是创新内容,正向价值引领下的数字文旅内容再生产和全球服务蓬勃发展
培育强大的数字文旅市场主体
一是明确市场定位,促进新型市场主体建设。
二是多项措施并举,提高数字文旅市场主体创新策源动力。当前,线上文旅发展存在高质量数字内容缺乏、高水准虚拟现实内容缺失、现有模式商业变现率低等问题,文化内涵不足的短视频、直播、虚拟产品挤占了大量市场空间。文旅和科技深度融合,不但要求实现技术手段和文旅资源的充分对接,还要求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共同进行技术场景的概念打造、内容制作等。
三是优化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从中小传统文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来看,文旅科技产业跨界融合的破解点尚不明晰,产业结合方式生硬,与技术企业合作往往处于被动,市场主体面临着一系列严峻障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加速与产业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正在加速。随着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各类文旅市场主体纷纷上线上云,创造出一系列“云旅游”“云展览”“云赏艺”“云公教”“云文创”等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成为推动文旅产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二、新西兰旅游业遭遇寒冬,该从哪些方面刺激复苏?
在新冠疫情期间,新西兰作为旅游大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据报道新西兰的一个城市昆斯敦,其旅游业务在疫情期间锐减至少2.7亿新西兰元,保守估计将要有8000个旅游业相关从业者会失去工作,而还有很多大型的旅游公司靠着政府的补贴生存生存下来,而这些补贴将会在8月底终止,必须要尽快推行相关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复苏。
一、依靠本地人拉动旅游消费。疫情导致外来的旅游客户不愿意出门,可以让当地的城镇居民填空这些空白。例如分发消费券、旅游票价补贴等,刺激当地的居民的消费,把整个产业链带动起来。同时政府可以给每个居民分发疫情津贴,有了钱了,居民自然愿意消费。
二、城市产业发展多样化。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可以协同发展其他行业,例如电影旅游、体育产业、娱乐产业。这些相关产业能互助发展,不但可以有效的拉动当地的经济,也有扩大居民的就业,还有助于国家在国际平台上的宣传推广。合理的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资源,进行资源的有效的配置,多元化的发展。
三、直播宣传,多元化与客户互动,增强与客户黏度。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可以利用现在的直播平台,现场推广当地的旅游特色和人文风景,可以让每一个互联网的使用者都能感受得到新西兰当地的特色,这样就能有效的对旅游产业的推广。在社交平台上与客户进行深度互动,可以更加容易获得客户的好感。
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现,不仅仅是对于新西兰,给整个世界的国家都带来很大的冲击,除了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每一个企业家也要学会携手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