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十一黄金周旅游综合收入是多少?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46亿人次,比2006年“十一”黄金周增长9.6%;实现旅游收入642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4.8%;旅游者人均花费441元。
二、2012年国庆节期间各行业的营业状况
“十一”黄金周全国游客量同比增长23.3%,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6.3%,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量4.25亿人次,同比增长40.9%(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3.3%);过夜游客(仅限于住在宾馆饭店和旅馆招待所)为9694万人次,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36%(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9%);一日游游客为3.28亿人次,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2.4%(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4.6%)。全国共实现旅游收入2105亿元,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4.4%(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6.3%),其中,民航客运收入81.6亿元;铁路客运收入33.2亿元;39个重点旅游城市实现旅游收入786亿元;其他旅游城市和景区实现旅游收入1204亿元。商务部数据显示,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8006亿元,比201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增长15%左右。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信息通报显示,两节长假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旅游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24.96%。商务部报告称,在限时折扣、限量特价、返利赠积分等传统手段和微博、微信等新促销平台带动下,金银珠宝、服装、数码、家电等热点商品消费全面开花。例如,广东东莞时尚、国美、苏宁三大家电卖场家电产品销量比平时增长2至3倍。南京家居建材市场积极促销,宜家家居、百安居、红星美凯龙等建材家居市场节日期间同比增幅均超35%。与此同时,餐饮市场消费也是红火爆棚。上海、天津、青岛、辽宁、吉林重点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0%、25.4%、22.3%、18.6%、15.5%。
三、“十一”国内4.22亿人次出游,旅游业都出现了哪些“黑马”呢?
2022年的十一国庆出行人次已经达到了4.22亿人次,国庆假期出游的地方变得多了,其中红色旅游、夜间文化活动以及宅酒店等新型的出游方式受到了游客们的欢迎,从市场反馈的数据来看,这几个新的黑马项目也的确带来了不少的营收。由此可见,随着国庆假期的到来,围绕着不同的旅游方式出行,已经成为了国人消费的一种新时尚,也会给疫情之下的旅游业带来一波冲击力度,让旅游业从业者们看到了春天。
2022年,整个国庆假期,全国国内出游超过4.2亿人次,其中年轻人对红色旅游有极大的兴趣,在假日期间,不少年轻人组团来到优秀文化产品以及优质旅游产品地,包括红色地标,红色旧址以及缅怀革命先烈等,红色国庆主题的相关旅游地进行旅游,尤其是在延安等地,看到了不少年轻的面孔,他们在逛革命景点,看红色演出,购买一些红色的文创产品,整个国庆节假日期间,延安当地的红色旅游订单数量整个增长了160%。其中,长沙,南昌,井冈山等地成为了此次红色旅游热门旅游地。
年轻一代除了对红色旅游热情度高涨之外,还去到了各个文艺团和文博场馆等进行云旅游,这种全新的方式,通过线上直播来让有着蠢蠢欲动出去游玩的网友们在线上观看足不出户就能够赏大好河山。从整体的消费趋势来看,这种旅游的全新方式带来的整体营收相应来说还是不少的,而且对于各个景点的打卡模式来说也是非常新奇的,倍受欢迎。第三个旅游的黑马就是夜间文化活动以及宅酒店,整个2022年国庆期间夜间夜流量的整体人次超过995.6万人次,平均每一个景点每夜的客流量达到4.76万人次。可见,人们在旅游的新形式上又有了新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有宅酒店也成为了黄金周度假的一个主流形式,在一些旅游平台上,甚至单独出售酒店的项目,游客可以在酒店内吃下午茶,健身,瑜伽等多个活动展开。部分旅游型的酒店还推出了稻田艺术节、乐队表演等等可以与消费者互动的节目,用一种新的玩法将游客吸引进来。
总而言之,2022年的国庆假期相较于去年来说,旅游业有了很好的提升,在旅游项目上也突出了三匹黑马,分别是红色旅游,夜间文化活动和宅酒店,给游客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给我国旅游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整体营收上带来不错的前景。
四、国庆小长假从哪一年开始
从1999年开始的。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从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假日经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
在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到来时,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据有关统计,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
2000年春节7天假期,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一成;全国旅游花费约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六分之一。
2000年“五一”黄金周,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4600万人次,旅游收入181亿元;“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数达59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亿元。
第五个“黄金周”是2001年春节,在这7天中全国共接待游客44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8亿元,人均花费支出为441元。
2001年“五一”黄金周,全国接待旅游者达到创纪录的737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亿元。
2006年春节,全国共接待游客78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8亿元。
从一个个“黄金周”不断攀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消费时尚的引导下,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在迅速扩张,巨大的旅游消费有力地拓展了相关行业的市场,表现出旅游新经济增长点的旺盛活力和关联带动作用。“假日经济”不仅扩大了内需,刺激了消费,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观念的一次新变革
五、2015年10月8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5年国庆假日旅游统计报告》
2015年国庆假期今天结束。假日期间,各级旅游部门高度重视、共同努力,认真落实责任,突出抓好旅游安全、市场调控和政府公共服务。旅游市场供需两旺,运行秩序整体平稳,人民群众又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国庆长假,较好地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假日期间,国家旅游局首次启动和实施了最大承载量和高峰限流措施,主动调控效果显现,旅游安全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9月30日12时至10月7日17时,国家旅游局未接到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假日旅游安全创造新记录。
一、旅游市场繁荣,整体供需两旺
假日期间,国庆节旅游消费集中释放,居民出游热情活跃。全国各省市发挥本地旅游资源优势,挖掘打造旅游亮点,扩大旅游产品供给,活跃假日旅游市场氛围,推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主题活动。2015年国庆假日期间,北京共接待游客115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总收入83.1亿元,同比增长7.1%。吉林省共接待游客1001.45万人次,同比增长19.6%;实现旅游收入59.45亿元,同比增长28.5%。山东省共接待游客5139.1万人次,同比增长8.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2.1亿元,同比增长12.8%。湖南省旅游人数突破3700万人次,同比增长7.58%;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7.98%。甘肃省共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8%;实现旅游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6.5%。江苏全省纳入统计的10家重点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425.80万人次,同比增长8.4%;门票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2.2 %。湖北省共接待游客3517.05万人次,增长11.07%;旅游收入165.9亿元,同比增长12.48%。国庆期间,纳入监测的在线旅行商的交易总量平均增长134.7%。
出境游需求旺盛。日本、韩国、泰国等周边国家出境游市场火爆,美、俄、法、意等长线游大幅增长。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统计,赴韩中国游客增长了30%。据日本领事机构数据显示,广州9月发放赴日签证数量同比增加40%。1至6日,内地赴港旅客为100.1万人次,同比增长3.26%;内地赴澳旅客为79.97万人次,同比增长6.3%。据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通报,1至7日大陆赴台游客总数突破9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2成。北京、浙江、上海为最主要出境游客源地。
二、旅游方式多元,拉动消费明显
游客出行需求呈多样化,城市休闲、乡村旅游最受欢迎,假日旅游方式已从传统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旅游拉动消费作用明显。 1至6日,全国铁路系统共发送旅客6279.2万人次,同比上涨8.8%,客票收入35.4亿元,同比上涨18.5%;民航系统共发送旅客763万人次,同比上涨10.0%。散客自驾游、自由行成为主流。黑龙江部分城市自由行比例占七成以上,预订一日游、门票、交通用车等服务的比例明显增长;1至5日,辽宁高速公路通行小轿车474万辆次,同比增长15.6%,驶入大连市自驾游车辆同比增长11.5%;福建泉州自驾游比例达到83%以上;承德散客游客占72%,游客多选择自驾方式;江西庐山自驾进山车辆达2.8万余台,自驾游客占游客总量近九成。休闲旅游表现抢眼。北京乡村旅游收入约4.1亿元,同比增长6.8%;上海商旅文体联动,有效地促进了本地商业消费,427家大中型商业企业“中秋”、“十一”期间共实现营业额133.8亿元,同比增长10.3%。广东旅游虽受台风影响,但温泉旅游热度不减,揭阳京明温泉、清远聚龙湾温泉接待游客同比增长60%至70%,康桥温泉同比上涨40%,颐和温泉城前四天共接待游客4千余人;江苏参与运河生态游、运河古镇游、运河水上游的人次突破20万;海南省高档度假酒店、特色酒店入住率维持较高水平,海棠湾旅游饭店平均入住率为85.94%,亚龙湾平均入住率为81.06%。文化旅游深受欢迎。天津“听茶馆相声”深受各地游客欢迎,节日期间“名流茶馆”接待游客近2万余人,其中外地观众达90%,北京、河北观众占75%以上;沈阳故宫博物院、张氏帅府(金融)博物馆在10月3日当天接待游客分别为2.7万人和1.7万人,均创历史新高。红色旅游持续火爆。湖南韶山、岳麓山—橘子洲、芷江受降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游人如织,岳麓山—橘子洲景区每天接待10万人次以上,韶山每天接待约8万人。假日前5天,贵州遵义累计接待红色旅游游客84.8万人次,同比增长22.8%。
三、旅游+互联网,公共服务升级
假日期间,政府部门利用新技术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升级,景点景区智能化程度提高,在线旅游企业预定量上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整体提高假日旅游服务效率,游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四川旅游部门将北斗卫星系统融入旅游应急救援平台,加强同公安、交通、国土、气象、地理测绘等部门数据共享,提高旅游安全保障水平;江苏旅游部门首次采用大数据及时进行全省实时客流、游客来源地分布、游客属性、停留时长、客流对比,每天分四个时段向社会发布旅游景区游客舒适度信息;大连推出的电子票业务覆盖30多家主要景区,假日前6天销售电子票3万多张,“智慧旅游”新玩法被市民和游客认可;九寨沟景区、黄龙景区网络预售门票占景区总售出门票40%以上。
四、市场秩序好转,旅游形象提升
各级旅游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市场安全有序。节前,国家旅游局出台了系列措施保障假日旅游市场平稳运行,对 “不合理低价游”和“欺骗、强制旅游购物”等行为出重拳打击、开展倡导文明旅游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倡议全国 5A、4A级景区带头不上涨门票价格等等,并在节日期间联合公安部、工商总局、商务部、质检总局等四部委在云南开展了旅游市场专项督查,得到全国各级旅游部门积极响应。江苏、黑龙江、四川、广东、湖南等省市纷纷在节日期间组织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派出检查组,对旅行社、旅游景区点、旅游购物场所、酒店等进行检查,及时排除隐患,督促整改落实,确保了旅游市场繁荣有序和“安全、秩序、质量、效益”。
五、实施最高承载量管理,主动调控效果显现。
节日期间,部分热点A级景区根据国家旅游局统一部署,实施了游客最大承载量限流、分流措施。故宫每日接待量限定在8万人次,与历史最高日接待18万人次相比,七天游客较为均衡合理。各省实施景区承载量管理,积极引导了游客分流。假日期间,各景区游客量均衡增长,部分传统热点景区游客数量得到控制。受主动调控措施作用,纳入国家旅游局监测的125个传统热点景区接待游客量均未出现往年无序暴涨的现象,七天共接待游客2962.17万人次,门票收入15.88亿元。景区安全得到保障,游客游览舒适度提高。
六、旅游志愿者上岗,文明旅游风渐行。
国庆期间,全国29个盛自治区、直辖市的176个城市的首批数万名旅游志愿者在各大景区上岗,为游客免费提供景区讲解、医疗救援、维护景区秩序等服务。北京旅游志愿者在前门、故宫、王府井、颐和园、恭王府等游客集中的旅游集散地开展志愿服务。湖南全省组织1.2万多人次参加旅游志愿服务行动,其中长沙、张家界、岳阳和韶山、南岳等地都组织千人次以上。陕西文明志愿者发放资料2万余份,劝导游客不文明行为500余次。四川省乐山市23个青年文明志愿服务岗共服务游客9370余人次、服务市民及其他人员2358余人,开展志愿服务内容4396次。福建泉州泉州市向游客发放宣传册累计5万余份。
六、“十一”国内4.22亿人次出游,旅游业“黑马”频出,大家都去哪儿玩了?
国庆的旅游数据表明:大家的旅行地点聚集在长城,天安门、延安、遵义、贵阳、长沙 等景区,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旅游成为了假日的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