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2020年人均消费榜出炉,究竟哪一个省的人最能花?

2020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对于很多人而言,这将会是终生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度过了疫情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也携手共度过最艰难的时刻。在这一年里,有不少人失业又重新就业,有不少企业面临倒闭和破产,有不少家庭经历生离死别。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的众志成城,我们的经济开始了V字反转,各项行业得到复苏,人们重新开始幸福生活。31个省份经过数据统计,出炉了2020年人均消费排行榜。我们从排行榜上可以看到,上海的人均消费水平最高,也就是成为最能花钱的人。

从人均消费上面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平均每一个上海居民消费的金额是42536,也就是月平均消费达到3544元。而北京人民紧跟其后,全年人均消费额为38903,月平均消费额达到3242。排名第三的是浙江人民,年平均额为31295元。年人均消费超过20000元的还有以下几个省份:广东、天津、江苏、福建、重庆、湖南、辽宁和山东等等。而位居榜尾的是西藏自治区,人均消费是13225,也就是大概一个月1100左右。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经济越发达地区,消费水平也就越高。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这几个地方的人民这么能花钱呢?首先,上海、北京是我国数一数二的一线城市,包括后面的浙江、广东、江苏、天津等地,这些地方的经济水平比较发达,各种生产和商业高度发展,人们在这里能够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获取较好的就业报酬。总而言之,就是这些地方的人们比较能赚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相关数据:2020年里,上海市的人均收入也是最高的,达到69442,而北京紧接其后,67756。所以说,只有能挣到足够高的钱,才能消费出较高水平。

挣得多花得多,这似乎跟我们说的开源节流不太相符合。挣钱是开源方面,节流却是消费层面。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点,经济发展和生活消费是息息相关的。比如一二线城市,消费水平较高,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体现在数据方面就是消费额高。这几个城市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我们来看看。全国的消费支出占据最大比例是食品烟酒,可以理解,那是以食为天;第二大部分是居住,想想各个大城市的房价就知道了。当然,上海和北京的数据跟全国数据大致一致,都是这两块占据了消费的大头,另一个大部分就是教育培训方面的支出。

福建旅游产业高速增长,厦门增速最低,谁将取而代之?

说去厦门 旅游 ,很多人会眉飞色舞,但说到福建 旅游 往往就会换成一副懵掉的样子。

提起到南平 旅游 ,很多人会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换成武夷山,大多数人会恍然大悟。

福建由于被群山层层包围,很多人对她有一些并不那么准确的认识,在 旅游 上同样如此。

福建 旅游 资源从海岛石头屋到高山土楼,从经济特区的小资最爱到革命老区的红色景点,从冰心、林觉民共同的故居到香港富豪的祖居,品种极其丰富。

厦门只是福建的一小部分而已,甚至不能代表福建的主流景观。以往厦门名声在外,光芒夺目,提到 旅游 几乎只见厦门不知福建,而近两年,厦门的 旅游 市场增速却大幅度低于福建其他地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

福建 旅游 在31省市排名中名列第12,算是不错的成绩。

如果要评发展最均衡的省市,福建一定第一。资源、运营和 旅游 指数都是70多点,最大差值0.28。低一名的内蒙古运营强大但资源不足,高一名的安徽运营偏弱,白白浪费了丰富的 旅游 资源。

第10名江西各项指数也很均衡,只是住宿指数太低,明显基础配套不足,未来发展必会受此拖累。由此看福建2019年进入前十,是大概率事件。

/

从 旅游 资源详情表上看,福建 旅游 资源指数在中游略高的位置。各项数据也没有特别突出的,4A景区数量偏低,证明景区开发力度略显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多,未来 旅游 产品在故事性、参与性上发展空间较大。

/

在运营数据中福建完美地躲过了所有最好和最差,人均消费较高,市场的运营程度较深。比较大的潜在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升人均消费?

百度指数就是全国中值,宣传上算是不过不失。有一个金字招牌——厦门,却没有好好利用,没有建立厦门和福建以及周边地区的密切关联。

/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福建各地的 旅游 住宿配套情况,厦门的25.18和苏州、三亚近似,还算说得过去,但其它城市都偏低。比如福州只有8.65,低于太原和南昌。

需要注意的是南平住宿指数仅有0.69,要知道武夷山就在南平,如果真实情况和指数显示的一致,唯一的解释就是去武夷山的散客并不多。

还有一种可能,福建当地有很多住宿并没有加入网上平台,这导致了住宿指数偏低。这点还希望有知道的人能说明一下。

/

再看更详细的分地区 旅游 产业关键数据。

厦门是老大,但是增速明显跟不上其他地区。另一个游客增速还可以,但收入增速也跟不上的是南平。这两个都算是传统 旅游 区,一个鼓浪屿、一个武夷山,都是知名的老牌景点。

游客数量增幅最大的是宁德。宁德在福州北面,有山有海,霞浦、白水洋都在这里,境内还有很多廊桥。

/

闽浙廊桥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不少也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廊桥 旅游 浙江开展得远比福建好。

游客数量增幅第二的是福州,游客人数和 旅游 收入距离厦门的差距并不大。

福州作为省会可以有更多资源利用,近年对于 旅游 也是加大了开发力度。 旅游 产业的关键数据,在一两年内大概率会超过厦门。

而再过一两年, 旅游 资源极其雄厚的泉州也会追上来,福建 旅游 市场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

增速第三的是龙岩,它也是收入增速最大的地区。龙岩的 旅游 特色自然就是土楼,若干土楼景区已经发展得很完善。但如果只是一个一个景区玩下来,多少会有些单调乏味。其实土楼遍地都是,发展下一步应该是激活更多的土楼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 旅游 行业中来。

比如土楼开发成民宿,不是现在景区内的,而是寻常路旁村落里的;设立更多开放式的观景平台和可参观的非景点村落。这些都可以更广泛地激活整个地区,并最终让 旅游 产业更长远地发展。

所有这些地区相比厦门都具有一大优势,就是更深广的腹地。厦门作为一面金字招牌,等于是启动、培育了福建的 旅游 市场,如今即将让出领军者的位置,也算是功成身退了。

这种趋势,对于整个福建 旅游 发展来说,是好事。

/

最后一个问题或者隐忧需要提醒一下,福建游客数量增幅远低于 旅游 收入增幅,如果 旅游 产品并没有增加或改善质量,就等于性价比在不断下降。通过对比江西、安徽等省的数据可以看出,福建的增长差是最大的。

这就要求福建 旅游 尽快提升 旅游 产品素质,把增加的价格坐实,这样才能确保行业的良性发展。

\

你知道三明市么?

你知道沙县小吃么?

你知道沙县就在三明么?

你知道沙县有很多 美食 ,但和你吃的沙县小吃都不一样么?

福建遍地都是宝,何必苦守厦门人挤人?

/

不出意外,新疆赢了河北,保持了连赢势头。这次对战内蒙古,输赢我也猜不出了。

/

疫情再度“逼停”旅游业背后:上半年多省游客量已超2019年同期

“室内文旅活动场所该关闭的关闭” “暂停经营中高风险地区跨省团队 旅游 业务” “全国1152家A级 旅游 景区暂停开放”……在2021年的夏天,传统的 旅游 旺季,国内 旅游 业再一次遭遇疫情“重击”。

要知道,在这之前的上半年,国内 旅游 已渐有起色, 旅游 从业者们也一度看到了曙光。

文化和 旅游 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国内 旅游 抽样调查结果,2021年上半年,国内 旅游 总人次18.71亿,国内 旅游 收入( 旅游 总消费)1.63万亿元,已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9%、58.6%。人均每次 旅游 消费872.2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5%,相较于游客接待量的增速, 旅游 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

从省级层面看,新旅界(LvJieMedia)统计发现,在已披露上半年 旅游 统计数据的10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有7个省份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西藏自治区增速最为迅猛,同比2019年增长31.1%。而游客接待量相对靠后的内蒙古,上半年也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61.12%,接近全国总体水平。 旅游 收入方面,在免税新政及红利的加持下,海南增速拔得头筹,上半年实现 旅游 总收入819.7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60%,较2019年同比增长近七成。

西部 旅游 热度依旧 海南 旅游 收入增速拔得头筹

数据显示,在上半年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过疫前同期水平的省份当中,新疆和西藏增速更为明显。可以看出,疫情常态化情况下,国内游客显然对西部地区更开阔而神秘的目的地更加向往,去年已经开始大热的西部地区今年 旅游 热度依旧。

西藏 旅游 业以区外团队游客为主,今年以来,随着“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极”、西藏林芝第十九届桃花 旅游 文化节、七条红色 旅游 线路发布等活动的实施,西藏 旅游 经济迎来“开门红”。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西藏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7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110.9%,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31.1%。

据悉,“十三五”期间,西藏已打造了具备 旅游 接待能力的乡村 旅游 景点300余个,特色 旅游 小镇26个,家庭旅馆达2377家。今年,“唐竺古道号” 旅游 专列、拉林铁路的开通,更是为该区 旅游 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为西部地区大热的 旅游 目的地新疆,多地也已迎来 旅游 旺季,游客接待人数不断攀升,根据新疆文旅部门最新统计,今年1至6月,新疆已累计接待游客达8804.04万人次。事实上,在今年前4月,全区已累计接待游客4231.4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8.05%;实现 旅游 收入339.35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2.59%。

据自治区文化和 旅游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古丽·阿不力木此前介绍,今年1月以来,全疆各地通过加大力度发展冰雪 旅游 、乡村 旅游 等拉动消费,促进 旅游 经济发展,共组织举办2000余项文化和 旅游 活动,涉及冰雪、文化、购物、民俗、 体育 、康养、研学、自驾、度假等多种类型。

在 旅游 收入方面,上半年福建、湖南、海南、贵州、西藏等省份已超过至疫情同期水平,其中海南省更是交出了“同比增长260.1%,比2019年同期增长67.1%”的优异成绩。

如果说海南2021年 旅游 收入的成绩单像“开了挂”一样,那么这个“外挂”毫无疑问就是离岛免税购物了。

去年7月1日起实施的离岛免税新政,对免税购物额度,单件商品限额,离岛免税商品范围、种类等方面进行调整。今年2月,为扩大政策效应,离岛免税购物又增加了离岛旅客“邮寄送达”、岛内居民“返岛提取”两种提货方式,旅客购物提货更加便捷。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国内游客的海外消费加速回流。据海口海关的数据,今年1月至6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267.67亿元、件数3690万件、购物旅客382.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57.2%、258.9%、156.5%。

据悉,2020年以来,海南全岛新开业5家离岛免税店,目前正式营业离岛免税店已达9家。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营投资主体的进一步增加和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海南 旅游 零售消费市场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浙桂文旅项目投资超千亿 新疆成立首支文旅产业基金

上半年各省的的 旅游 接待及收入数据能让我们看到 旅游 业的生命力,而各省文旅项目的投资则让人看到了 旅游 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新旅界梳理发现,近年来的文旅项目投资大省浙江和广西在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已超千亿元,而文旅投资相对滞后的新疆在今年也成立了该区的首支文旅基金,进一步推动“ 旅游 兴疆”战略。

据浙江文旅厅通报,1-6月份,全省在建文化和 旅游 项目2607个,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598个,续建项目2009个,总投资20484.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651亿元,全省文化和 旅游 项目投资实现“半门红”。

邻省福建把今年作为文化 旅游 项目建设年,开展重点项目大调研、大摸排、大提升,确定了215个重点推进在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12.18亿元。今年1月-6月,已完成投资125.98亿元,占年计划59.37%。

地处华南的广西,重点文旅项目全年计划投资总额完成进度亦即将过半。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文化 旅游 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共计256个,总投资9132.4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45.6亿元,本年度完成投资125.06亿元。

此外,广西文化和 旅游 厅还印发《广西文化 旅游 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2021—2023年,全区文化 旅游 产业重大项目投资目标为年均增长15%。每年推进全区文化 旅游 产业重大项目200项以上,3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而在游客接待量上有着不错成绩的新疆,在 旅游 投资方面也没有懈怠。截至6月底,今年全疆政府性投资文化和 旅游 基础设施建设续建、新建项目总计130个,项目总投资约97.1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1个、新建项目79个。

与此同时,新疆还成立了首支以文化 旅游 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产业投资基金——新疆文旅产业基金成立。该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文化 旅游 、影视 体育 、消费升级、医疗康养等,将集中力量投资行业竞争优势明显、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的重点企业。

疫情再度“逼停” 旅游 业 从业者宜“厉兵秣马”

中国 旅游 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 旅游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曾对2021年下半年 旅游 经济发展作出预测,报告认为,2021年下半年, 旅游 产业有望迎来投资加速的转折点。市场景气持续上升,六成左右受访者认为新冠疫情形势向好和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将会增加2021年 旅游 和休闲消费的需求。此外,企业家信心和产业景气指数有望加速恢复到2019年水平。

正当业界对此充满憧憬的时候,疫情的反弹几乎使这一预期化为泡影。自南京禄口机场疫情爆发以来,国内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截至8月8日18时,全国有疫情高风险等级地区14个,中风险等级地区196个。

8月3日,文化和 旅游 部办公厅发布紧急通知,要求落实A级 旅游 景区疫情防控,强化文化和 旅游 行业室内场所防控措施。景区和室内公共场所迅速做出回应。截至8月4日,全国已有20省(区、市)的1152家A级 旅游 景区暂停开放,暂时关闭公共图书馆256个、文化馆236个、文化站6757个。

8月5日,文化和 旅游 部办公厅围绕跨省 旅游 管理工作下发通知,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 旅游 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 旅游 及“机票+酒店”业务。截至目前,多省市已就“限制出省游”发布通告,跨省游再次按下“暂停键”。

好消息是,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预测,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在两到三个潜伏期内能够基本得到控制。

对此,业内人士建言,常态化疫情防控将成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旅游 从业者应在这种常态下,保持防控标准不降低,一边开拓周边游、微度假等短程 旅游 产品,一边继续提质增效、“厉兵秣马”,待疫情形势向好后,重新整装再出发。

25省份发布国庆旅游收入,15省份超百亿,释放了什么信号?

25省份发布国庆旅游收入,15省份超百亿,这表明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复苏。

国庆节刚刚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今年的国庆节是双节同庆,一共八天假期,游客出游意愿非常高,旅游业也几乎完成了复苏。事实上,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已经有25个省份公布国庆假期旅游收入,其中15省份旅游收入超百亿。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经公布旅游收入的25个省份中,其中收入达到500亿以上的省份有有1个,9省份跻身300亿的行列,15省份收入超百亿。

从具体的旅游数据上来看,江苏以512.55亿的旅游收入暂居榜首,江西以398.81亿紧随其后,贵州367.21亿位列第三。值得注意的是,2018-2019年,江苏国庆假期旅游收入也“霸占”冠军宝座,旅游收入分别为578.62亿、631.27亿。根据江苏省文旅厅介绍,在国庆节到来之前,江苏省就已经推出10条运河主题精品线路、5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产品精、服务优的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为游客走向青山绿水间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在新公布30家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为旅游者提供了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所,也延伸了文旅消费链条。

与此同时,在接待游客人次方面,数据显示,河南以7234.98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居首,首次突破7000万人次大关,并创下了国庆黄金周各省份游客接待量纪录。除此之外,还有江西、山西、湖北、贵州、安徽5省份接待游客人次均超5000万。从这些数据上来看,全国的文化和旅游市场复苏明显。其中,西藏在假期前7天共接待游客177.46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新疆共接待国内游客1535.4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0.78%;河南8天假期共接待游客7234.98万人次,与2019年国庆7天假期相比增长9.09%;北京接待游客998.2万人次,同比增长8.4%;福建接待游客3928.45万人次,比2019年假日增长5.5%。

针对全年旅游经济形势,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研究员表示,对第四季度旅游市场恢复和产业振兴保持乐观的预期,预计全年旅游经济呈“U型”恢复和振兴发展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相关专业机构也表示,要进一步扩大冬季旅游产品的优质供给,巩固全年旅游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结合民宿、运动、度假、温泉、研学等开发新的冬季旅游项目及产品,加强在冰雪资源匮乏的南方地区开展冰雪旅游宣传。

总而言之,对于今年国庆节旅游市场的火爆,这反映了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的复苏,表明疫情对我国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弱。

福州2020年旅游人口

829万。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隶属于福建省,是福建省省会,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

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有三坊七巷、鼓山、乌塔等。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