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英帝国博物馆藏有中国多少文物?
大英博物馆管据保守估计大约有2万3千件中国的稀世珍宝比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就在大英博物馆 答案补充 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让人目不暇接。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
然而这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 答案补充
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答案补充 日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最大的博物馆。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马远的 《洞山渡水图》 、 《寒江独钓图》 ,梁楷的 《雪景山水图》 、 《李白行吟图》 、 《六祖截竹图》 、李迪的 《红白芙蓉图》 等等都是旷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据 《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 一书作者孟国翔介绍,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有158000多车,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较珍贵的,但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后由于多种因素我国没有再继续追讨。
答案补充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一向被认作是在中国之外藏有最多最好的中国文物的博物馆。1860年,英军从圆明园中所劫走的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另一部分被拍卖。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藏品目前已接近700万件。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玉器、雕刻品等,共计23000余件,有许多是珍品、孤品。比如,清代乾隆帝的心爱藏品、东晋顾恺之 《女史箴图》 唐代摹本最为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和上世纪由斯坦因(被指“敦煌盗宝第一人”)带往英国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极其重要的珍品。
书画:顾恺之 《女史箴图》 唐代摹本、李思训 《青绿山水图》 、巨然 《茂林叠嶂图》 、李公麟 《华岩变相图》 、范宽 《携琴访友图》 、燕文贵 《群峰雪霁图》 、苏轼 《墨竹图》 、马远 《山水再游图》 等。
青铜器: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
答案补充 大英图书馆
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 《永乐大典》 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包括刻版印刷的 《金刚经》 )和地图。
二、英国大英博物馆有多少圆明园的文物?
有《女史箴图》、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邢侯簋、汉代玉雕驭龙、《青绿山水图》、《茂林迭嶂图》、《携琴访友图》、《华岩变相图》、《墨竹图》、《永乐大典》等。
1、《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其余各段都是描写上层妇女应有的道德情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
虽然作品蕴涵了妇女应当遵守的道德信条,但是对上层妇女梳妆妆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
《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2、《华岩变相图》
是宋代字画,将《华严经》内容以绘画的形式加以表现,用以宣传佛教教义。所谓变相,指依经典之记载,描绘佛之本生谭,或净土庄严、地狱相状等之图画,用以宣传教义。
又作变像、变绘。略称变。变,乃变动、转变之意,即将种种真实之动态,以图画或雕刻加以描绘,如画弥陀净土之相,称为弥陀净土变;画兜率天弥勒净土之相,称为弥勒净土变;依华严经所画之七处八会或七处九会,称为华严变相;画地狱之种种相,称为地狱变相等。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3、双羊尊
筒形口,腹为双羊前躯相背状。羊角大弯曲,尊口下饰弦纹和龙面饕餮纹,较为罕见。羊颌下及腹下饰扉棱,象征须和腹部垂毛。饰龙面纹,腹饰鳞纹,腿饰龙纹。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现藏英国大英博物馆。
4、汉代玉雕驭龙
汉代玉雕驭龙是中国古代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但以为历史政治等原因流失在欧洲等国家。现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5、《携琴访友图》
“携琴访友”这样一个题材,在古代绘画、瓷器、漆器和雕刻中十分常见,本作为宋代画家范宽绘制。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英博物馆
三、大英博物馆藏品800万件,都是稀世珍宝,哪来这么多的“珍藏品”?
大英博物馆可以说是世界上珍藏古董数量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名列前茅。但是说这么多古董西式珍品自然要有来源,以英国的历史渊源来讲,它是不应该有这么多的藏品的,最早要追溯到和中国的战争,然后追溯到英国对外扩张的过程。
最早的时候16世纪英国被称之为日不落帝国,是因为全世界各地都有它的殖民地。那个时候的中国还相当强大,还没有办法侵占中国,所以说主要的藏品有非洲的,有美洲的,反正世界各地的都有,因为那个时候英国被称之为日不落帝国,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太阳照射的地球的每一面都有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他才被称之为日不落帝国。
慢慢的到了清朝的末期,清朝因为制度的腐朽,统治的僵化出现了国力的大幅下滑。然后西方出现了工业革命,国力大增,1减1增就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而侵略的野心就被淋漓尽致的显现了,出来,发动了第1次鸦片战争,第2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抢了很多很多的珍宝就流落海外,这些珍宝到底去了哪儿?其实不言而喻,主要的流落国家还是在当初的两个主要参与者手中。
历史已经过去了,不评论历史到底如何,只是说这些珍宝的来源到底在哪,可以说是集结了世界之精华的。虽然说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强大的时候了,但是历史是过去的,仍然有一些东西留在了他们国家,才出现了这个建造磅礴规模宏大的大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