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朝官员顶子颜色级别

在清朝早期,官员官帽顶珠一品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用阳文镂花金无顶珠者,即无品级。到了清朝后期,一品官员官帽顶珠就不用红宝石了,改用琉璃。

清朝改历代的朝冠为礼帽,礼帽又称为「顶戴」或称为「顶子」。礼帽分为两种,一种为夏天戴的凉帽,另一种为冬天所戴的暖帽,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凉帽为喇叭形,无檐,多用藤、篾席,外裹绫罗,上镶顶珠。

暖帽为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绒线所制成的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一般官员(四品至九品)只可用黄貂,高等(一品至三品)的可以用灰貂,皇室用黑貂,只有皇帝可以用紫貂。

扩展资料:

清朝官员的朝冠被称为“顶戴”,这种帽子通常配有花翎,所以又被叫作“顶戴花翎”。顶戴看上去大同小异,但您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一只顶戴的最高处都有一颗珠子,这些珠子被叫作“顶珠”。

顶珠通常镶嵌在金属底座上,小巧精致,色泽各不相同,有的看上去呈十分通透的红色或蓝色,有的则呈不透明的红色或白色,还有的呈金属色……在外行看来,顶珠只是一种装饰物,因人喜好而各不相同;事实上,对于顶珠的材质,清政府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同色泽象征的是不同的官阶。

清礼规定,一品顶戴应嵌红宝石,并配黄金底座。

红宝石被誉为“彩色宝石之王”,其产量十分稀少,且产地不多,主要分布于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就宝石质量而言,以缅甸、斯里兰卡的红宝石为最佳。红宝石以其稀少难得,而成为象征一品大员的珠宝。

此外,清朝皇帝与亲王的冠冕上也常有大块红宝石装饰,由此可见清朝皇室对于红宝石极其痴迷。

清礼规定,二品顶戴应嵌红珊瑚,并配黄金底座。

红珊瑚位列红珊瑚、珍珠、琥珀三大有机宝石之首,它生长在200米至2000米的大海深处,开采极为不易。俗话说“千年珊瑚万年红”,红珊瑚由珊瑚虫堆积而成,生长极为缓慢,20年仅长一寸,300年才长一公斤,其价格为黄金的几倍乃至几十倍。

清代二品官员涉及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大理院正卿、翰林院掌院学士、总督、巡抚等要职,皆为朝廷栋梁,以红珊瑚为顶珠,恰恰象征其人才难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宋爱和收藏多顶清代官帽(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顶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朝官帽上的顶级珠宝

二、清朝官帽上的顶珠级别

清朝官帽上的顶珠材质、颜色代表了官位级别,一品官员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

清朝官帽上的顶珠级别

清朝初期,官员官帽上的顶珠没有详细的材料之分,只有颜色之分,分别为红、蓝、白、黄四种颜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材质有所区别。

如果官员的官帽上没有珠子,说明没有品级,一般亲王、子爵、一品的官员都是红宝石,红宝石常见的颜色有玫瑰红、蔷薇红、大红、暗红,寓意吉祥。

清代的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别,礼帽又分为暖帽、凉帽两种,暖帽冬天使用,凉帽夏天使用,便帽俗称瓜皮帽,以六瓣合缝,缀檐如筒,等级不同,帽子不同。

三、关于清朝官员帽子顶上的珠子颜色分为几品 有重赏

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戴凉帽的官吏。

暖帽的形制,多为圆型,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为皮制,也有用呢制、缎制及布制的,视其天气变化而定。颜色为黑色为多。皮毛之类也有分别。最初,以貂鼠为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其下则无皮不用。由于海獭价格昂贵,后用黄狼皮染黑代替,名为骚鼠,时人争相仿效。

扩展资料: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别。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为冬天所戴,名为暖帽;一为夏天所戴,名为凉帽。便帽,也称“小帽子”以六瓣合缝,缀檐如筒;俗称瓜皮帽。创自明太祖洪武年间,取其六合一统之意。

这种小帽形式很多,有平顶、尖顶、硬胎软胎之别。平顶大多为硬胎,内衬棉花;尖顶大多为软胎,取其便利。等级不同,帽子不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代管帽

四、清代官员帽子上的那个“顶珠”,究竟是什么?

顶戴花翎,帽子最高处的“顶珠”,是清代官员身份的象征。

一、顶珠的历史

如果你以为,顶珠是在清朝才出现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早在唐代,顶珠就已经出现了。李复言《续玄怪录·张老》中就有提过:“张老尝过,令缝帽顶,其时无皂线,以红线缝之。”它源自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的贵族或首领往往会在帽子顶部镶嵌宝石帽顶的传统。

清代之前,官员们戴的帽子都为乌纱帽。清代统治者一方面为了维护满族文化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吸收了中原文化中历代统治者对服饰等级的重视,最终改冠制,用礼帽替代原有的乌纱帽。礼帽分二种:一为夏天戴的凉帽;一为冬天所戴的暖帽,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花翎。

二、顶珠和官阶的关系

顶珠,指的就是装饰在帽顶的大珠。它的原料多为宝石。在造型上,顶珠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柱式为主的朝冠顶,另一种是圆球状的吉服顶。除了朝服、朝珠,顶戴花翎也是判断一个官员地位高低的重要依据。

三、具体判断标准

1.八品、九品——镂金

清代八品、九品官员都用镂花金顶。不同的是,八品用阴纹镂花金,而九品为阳纹镂花金。

2.七品——素金

七品官员,使用的也是金顶。不同的是,七品顶珠为素金。

3.六品——砗磲

4.五品——水晶

五品官员顶珠为水晶。水晶是无色透明的二氧化硅结晶,属贵重矿石。

5.四品——青金石

四品官员的顶珠为青金石,在中国古代称为“缪琳”、“金精”、“青黛”等。

6.三品——蓝宝石

三品官员使用的是蓝宝石,相比一品官员的红宝石,蓝宝石的产量和种类要多一些。

7.二品——珊瑚

8.一品——红宝石

五、清朝官帽上那颗“顶珠”,究竟可以值多少钱?

这些年来,古装剧在荧屏走红,形形色色 的宫廷戏让人目不暇接,情节曲折、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的宫廷戏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在我们的广大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欣赏扣人心弦的故事的同时,很多喜欢收藏或者爱好古玩的朋友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帽子顶部缀着的质地各不相同的顶珠上。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级别的官员,帽子上的珠子都有什么区别,质地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什么讲究没有,它们的价值又如何?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皇帝和官员的服装一纹一饰都有着特殊的含义。而除了官服,最能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数文武百官的官帽了。

 一级官员顶珠——红宝石

一品至子爵级别的官员,礼帽上的顶珠都为红色宝石。红宝石的种类繁多,有彩宝之王、爱情之石、五种高档宝石之一,非常稀少,因此十分珍贵。

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在举行大典时,皇帝都要佩戴红珊瑚朝珠。

二品官员顶珠——红珊瑚

不同时期,官员帽子上的红珊瑚顶珠品质并不是一致的,颜色也不一样,有些官员使用的是最珍贵的牛血红珊瑚,价值仅次于红宝石。

三品官员顶珠——蓝宝石

蓝宝石可是全世界公认的宝石中的珍品,但是蓝宝石的产量和种类要多一些,价值稍微低一点。

四品官员顶珠——青金石

其中有“璆琳”、“金精”、“瑾瑜”,“青黛”之分,可以彰显四品官员的尊贵身份。

五品官员顶珠——水晶石

水晶通体透明,属贵重矿石,不过在现代,由于采矿业发展,技术成熟,水晶开采量加工量越来越大,它的价值有所下降。不过在古代,这种通体透明、颜色缤纷、硬度又高的宝石,可是十分受人喜爱的,并且亲切地称它为“水玉”、“水精”等。

六品官员顶珠——砗磲

六品顶珠是“佛教七宝”之一的砗磲,砗磲质地坚硬、白皙如玉,一直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所以它成为清朝官员的着装标配,非常可以理解。

七品官员顶珠——素金

虽然也是金做的,七品顶珠为素金,也叫裸金。素金的意思是没有任何装饰,是面镶嵌任何宝石,但也不是镂空的。

对此,各位收藏爱好者不禁好奇,那颗珠子到底是什么材质的啊?放到现在到底值多少钱?

一品官员到三品官员顶珠是红宝石、珊瑚珠、蓝宝石。内行的朋友都清楚,这三种宝石,价格无价,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

四品用的则是青金石,哪怕是刚加工的,每克价值也在八千块,要是文物,价值每克肯定过万!

五品官帽上的水晶,六品的砗磲,流传于世的数量相对多,价值大打折扣。

七品的官帽子上的素金顶珠,价值在10万元以上,根据成色不同价格不同。

而在2014年广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颗清朝一品官帽上的红宝石定顶珠,在当时拍出了一百二十五万的高价。

六、清代官员帽子最高处那颗“顶珠”,到底有多值钱?

想要了解清代官帽上那颗“顶珠”价值,首先需要了解官帽所代表的重要地位。清代有着明确的等级制度,判断官员级别最容易的方法就是看官帽上的顶珠。

一品官员“顶珠”是红宝石。这种红宝石不仅产量低、而且非常稀缺。红宝石本身还是吉祥之物。

“鸽子血”用来形容红宝石的颜色,历来被公认是最美的颜色。通常红宝石具有双色性,一般红宝石会呈紫红色或粉红色,想达到鸽血红非常不易,主要取决铬含量,越高则越红。鸽血红宝石的红色愈鲜艳就愈美丽,价值也就越不可估量。

二品官员“顶珠”是极为珍贵的红珊瑚,价值仅次于红宝石。珊瑚是珠宝中唯一有生命的千年灵物,在佛典中被列入七宝之一。古时珊瑚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与权势,又称“瑞宝”,是幸福与永恒的象征。

珊瑚主要生长在200米-2000米大海深处,开采极为不易。珊瑚二十年长一寸,三百年才长一公斤。因此,珊瑚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千年宝贝。

三品官员“顶珠”是产量和种类比较多的蓝宝石。蓝宝石象征高贵,坚贞,神秘且庄严,同时又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翻开历史篇章可了解,各国皇冠服饰上以及宗教饰物上都常使用蓝宝石。

四品官员“顶珠”是具有独特的蓝色、深蓝、淡蓝及浅青等颜色的青金石。青金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玉石的一种,也是较为罕有的宝石,可保佑平安健康,无病无灾。

青金石始于西汉时期,自明清以来,青金石因"色相如天”,而天为上,故明清帝王重青金石。现保存于故宫博物馆的两万余件清宫藏玉中,青金石雕刻品不及百件。

五品官员“顶珠”是水晶。水晶通体透明,而且硬度非常高,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热爱。天然水晶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生长在地壳深处,通常都要经历火山和地震等剧烈的地壳运动才能形成,因此也非常稀有和珍贵。

六品官员“顶珠”是白色涅玻璃(不透明玻璃)。我国从西周开始即有制作玻璃工艺,有2000多年的历史,到清朝已发展到顶峰,很多珍宝被流传下来。

七、八、九品官员的“顶珠”是金顶。唯一不同的是,七品顶珠是紫金,不带修饰。八、九品为镂金。

能戴在官员头上这些珠子又岂能是便宜货。从最为显赫的前三品大臣可看出,玉石、珊瑚、宝石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尊卑。如今:这些宝物也一直是珠宝市场的高大上装饰,尊贵奢华的品质与魅力非同一般。

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上下5000年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这些流传下来众多珍贵无价的宝藏及文化中,无不凝结先人的智慧结晶。有书君认为不论是取材还是工艺,抑或文化又岂能是用价值能衡量得了呢?不知各位看官对此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