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武汉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开始于1996年的武汉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去年有了一个良好的结局:“创优”工作成功接受了国家验收。欣慰之余,细看验收考核“成绩单”,也有缺憾之处: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只得2档分;旅游创汇只得4档分———从全市各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来看,旅游业巨大的“金矿”仍有待挖掘。

全国城市旅游业排座次,武汉位置在哪里?市政协城建交通委员会将2000年的武汉、北京、上海、深圳等10个大城市做了个比较,5个方面的指标显示:武汉旅游业与其它城市还有一定差距。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武汉旅游年总收入在10城市中排第六。上海909亿元居首位,接着是北京、深圳、杭州。经济发展水平与武汉相近的5城市中,南京排在武汉的前面,为156亿元。

  二、旅游人数。城市旅游人数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业发达水平和城市整体吸引力的指标。北京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02亿人次,排第一位;接下来依次是上海、成都、杭州、深圳。武汉排第六位,1950万人次。

  三、入境旅游情况。武汉市的年入境接待人数26万人次排第九,仅高于沈阳。入境人数最多的是深圳。

  四、旅游创汇情况。武汉市2000年创汇98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2个百分点,然而仍排名第九。不仅远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旅游大市,而且低于西安、南京、沈阳,其旅游创汇收入都在一亿美元以上。

  五、旅游管理和宣传投资。北京促销经费是一年3000多万元;上海财政每年拨款5000万元旅游专项经费,宣传费1000万元。武汉市2000年宣传经费是200万元,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的沈阳、南京、成都比我们力度大。

  献良策:开“药”7味

  著名小吃、荆楚风味的餐饮逐年萎缩,享誉全国的“老万成酸梅汤”商标被浙江抢注……谈到我市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时,一些政协委员深感痛心。他们说,具有3500年历史的大武汉,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当一部分“养在深闺人未识”,已有的景点开发利用层次又不高,缺乏富有竞争力的精品。

  为解决旅游业捧着“金饭碗”讨饭的现状,市政协委员提出7条建议:

  一、整合旅游圈层,树立大旅游观念。以市内及近郊景点为核心的都市旅游圈;以省内著名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的观光旅游圈;周边省、市景点组成的华中大旅游圈。

  二、推出武汉旅游精品。抓好长江沿岸风情旅游区、东湖自然风光旅游区、归元寺等组成的都市风情旅游区、汉口购物旅游区等4大市内核心旅游区,以及近郊黄陂木兰旅游区、武湖农业生态区等4条精品旅游线的开发完善。

  三、加快传统旅游产品的改造。规划整合黄鹤楼等武汉中心景观区、首义文化区、东湖风景区,搞好景点后续开发和规划。

委员们的一项项建设,条分缕析,见解深刻,给人启发,受到有关方面重视,必将推动我市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

湖北最好的十个市

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天元要枢,通南达北、控东而引西,兼有长江水利之便,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为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江汉平原沃野千里,千湖之省物阜民丰,因此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富庶之地,因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目前,湖北省常住人口5917万,共设有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今天我们来看看湖北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又是如何的?

一、经济实力

湖北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截止19年GDP过万亿的只有省会武汉一个城市,而3000亿至5000亿级别的城市依旧只有襄阳和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19年孝感、荆门和十堰三市成功突破2000亿大关,2000亿级别的城市因此上升到5个,进步还是不小的。而随着恩施州突破千亿关口后,湖北地级城市就彻底告别千亿以下了,目前湖北千亿级别城市共有5个,其中黄石有望在两年后进入两千亿级别中。

经济总量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而人均GDP则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标之一!湖北13地级城市按照人均GDP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人均GDP超10万的城市,目前只有武汉、宜昌和鄂州等3市;而人均GDP超过5万元的则有5个,它们分别是襄阳、黄石、荆门、十堰和随州。但人均GDP不到5万亿的城市仍然有4个之多,而且其中3个城市GDP超过了2000亿,它们就是孝感、荆州、黄冈和恩施州。

湖北地级城市的经济实力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非常相似,虽然拥有GDP超过1.5万亿的头部城市,但是5000亿至10000亿之间的颈部城市及腰部城市一个没有,缺乏中坚力量的支撑,有点青黄不接的样子,这也是湖北与东部经济强省之间的差距所在。而2000亿级别的城市,其中荆州、黄冈、孝感人均GDP不足5万,是依靠人口基数支撑起来的。因此,湖北当务之急是尽快让武汉进入2万亿梯队,而襄阳、宜昌进入6000亿以上的颈部城市;荆州、黄冈、孝感、荆门和十堰等5市则尽快进入到3000亿以上梯队中,这样湖北才能真正进入我国经济强省之林!

二、城市和居民收入

一个城市和一个家庭其实是一样的,收入越多则城市可以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市民也会享受到更好的社会公共资源。所以这里我们就来看看湖北各市19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即每个城市的财政收入。武汉作为全国十大城市之一,是湖北唯一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的城市,达到1564亿,排名全国城市第十。二副襄阳和宜昌的财收分别是300亿和240亿,襄阳比宜昌多60亿,但是均人均宜昌则高于襄阳。而荆州、黄冈、孝感、荆门、、十堰和黄石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都在110亿至140亿之间,彼此相差不大。与黄石人口相当的咸宁,财收不足百亿,明显偏低;而随州、恩施州和财收同样不高,均不足百亿。

上面是每个城市去年的可支配财力,接下来再看看居民可支配收入。湖北13市,武汉以46010万的年收入高居第一,其次襄阳、宜昌、荆门、黄石等4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在2.80万左右仅次于武汉。咸宁、随州、荆州、十堰、黄冈和恩施州等市19年居民可支配不足2.50万,处于湖北城市的下游水平,其中最低的恩施州更不足2万元,不及武汉一半,可见湖北居民收入差异巨大!

居民存款收入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人民的收入水平,同时间接反映出消费习惯及水平,对于地方金融行业发展以及企业的融资具有重要的意义!截止19年底,武汉居民存款达到8992亿,排名全省第一,是老二襄阳的3倍多;而襄阳、宜昌以及荆州居民都在2000多亿,荆州市民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存款意愿却是非常强的;十堰也是如此,虽然居民收入不如荆门,但是居民存款远超荆门,恩施州也是如此!

三、消费能力

消费和投资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两架马车之一,也是城市潜力的重要体现,消费能力越强,则城市的韧性和抗压能力也会更强!湖北13个城市,武汉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亿,是第二襄阳的4倍多;襄阳、宜昌、十堰消费能力处于第二梯队,十堰虽然收入水平并不高,但是消费能力却并不差。荆州、黄冈、孝感、荆门的消费能力与它们的经济体量明显不符,消费能力偏弱;咸宁、随州和恩施州收入和消费都位于湖北城市的下游水平。

四、旅游收入

如果说工业可以强市,那旅游服务业则可以活市,能让一个城市的经济更活跃,可塑性更高!武汉19年接待游客3亿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3570亿,是湖北第一大旅游城市。宜昌19年接待游客89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85亿,是湖北第二大旅游城市;十堰和恩施州去年接待的游客人数都在7000多万,是湖北的第三大和第四大旅游城市。而襄阳、咸宁和荆州,旅游业实力排名湖北第五、第六和第七;位于大别山地区的黄冈,仅排名第八,和它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匹配。

五、综合实力与发展潜力

湖北13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以上多方面因素,武汉的综合实力无疑是最高的,襄阳虽然总量超过宜昌,但是综合实力却不低宜昌,只能屈居第三;另外,荆门这个地级市虽然体量不大,但是无明显短板,各方面实力比较均衡,综合实力位于一主二副之后;恩施州、黄冈、随州和咸宁的综合实力则是全省最差的。若全国城市发展潜力,武汉、襄阳和宜昌无疑是名列前三甲;其次荆州、孝感和黄冈三市拥有着区位优越和人口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同样不可忽视!荆门、黄石、十堰和咸宁则有望建成小而美的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