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年春节习俗

拜岁、开门炮仗、拜年、压岁钱、团圆饭、聚财等

1、拜岁:拜神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最悠久的传统风俗。在辞旧迎新之际,都要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中华文化的信仰根基源于“敬天法祖”,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2、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3、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

4、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5、团圆饭: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6、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二、牛年是怎么来的?牛年有哪些习俗?哪些别样的小故事?

牛年是来的牛年有习俗别样的小故事

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次序为: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牛:凌晨1-3时(即“丑时”)。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

虎: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

兔:清晨5-7(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惟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

龙:早晨7-9时(即“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蛇:上午9-11时(即“巳时”)。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

马: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羊: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猴: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

鸡: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日落山岗,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狗: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所以戌时属狗。

猪: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十二生肖故事

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三、牛年春节到来,你都知道那些有趣的中国牛文化?

随着牛年春节的到来。我又把牛文化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比如说各个地方的社戏。各地方的闹元宵。还有好吃的。

随着牛年春节的到来。我又把牛文化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比如说各个地方的社戏。各地方的闹元宵。还有好吃的。随着牛年春节的到来。我又把牛文化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比如说各个地方的社戏。各地方的闹元宵。还有好吃的。随着牛年春节的到来。我又把牛文化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比如说各个地方的社戏。各地方的闹元宵。还有好吃的。随着牛年春节的到来。我又把牛文化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比如说各个地方的社戏。各地方的闹元宵。还有好吃的。随着牛年春节的到来。我又把牛文化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比如说各个地方的社戏。各地方的闹元宵。还有好吃的。

四、与牛有关的习俗

中华民族牛文化赋予的各种象征意义的神话、风俗、典故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其中民间的“鞭春牛”风俗流传甚广,并由此产生出许多“春牛”民俗民化。据史书记载,自春秋战国时起,凡立春前一日,全国各地都在城南门,以统一的制式用泥塑一具春牛,天子王公、平民百姓都必须来鞭打春牛,三鞭后衙役再把泥塑春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块,并放入田中,以祈庄稼避虫害、得丰收。自古以来人们就爱牛、敬牛,我国有些民族还形成了传统节日习俗。贵州遵义、仁怀、镇宁一带的仡佬族,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敬牛王菩萨”“祭牛王”活动,据说这天是牛的生日。壮、汉、布依、瑶、侗、土家、仫佬等民族的“牛王节”又称“牛魂节”“牛王诞”或“开秧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这一天更牛免除劳役,把牛放出栏,牵到河边给牛洗刷身体,用篦子梳去牛虱,用茶油为其擦涂伤口,精心护理,使耕牛保持强健的体魄。有的地方还在堂屋供桌焚香并摆上酒肉瓜果,牵一头老牛绕着供品行走,唱着春牛歌,酬谢牛的辛劳与功德。在贵族榕江、东江一带的侗族中,每年夏天六月初六举行“洗牛节”,人们把牛牵到河边洗澡,祈祷耕牛平安健壮。苗族特别器重牛,认为“牛年”是最为吉祥的年头。苗族服饰中的蜡染、刺绣品都蕴藏着丰富的牛文化。贵州西北一带流行苗族抢牛尾来确定婚姻的风俗。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牛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五、想要牛年越过越好,进入腊月后就要记住哪三大习俗?

想要牛年越过越好,进入腊月后就要记住腊八节、吃饺子、扫尘这三大习俗,这三大习俗都是一种祈福,象征着美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祝愿。

在我国,进入腊月之后,大家在农忙闲暇的时候就开始准备过年了,非常热闹。首先要提的就是过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古人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有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这个习俗也有说法,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喝腊八粥的习俗就一直延续至今。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新年的序幕。

另外,还有吃饺子这个习俗。饺子形状像元宝,一般在小年和春节这天吃饺子,意思是“招财进宝”,而且吃饺子寓意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民间说“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可见大家对饺子的喜爱。在古代,饺子有“更岁交子”的意思,代表新的一年要交上好运。

不仅如此,每年春节的前几天的大扫除我们称它为“扫尘”,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俗。因“尘”与“陈”谐音,所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意思,代表要把晦气扫出门。大家也会贴上对联和窗花装饰家里,把屋子里布置的充满年味。除此之外,扫尘也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代表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实际上,我国的传统习俗非常多,但是这三项传统习俗在过了腊月之后,人们特别重视,因为大家都希望来年能够越过越好,想要通过这三大习俗寄托自己内心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