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家庭收入标准是什么?
中产阶级家庭收入标准是家庭年收入在1.15万至4.3万美元之间的群体
中产阶级的定义是家庭年收入在1.15万至4.3万美元之间的群体,即家庭年收入在8万至30万人民币之间的群体。国际公认的“中产阶级”定义是指收入和财产处于社会平均水平及其附近区间或收入和财产中位数及其附近区间的人群的集合。
到本世纪中叶,目标可以设定为中等收入群体将发展成为中产阶级,总人数将增加到9.6亿以上,届时占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购买力,国家统计局得出结论,中产阶级家庭的年收入在6万至50万人民币之间。
中产阶级家庭
中产阶级的比例只占总人口的18%,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扩大中产阶级的比例。扩大中产阶级比重,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取得好的结果,设定目标非常重要。
到2020年,中等收入劳动者总数将增加到2.7亿,比例将提高到30%以上;加上其依赖人口,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已经增加到近4亿。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了吗?
据报道,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时,给出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判断,“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报道称,据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尽管学术界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但综合国际上各种研究方法测算后,无论采用哪一种标准,这一判断都是立得住的。
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长了44.3%,实际年均增长7.4%。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分析人士表示,超过3亿人的中等收入人群,所释放的消费需求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稳定器,而中等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将更好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是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最坚实的基础。
希望中国的经济可以创造更多的奇迹!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达到了多少比例了?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达到百分之四十六点五的比例。事实上,究竟怎样的收入才能够算得上是中等收入水平呢?在学术界是没有具体的定义的,那为何又有前面提到的比例与数据呢?这主要是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的,也就是通过世界银行划分的低、中、高收入国家的标准进行参考,再以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而成,据悉,此份数据主要是以城镇家庭数据作为基础,进而得出的数据报告,因此,凡是那些家庭年收入在17100元至68400元间的家庭均是属于中等家庭收入,而其家庭成员便是中等收入群体。
也许有人认为,家庭年收入达到17100元,便已经是中等收入家庭了,那这中等收入家庭也太没有含金量了,事实上,并非如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的收入确实在逐渐提升,但真正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家庭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而且还有着很强的地域差异。尽管中等收入家庭的比例还未达到一半,但它的增长可是显而易见的,2010年,我国的中等收入家庭比例才仅仅为百分之一十六点二,从数据的增长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人民带来了福利与提升。
但说句实话,该数据有着一定的模糊性,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就已经可以算是中等收入家庭,那对于那些年薪在1至2万的人而言,这毫无可比性,因此,这里所说的中等收入家庭可以理解为基本的及格线,如果连这个及格线都还未到达,那该家庭的日子一定是不太好过的,说句实话,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年收入仅有两万,这绝对是不太够日常的开销的,更别说那些有孩子、有老人的高支出家庭。
中等收入家庭的标准已出,你达标了吗?如果未达标,那真的要努力、加油了啊。
中国2020中产阶级标准是什么
家庭年收入8万到3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群体。
《经济学人》杂志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有2.25亿人,他们是目前全球最焦虑的人。该文对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是:“家庭年收入在1.15万到4.3万美元,即家庭年收入8万到3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群体。”国际上通行的对“中产阶层”的定义,指其收入和财产处于社会平均水平及其附近区间或收入、财产中位数及其附近区间的人员的集合。
扩展资料:
国中产阶层比例仅占总人口的18%,当下首要问题,是要扩大中产阶层的比例。而扩大中产阶层比例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建设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取得好的效果,确立目标至关重要。
到2020年使中等收入劳动者总数增加到2.7亿,占比提高到30%以上;加上其赡养人口,中等收入群体增加到近4亿,占届时全国人口总数的28%以上。到本世纪中叶,可设定目标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发展成为中产阶层,其总数提高到9.6亿人以上,占届时全国人口总数的70%左右。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国2020年中产阶层或达4亿人 哪些人算中产阶层?
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标准
从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说,收入上下限应该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这个群体的收入下限:等于全社会成员的平均收入;上限:高于平均收入两倍。例:以2009年为例,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0700元,此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限,其上限为:32100元。由此算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大约为30%。
而社会学认为:在一个现代社会中,通常认为中间阶层应占到一个社会的60%-70%,所以,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还是大大偏低。瑞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超过了60%(例:在“中等收入者网络认知状况调查”中,大部分网友认为中等收入者年收入应为5万-10万,这与专家给出的1-3.2万的区间,有较大的差距)。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存在着较高的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例:在2009年,收入低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人群比例高达62%。这部分人主要在农村,占农村总人口的85%左右。因此,中国现在的居民收入分布结构类似于一个宽底座的金字塔,与橄榄型收入分布相差甚远。 橄榄型社会是稳定的社会。认为有社会责任心的中间阶层应该是社会中坚,但这有待于这个阶层的“自我意识(即常说的公民意识)”的形成。
社会学理论:一个社会大致可分为4个阶层:富裕阶层、中间(中等)阶层、劳工阶层和贫弱阶层。中间阶层的出现,使原来对立的贫富两极变成了一个连续的数列;收入和财产从富裕到贫穷逐级递减,这就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有助于缓和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情绪。所以,在现代社会中,通常认为:一个社会应该有60%-70%的人口属于中间阶层,这样的社会才是稳定的。按照这一划分,中等收入群体,正类似中间阶层。去年年底网络上走红的一个“被”字,获得很多人的共鸣,而最近虏获不少人心的则是一个“伪”字。前者说的是工资“被增长”、听证“被代表”等等。后者说的“伪中产”、“伪幸福”——表面光鲜的中等收入群体,很大一部分却是“房奴”、“车奴”、“卡奴”等众“某奴”的加身,再加上“短腿”的社会保障、高强度的工作、烦心的子女教育,使他们对生活压力的感知越来越敏感。“伪中产的伪幸福”的感叹,既是部分中等收入人群疲于奔命的现实写照,也流露出他们的无奈和期盼。
中等收入标准2020
1、极低收入层
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有5.6亿人;
2、低收入层
月收入在1000-2000之间,有3.1亿人;月收入在2000-5000之间,有3.8亿人;
3、中等收入层
月收入在5000-1万之间,有0.8亿人;月收入在1万-10万之间,有0.4亿人;
4、高收入层
月收入10万-50万之间,有2500万人;月收入50万-100万之间,有500万人;月收入100万-500万之间,有100万人;月收入500万以上,有10万人;
中国社会目前90%的人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62%的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月收入过万的只有7110万人,仅占比约5%!
扩展资料:
富豪家庭 0.5% 总资产1亿,年收入300万 民营企业家,银行家,国企高管,娱乐圈明星。有千万级豪车,多在东部一线城市和少数中西部省会城市。
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到2020年, 中国的中产阶层将达到7亿人。而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称,2020年 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那么,再过十年我国的中产.
美国人眼中的中产6大标准 1是否拥有住宅,房奴不算 2是否拥有汽车,豪车优先 3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 4是否有退休保障,保持工作时80%的收入 5是否有医疗。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等收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