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小名旦是谁?
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的四小名旦是赵薇、周迅、章子怡和徐静蕾,但近日网上抄的很火网友全力推出中国的新四小名旦——李小璐、徐静蕾、李冰冰和赵薇,以本人来说,我是大力支持,换下的两人是周迅和章子怡,周迅近日来的匪问被抄的沸沸扬扬,这大大影响了其的事业,使其一直在走下坡路,被换下是理所当然的而章子怡被换下的原因我认为是,是因为其被张艺某捧红后,使其更加骄傲,而且还玩起了欧美路线的性感,这就大大的影响了中国人以往的高雅气质,我认为中国的四小名旦应是具有一种中国人独有的东西,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雅、美、纯、靓,然而这就是新四小名旦所具有的。
“四小名旦”是?
是京剧的吗?中国京剧继1927年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确立“四大名旦”之后,青年旦角演员不断涌现。为了选拔优秀人才,有识之士和广大热心观众遂发出倡议,评选“四小名旦”。经过一番细心筹划,于1936年秋天由北京《立言报》主持,专门接待各界投票。投票结果前四名是:李世芳得票5800张,毛世来得票5000张,张君秋得票4800张,宋德珠得票3600张,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京剧“四小名旦”。1940年,北平《立言画刊》在长安剧场组织四小名旦合作演出《白蛇传》,李世芳、宋德珠合演《金山寺水斗》;毛世来演《断桥》、《合钵》;张君秋演《祭塔》,“四小名旦”遂成定论。1947年因李世芳飞机失事遇难,“四小名旦”出现空缺。同年北平《纪事报》发起选举“新四小名旦”,结果得票20万张,选出张君秋、毛世来、陈永玲、许瀚英四位,这次选举未能改变过去定论,观众对原四小名旦印象更深。 “四小名旦”演艺超群但风格各异——李世芳唱做俱佳,有“小梅兰芳”之称;毛世来深得“花旦大王”筱翠花的真传,擅演《十三妹》等剧;张君秋博采众长,创立了“张派”艺术;宋德珠工刀马旦、武旦,以武功和“出手”见长,世称“宋派”。李世芳原名李福禄,祖籍山西,1921年生于北京。父亲李子健是晋剧名旦,艺名“红牡丹”,文武兼精。母亲亦为晋剧名优,授徒很多。李福禄11岁入“富连成”科班五科,改名李世芳。1936年拜梅兰芳为师。他刻苦专心,艺事精进,加上他又娶名旦姚玉芙之女为妻,在其岳父指导下,他广采博纳,风格独具。他扮相华丽大方,眼睛灵活传神,嗓音甜润明亮,舞姿准确优美,富有创新精神,当时评论他是:以其秋水双瞳,春风举云,酷似婉华,具王者相,获有“小梅兰芳”之誉。常演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玉堂春》、《霸王别姬》、《生死恨》等。1947年1月5日应某票房邀请,由上海去青岛演出,不幸飞机在青岛崂山附近失事遇难,是年26岁,其学生有李蓉芳等。 张君秋原名滕家鸿,祖籍江苏丹徒。1920年生于北京。自幼师从李凌枫,后拜王瑶卿先生和“四大名旦”为师。又娶尚小云的琴师赵砚奎之女玉芙为妻,由他岳父为其操琴,演唱更胜一筹。他气度大方,嗓音娇媚脆亮,音域宽,音色好,眼神灵活。当时报界对他的评价是:扮相似梅、唱功似尚、腔调似程、做工似荀,又勇于创新。常演剧目有《玉堂春》、《望江亭》、《状元媒》、《春秋配》等。他取众家之长,经长期的舞台实践,已形成舒展华丽的“张派”,成为一代旦角宗师。其弟子杨淑蕊、薛亚萍等。 毛世来,祖籍山东掖县(今莱州市),1921年生于北京,其大哥坐科“斌庆社”习武生,艺名毛庆来。三哥坐科“富连成”四科,艺名毛盛荣。他11岁入“富连成”科班五班,艺宗筱翠花(于连泉)。曾拜梅兰芳、尚小云,后拜荀慧生、芙蓉草(赵桐珊)为师。初演青衣,后改花旦,兼演武旦,跷工极佳。他嗓音清亮、甜润,道白清丽干脆,扮相娇小玲珑、妩媚动人。他眉目颇似尚小云,做工近似荀慧生,享有“小筱翠花”之誉。他是“四小名旦”中组班最早的人,也是最早到上海演出的一位名旦。常演剧目有《翠屏山》、《大英杰烈》、《小放牛》等。1958年由北京调长春任吉林省剧协主席、吉林戏校校长等职,后患偏瘫。其弟子邢美珠是当今红氍毹坤伶一红角;王继珠获得“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 宋德珠原名宋宝禄,号颖之,祖籍天津,1918年生人毕业于中华戏曲学校。曾先后向名武旦余庄儿(余玉琴)、小四十(朱桂芳)、老水仙花(郭际湘)、九阵风(阎岚秋)、十阵风(张善亭)、白牡丹(荀慧生)、程砚秋等学艺,后和王玉蓉在王瑶卿那里学戏。并娶名武生小振庭之女为妻。他以演武旦、刀马旦为主,兼演青衣花旦。他武功坚实,扮相俏丽,动作灵巧,身手轻捷,具有英俊气,形成美、媚、脆、锐的独特表演风格,是京剧武旦挑班第一人。常演剧目有《扈家庄》、《杨排风》、《十三妹》等,后因年事过高,执教于保定、石家庄等地,并任河北省剧协主席。1984年7月18日谢世。他桃李满门,其女儿宋丹菊继承其衣钵[2]。
京剧“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都是谁
被誉为中国京剧“四大名旦”的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
1939年北京《立言报》接受读者建议,效仿二十年代评选“四大名旦”之举,主办了从青年新秀中评选“四小名旦”的活动。最后排列出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为“四小名旦”。
四大名旦,四小名旦 都是谁啊?
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为京剧界的“四大名旦”。
...“四小名旦”为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位先生
京剧四大须生、四大名旦 四小名旦
1、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2、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锟内阁程克四大金刚。以京剧四大名旦最为知名,他们指的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中国京剧继1927年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确立“四大名旦”之后,青年旦角演员不断涌现。为了选拔优秀人才,有识之士和广大热心观众遂发出倡议,评选“四小名旦”。
经过一番细心筹划,于1936年秋天由北京《立言报》主持,专门接待各界投票。投票结果前四名是:李世芳得票5800张,毛世来得票5000张,张君秋得票4800张,宋德珠得票3600张,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京剧“四小名旦”。
扩展资料
1、四大须生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
就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而言,前后四大须生中的七位艺术家应该是不分彼此的(特别是就目前唯一能作为实物参照的声音资料来看),至少是各具特色,各有长短。至于排位上的差别甚至厚此薄彼的观点,也只能是后人的一厢情愿。
从两届老生名家走过的艺术道路来看,他们虽处不同时期,在京剧老生行中,都不是笃守师承、亦步亦趋,而是继往开来,启迪后学,无论在唱、念、做、舞诸方面都有自己的创造,各有所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开拓了老生行当精进求新的广阔道路,值得青年一代学习和借鉴。
2、四大名客观评价
1、梅兰芳的表演以庄重深邃,气势非凡,简洁凝练而艺压群芳,塑造了《宇宙锋》的赵艳容;《霸王别姬》的虞姬;《贵妃醉酒》的杨玉环;《凤还巢》的程雪娥等一个个华美形象。最为可贵的是他不以奇特取巧,而在平淡中见神采,成为京剧旦角的楷模,被誉为一代宗师。
2、尚小云的表演以神完气足,明快俏丽,美媚柔脆和文戏武唱为特点,他创造《汉明妃》的昭君;《福寿镜》的胡氏;《双阳公主》的公主;《摩登伽女》的钵吉帝等艺术形象,不但显示了他深厚的、文武全能的功力,而且都有标新立异之处,给人耳目清明之感。
3、程砚秋的表演以文武昆乱无不精湛的艺术造诣而赢得观众。他的青衣戏《武家坡》、花旦戏《闹学》、刀马旦戏《穆柯寨》、武旦戏《沈云英》、昆腔戏《思凡》和《费宫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变声后,嗓音所限,为露巧藏拙,在唱腔上独辟蹊径,终以低回委婉、俏丽华美的"程腔"演出了《三击掌》、《骂殿》、《荒山泪》、《窦娥冤》等戏,为旦角的唱腔开辟了新天地。
4、荀慧生的表演,无论唱、念、做、打,均在细微之处见神韵,见精巧。很注意从情感投入到唱、念、做、打中去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的神态深入人心。
所以在唱念表演中绝无矫揉造作之感,而能神到,意到,一唱一动挥洒自如。他演的《杜十娘》、《红娘》、《勘玉钏》、《大英杰烈》、《荀灌娘》都有各自准确的个性和特点,极其生动、逼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名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须生
京剧中”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须生”是谁?
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4位京剧男旦角的合称。
四大须生: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京剧史上产生了以“余、言、高、马”为代表的四大须生。即: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先被选为四小童伶,后被选为四小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