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星堆祭祀坑埋藏年代之争终结,碳十四测年是怎么做到的?

本轮科学考古发掘,进一步确认了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通过碳十四测年的方法,考古专家把祭祀坑的年代卡定在距今3200年至3000年,解决了30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商代晚期!祭祀坑埋藏年代之争终结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遗址是1929年由当地一位村民首先发现的,他用锄头淘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坑玉石器。

1986年夏天,三星堆一、二号大型商代祭祀坑的发掘,把一个青铜铸就的神秘古国的沧桑背影清晰地定格在北纬30 上。在一、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各种青铜造像。有青铜人像、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像、青铜兽面像……众多青铜面具中,造型最奇特、最威风的要算青铜纵目面具。面具双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向前伸出约10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额铸高约70厘米的夔龙形额饰。这种奇特的造型,让人不免怀疑, 这是否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生存过的另一个神秘部落?

34年后,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2020年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三星堆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发掘。一年多来,发掘了3号至8号6个祭祀坑,出土近1.3万件编号文物。除了金面具外,还有玉刀、象牙制品、石器、陶器等等。

三星堆遗址的祭祀坑埋藏年代是什么时候?一直以来,说法不一。6月13日的发布会上,专家们除了公布大量前所未见的文物,发现超过80平方米的建筑遗迹外,还公布了祭祀坑的埋藏年代。

据了解,本轮科学考古发掘,通过对近200个样品进行碳十四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公元前1012年,精确到零头。同时,通过器物类型的比较,专家们认定,除了5号坑和6号坑年代稍晚外,其余几座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这也意味着:30多年来,祭祀坑埋藏年代之谜解决了。

火眼金睛,通过器物类型就判年代

林留根介绍说,整个世界考古学的年代序列体系,是通过相对年代学的方法建立的,也就是相似相近原理。“如果在另外一个地点发现了跟某一个时代的器物相同的(器物),就认为它们是同时代的。”

通过观察遗址的地层关系,结合出土文物上的一些特征,考古学家们运用考古类型学,就能基本判断出它们的时代。“这种方法判得出的时代可以很准确,几千年前的遗址,时间误差可能也就50年到60年。”

林留根说,通过类型学的研究,在碳十四结果出炉之前,考古学界就基本公认三星堆遗址的年代就是商代,只是具体是商早、中还是晚期,当时还存在一些争议。“今天的会议,更多是从科学技术层面对三星堆祭祀坑年代的确认。”

碳十四测年,文物断代使用越来越普遍

发布会上,考古专家们表示,本轮科学考古发掘,通过对近200个样品进行碳十四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公元前1012年,精确到零头。

碳十四测年,是怎么回事?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不同的文物,可以采用不同的科学测年法,如:碳十四测年法断代、裂变径迹法断代、热释光法断代、钾氩法断代……一共有10多种方法。其中,碳十四测年法是使用最常见的。

碳十四是碳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于1940年首次被发现。由于其半衰期长达五千多年,且广泛地存在于有机物体内,我们可以根据死亡生物体体内残余的碳十四的成分来推断它的存在年龄。正是基于此,1949年,时任芝加哥大学教授的化学博士威拉得·利比发明了碳十四年代测定法,并获得了196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项发明被誉为世界考古学上的一次革命。

碳十四测年适用范围在5万年以内,可测样品非常多,有古代的木头、木炭、骨样品、植物种子、贝壳、白灰面、泥炭等。“大气碳十四会通过光合作用、食物链等进入动植物体内。碳十四具有不稳定特点,生物在成活阶段,其体内碳十四水平始终处于一种交换平衡状态。一旦生物死亡,体内碳十四不再得到补充,其浓度按照半衰期为5730年的速度递减,由残存的碳十四浓度测定其死亡年代。”

贺云翱说,碳十四测年是考古中应用的主要测年方法,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国出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常规方法和加速器质谱测年两种方法。

【其他测年法】

裂变径迹法断代 :指利用铀-238自发裂变径迹数来进行断代的技术。常用于黑曜岩、凝灰岩等火山岩物质以及玻璃、陨石等标本。测定年代范围可从数千年至数百万年。

热释光法断代 :指利用绝缘结晶固体的热释光现象来进行断代的技术。主要适用于考古出土的陶器和其他用火烧过的黏土样品。测定的年代范围可达数十万年。

(编辑 余爽)

二、四川“三星堆”十三大未解之谜到底是什么?

1、未解之谜一:文明起源于何方

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三星堆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不归属于中原青铜器的任何一类,并且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穿孔。

2、未解之谜二:古蜀国是如何消失的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

3、未解之谜三:与古玛雅、古埃及文化有何联系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国的原始宗教体系已比较完整。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

4、未解之谜四三星堆出土陶器上的符号含义

(1)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亿计的陶器残片,足可说明当时陶器的种类已颇为丰富。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诸如炊器、酒器、饮用器、食用器等生活用器以及少量的礼器和生产工具,在三星堆古蜀国曾被大量而普遍地使用。

(2)古朴的蜀陶向我们展示了古蜀先民日常生活中一幕生动的生活画卷。在这些陶器上可以找到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符号,即所谓“巴蜀图语”。

5、未解之谜五:为何没有发现任何文字记录

(1)在祭祀坑中发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瑰宝———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权杖之说早已被学术界认同,但所刻的鱼、箭头等图案却引起了一场风波。一个民族必备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备,只缺文字。

(2)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至于金杖上的图案是图是文,仁智各见。有的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基本上单个存在,不能表达语言。

6、未解之谜六:三星堆金杖之谜

(1)金杖的来源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更是三星堆的一个千古之谜。有的学者认为金杖是一种外来文化,源自西亚或埃及,由遥远的西亚北非传来,但大部分学者否定这种推测,认为杖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2)学者认为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就有用杖的习惯。在江浙一带的史前良渚文化的大墓中,有仪仗玉质附件出土。蜀山氏来自山区,用杖助力,更是一种必要的器具。从金杖上的图案来看,鱼鸟象征吉祥,箭翎则表示威武,这正是金杖作为权力象征的应有之义。

7、未解之谜七:金蛙造型器物是否是传说中的禺强

(1)在金沙遗址中,出土了一类独特的金蛙造型器物。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蛙是生殖崇拜和月亮崇拜的代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月中有蟾蜍的记载,同时祭蛙求雨也是一种较为古老的祭祀习俗。

(2)这类造型的金器为金沙遗址所独有,有学者推测此类器物很有可能是与金沙“太阳神鸟”金饰组合,贴附在漆器上使用,其构图为“太阳神鸟”金饰居于漆器的中央,周围等距放射状或旋转状的排列金蛙形器。

(3)也有专家认为,金沙的金蛙从嘴部造型看不像蛙嘴像鸟嘴,而且有呈螺旋形的翅膀,因此很有可能也是从鸟形变化而来,甚至有人推测,它们可能是风神兼水神禺强的化身。

8、未解之谜八:三星堆出土的象牙从何而来

(1)金砂出土的象牙则引起了学者们“土着象牙”与“外来象牙”的争议。有专家推断可能是附属小国进献的贡品,也有的认为就是本地的产物,还有人表示是贸易往来的结果。

(2)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兼金沙博物馆馆长王毅表示“目前出土的象牙经过鉴定,基本属于亚洲象。但现在的亚洲象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蜀地向来交通不便,从外地输入的可能性不大,更为合理的解释就是古蜀国当时产象。”

(3)但从金沙出土的象牙来看,最长的达到1.8米多,一般也在1.6米左右。这样的长度连现在大型的非洲象都难以达到,何况身材短小的亚洲象,象牙之谜还未揭开。

9、未解之谜九:为何会有赤裸人像的出现

(1)这是金沙遗址最有特色的文物之一,目前已出土12尊,造型大致相似。表现的基本都是被捆绑的裸体男性跪像。他们大多雕刻细腻,人物的面部表情也非常丰富,有的与石蛇一起埋藏,有的与石虎、石璧等有规律地摆放在一起,这一切迹象说明是特殊的祭祀用品。

(2)然而怪异的发式、反绑的双手以及赤裸的形象,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中原地区的远古遗址中,如殷墟,不时也会有跪立玉像的出土,这些跪立玉像身上都有衣服蔽体,看得出身份比较高贵。这样赤裸的人像此前在中原文明中从没有发现过。

10、未解之谜十:那么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如何造出

(1)三星堆出土了众多精美的玉器和铜器,如此精湛的技术以现在的水平来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得不惊叹于几千年前三星堆地区能工巧匠的手艺。

(2)更多的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器群的产生因素,有中原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是属于自身特点,即本地因素。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工匠们使用了何种工具和器物对玉器和铜器进行加工,还是未解之谜。

11、未解之谜十一: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

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这些仍然是一个谜。

12.未解之谜十二: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和性质

有关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争论,有不同推断,最具代表性的是祭祀坑说,这种观点首先为发掘者所提出,认为两坑是某种大型祭祀活动之遗存,坑内之物皆为祭品,在经过“燔燎”等各种祭祀活动后,再加以“瘗埋”。

13、未解之谜十三:三星堆谜团何时能得到解密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目前,已发掘出了涉及数十个朝代的碎陶片。在12平方公里的文化重点保护范围内,已发掘的仅有7000平方米。

扩展资料:

三星堆文化发展:

1、三星堆文化是夏人的一支从长江中游经三峡西迁成都平原、征服当地土著文化后形成的,同时西迁的还有鄂西川东峡区的土著民族。三星堆文化可以说是以夏文化和鄂西川东峡区土著文化的联盟为主体的考古学文化。

2、通过鄂西地区、三峡地区这样的传播路线进入了四川盆地中心的成都平原,在当地相当发达的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三星堆文化。以后的二里岗期商文化也是通过这样的传播路线与三星堆文化发生联系。

3、三星堆文化面貌构成中,除夏文化因素的主体地位外,来自鄂西川东峡区的文化传统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点特别在陶器文化层面上反映更加突出。

三、三星堆是什么时期的遗址啊?

三星堆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桥文化”。在商代,三星堆已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这是三星堆文明的鼎盛时期,即早期蜀国。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4800年至3100年左右(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三星堆文化发掘背景

三星堆文化的命名,是基于1933年至1980、1981年的若干次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资料。自1933年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林名均首次发掘,直到1949年以后才对三星堆一带展开科学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系等于1956年、1958 年、1963年、1964年和1980年5月在这一带进行过考古工作,当时称这一带的古遗址为中兴古遗址(因遗址位于广汉县中兴公社范围)。

1980年11月至1981年5月,四川省文管会、省博物馆和广汉县文化馆在三星堆进行发掘,获得丰富的资料,发现房屋基址18座、灰坑3个、墓葬4座、玉石器110多件、陶器70多件及10万多件陶片。年代上限距今4500±150年,大致延续至距今3000年左右,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相当中原夏、商时期。

建筑特征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

三星堆遗址群规模巨大,范围广阔,古文化遗存大多分布在鸭子河南岸的马牧河南北两岸的高台地上,遗址群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沿河一带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2~3千米,总面积约1200公顷,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处古文化遗存。已确定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西部的“横梁子”,以及向西延续的“仁胜村”、“大堰村”等遗址最为重要。

三星堆是什么意思

三星堆是其实就是四川省的三星堆镇,因为在这附近发现了几起文化遗存,因此把这种文化就叫做三星堆文化。三星堆镇的起名是源自于这个地方古域内有三个连着黄土堆,也有着“三星伴月”的美称。与韩国的三星公司并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传统文化遗址。

四、三星堆是哪个朝代的文化?

三星堆不属于任何一个朝代,三星堆文化的上限是新石器时期。也就是说若按照中原文化的时代划分,三星堆文化从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延续至西周时期,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

三星堆遗址的存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三星堆不属于任何一个朝代,三星堆文化的上限是新石器时期。也就是说若按照中原文化的时代划分,三星堆文化从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延续至西周时期,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

正如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如满天星斗一样,文化的演进并非是一条线,而是多元的,历经夏、商、周,最终在战国末期,秦始皇时彻底走向大一统。正是因为具有地方文化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所以在考古界将其名为三星堆文化,例如出土的青铜神树、人面像等等,都表现了古蜀国对祖先以及自然生灵的崇拜,还体现了鲜明又神秘的宗教色彩。

三星堆文化研究涉及面极广,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不少学者加入研究行列,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新成果不断问世,同时在一些主要问题上也存在不少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