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3年的非典是怎么引起的
是因为广东的野生动物“果子狸”才传染的非典,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首发病例,也是全球首例。于2002年11月出现在广东佛山,并迅速形成流行态势。2002年11月-2003年8月5日,29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病例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报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为9.3%。
2003年4月16日,WHO宣布,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是SARS的病原,并将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coronary virus,SARS-CoV)。该病毒很可能来源于动物,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和病毒适应性的增加而跨越种系屏障传染给人类,并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该冠状病毒为单股正链RNA 病毒,基因组含29736个核苷酸,其中编码聚合酶蛋白 la\lb、 棘蛋白(S)、小膜蛋白(E)、膜蛋白(M)、核壳蛋白(N)的基因已被证实。SARS病毒有包膜,表面有棘突,对热、乙醚、酸均敏感。该病毒的抵抗力和稳定性要优于其他人类冠状病毒。
二、2003年非典事件源头是什么?
2003年非典事件源头是蝙蝠所携带的病毒,SARS病毒真正来源于一种哺乳类飞行动物,它叫中华菊头蝙。
根据官方资料显示,2002年12月5日或6日的样子,在深圳打工的河源市人黄杏初感觉不舒服,就像是风寒感冒,于是到附近的诊所看病,这也是当年非典事件的最早发现了。
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中)。
非典事件影响
根据官方发布的资料来看,2002年中国的总经济在12.17万亿元,2003年总经济在13.74万亿元。
从数据上来说,中国的经济并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当时餐饮行业和旅游行业等相关的服务行业,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在非典疫情结束后这些行业都触底反弹。
三、2003年发生非典的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
非典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发生,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最早的一例病情发生于广东省河源市。
2002年12月5日或6日的样子,在深圳打工的河源市人黄杏初感觉不舒服,就像是风寒感冒,于是到附近的诊所看病,医生说问题不大。到8日的时候,他感觉在诊所的治疗效果不好,就到了医院去打针,13日一直不好,就回到河源市,治疗几天,比在深圳时的症状又严重了一些。
2002年12月16日晚上10点多钟被送到河源市人民医院,第二天病情加剧,呼吸困难,被送到广州军区总医院。世界首例病人黄杏初发病后住院,2003年1月2日,河源市将有关情况报告省卫生厅,不久后中山市同时出现了几起医护人员受到感染的病例。
2003年3月6日,北京接报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病例。
2003年3月15日后,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重呼吸系统困难症(SARS)”的报道,从东南亚传播到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陆续出现了多起非典型肺炎案例。
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SARS的致病原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并命名为SARS病毒。
2003年5月29日,北京非典新增病例首现零记录。2003年7月13日,全球非典患者人数、疑似病例人数均不再增长,本次非典过程基本结束。
扩展资料
SARS病毒源头是中华菊头蝠,SARS的“祖先”曾在自然状态下携带于野生中华菊头蝠身上,而其最终传染到人类,是它找到了新的中间宿主果子狸,并很可能在后者身上发生变异,成为可以传染给人类的“超级病毒”。
对SARS源头和中间宿主的研究,在SARS暴发期间没能找到答案,而是差不多10年后才最终大体论定。但也很难说中华菊头蝠和果子狸谁是“罪魁祸首”,谁是无辜“替罪羊”,但换个角度来说,即便果子狸身上有SARS病毒或其变体,如果人类没有“招惹”它,与之保持距离,自然也就相安无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ARS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从SARS到新型肺炎:有些人怎么就戒不掉这口“野味”
四、非典起因到底是什么?急!!!
非典起因是中华菊头蝠。
2013年11月1日《科技日报》报道,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团队分离到一株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SARS-like CoV),进一步证实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源头。
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中国北方的果子狸身上并未携带类SARS的冠状病毒(SARS-CoV),只有广东地区,那年冬天的果子狸身上携带着这类病毒。这表明果子狸可能只是病毒的一个中间宿主,它可能是被中华菊头蝠感染,从后者身上得到了这种病毒。
2014年2月,徐德忠等发表于《医学争鸣》上论文指出,中华菊头蝠为非典样病毒(SARS-like-CoV)而非非典病毒(SARS-CoV)的贮存宿主,即中华菊头蝠为SARS样冠状病毒(SARS-like-CoV)的贮存宿主。
扩展资料:
预防非典注意事项
1、社区综合性预防 减少大型群众性集会或活动,保持公共场所通风换气、空气流通;排除住宅建筑污水排放系统淤阻隐患。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不随地吐痰,避免在人前打喷嚏、咳嗽、清洁鼻腔,且事后应洗手;确保住所或活动场所通风;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或相对密闭的地方,应注意戴口罩。
3、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均衡饮食,多喝汤饮水,注意保暖,避免疲劳,足够的睡眠以及在空旷场所作适量运动等,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抵抗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ARS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五、非典是怎样来源的
非典来源于中华菊头蝠。
2013年11月1日《科技日报》报道,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团队分离到一株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SARS-like CoV),进一步证实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源头。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然而已有的流行病学证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直接来源。这岂不是与石正丽的报告相矛盾,SARS病毒的源头到底有几个。
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中国北方的果子狸身上并未携带类SARS的冠状病毒(SARS-CoV),只有广东地区,那年冬天的果子狸身上携带着这类病毒。这表明果子狸可能只是病毒的一个中间宿主,它可能是被中华菊头蝠感染,从后者身上得到了这种病毒。总之,寻找SARS病毒源头的工作还在继续,彻底消灭SARS还有待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扩展资料:
据介绍,SARS冠状病毒是造成2002—2003年SARS暴发的病原,已造成全球8094人感染和774人死亡。已有的流行病学证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的直接来源。虽然在世界各地包括非洲、欧洲和中国的蝙蝠体内均发现与SARS病毒相似的SARS样冠状病毒,但这些病毒均不能利用人和果子狸的ACE2(即人SARS病毒受体)作为受体,不是SARS病毒的近亲。
石正丽国际研究团队分离的SARS样冠状病毒可以利用人、果子狸和中华菊头蝠ACE2作为其功能受体,并且能感染人、猪、猴以及蝙蝠的多种细胞。这些实验结果为中华菊头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
研究人员称,尽管蝙蝠携带多种病毒,但这些蝙蝠病毒传播到人的机会并不多。蝙蝠在自然生态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们传播花粉,是害虫的天敌,从不主动攻击人类。保护蝙蝠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是远离野生动物病原感染的最好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ARS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SARS病毒来源于中华菊头蝠进一步获证实
六、当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究竟来自于哪里?
冬春季节是传染病高发时期,近日新型冠状病毒有蔓延之态。这不禁令人回想起17年前的非典型病毒,当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究竟是来源于哪里呢?
果子狸成“替罪羔羊”
2003年非典型肺炎最初爆发于广东,不够重视加上春运时期巨大的人口流动使得病毒迅速蔓延到其他城市、国家,形成世界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引发恐慌和巨大损失,更是让不少一线医护人员丧失了生命。
当时有不少观点认为吃野味是引起这类冠状病毒的根源,科学家们也在广东省当地的野生牲畜销售市场上发现果子狸,并从果子狸体内分离出基因序列相近的冠状病毒。于是乎大众普遍认为果子狸是罪魁祸首,避之不及。人们对果子狸“粉转黑”,部分被抓入野味市场的果子狸惨遭饿死的结局,果子狸自然成为当时被口诛笔伐的对象。
果子狸“沉冤昭雪”
俗话说得好:“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经过三个多月的研究,科学家们表示:果子狸并不是真正的传染源,只是个中间宿主罢了,真正来源“另有其人”。但即使已经有大量辟谣,果子狸这种珍稀动物依旧被打上“非典”标签,毕竟与病毒相关,任何人都不愿意掉以轻心。
虽然沉冤昭雪,但却依旧有不少人认为果子狸是非典的罪魁祸首,对其抱有恐惧与愤怒之感,把它当成病毒的携带体,外表呆萌可爱、模样亲切的果子狸“平反”之路漫漫。
非典元凶“中华菊头蝠”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武汉病毒研究所终于在2017年取得飞跃的研究成果,原来中华菊头蝠才是非典型冠状病毒的真正元凶。科学家从蝙蝠体内提取出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基因序列,可以证明非典型冠状病毒的真正源头。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型蝙蝠,但即使如此,蝙蝠与人类直接接触的机会非常少。而果子狸无辜吗?其实也算不上完全无辜,果子狸也吃这类蝙蝠,算中间传播者。中华菊头蝠本身虽然是多种病毒的寄生体,包括狂犬病病毒、非典病毒等,但更多是一种寄生关系,并不影响其日常生活。
敬畏自然和生命才是最好的规避病毒措施,万物相生相克,存在就是价值。非典用惨痛的经历告诉大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切莫为一时口头上的舒畅而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