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的典型的溶解时放,吸热的物质有哪些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 物质在溶解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会使溶液的温度相应发生变化。

2. 有的物质溶解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氧化钙等。

3. 有的物质溶解吸热:硝酸钾等。

4. 有的物质溶解没有明显的热现象:氯化钠等。

(三)悬浊液和乳浊液

1.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等。

2.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植物油和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3. 溶液、悬浊液与乳浊液的对比

① 溶液均一稳定;悬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固体小颗粒会沉降下来;乳浊液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二、初中化学里有哪些物质溶于水吸热,那些物质溶于水放热?

初中化学中溶于水:

吸热的主要有:硝酸盐、铵盐(以及部分亚硝酸盐)

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可放热;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cao、bao、k2o、na2o等)放入水中可放热。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物溶于水也放热。

放热的原因是与水分子结合成更稳定的物质要放出热量,或者直接与水反应放热。吸热的原因是解离要吸收热量。物质溶解时,解离吸热量小于水合放热量,则总的下来为放热。反之为吸热。

因此,浓硫酸,碱金属氢氧化物溶于水放热,是水合热。与氧化钙反应是放热反应。铵盐,因为要与水发生水解,水解反应吸热,所以铵盐溶解时吸热。

扩展资料:

注: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不一定吸热。它可以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物体的内能,比如:太空中的流星与大气剧烈摩擦,温度升高,但没有吸热。

化学中的吸热反应大致包括两类:

(1)大多数反应条件为“高温”的反应,例:CO2+C==高温==2CO;

(2)大多数分解反应,例:2H2O2==MnO2==2H2O+O2↑。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说,制取氧气的一个反应:2KClO3==MnO2、△==2KCl+3O2↑,它虽然是分解反应,但却是一个典型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吸热

三、哪些物质溶解放热,哪些吸热

初中阶段先记以下几个

1、溶解明显吸热:硝酸铵

2、溶解明显放热:氢氧化钠

3、稀释放热:浓硫酸

4、溶解吸热和放热不明显: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