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明人静的意思

月明人静:形容晚上的环境,明月高照,周围一切安宁,没有人的活动.形容傍晚的环境,明月高空挂起,周围十分安静,没有一丝动静。 月光明朗,夜深人静。

二、月明人静是不是形容词?

“月明人静”是形容词。

形容词是词类的一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特征或属性,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或补语。

月明人静,形容月光明亮,人声寂寂,也可以说一轮明月高照,夜深人静,既形容了天上月亮的明亮,也形容地上周围环境的安静。所以是形容词。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三、月明人静是什么意思要快

意思:形容晚上的环境,明月高照,周围而一切安宁,没有人的活动。有月夜静思的意境:一轮明月高照,夜深人静,花前月下,勾起了对故人(情人)的思念。

出处:《青玉案·癸未道间》是南宋李曾伯的词作。

原文节选:峰回路转,月明人静,幻出清凉境。

译文: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明月高照,周围而一切安宁,没有人的活动。

作者简介:

李曾伯(1198-?)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属河南)。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通军事,曾任四川安抚使、湖南安抚使等职。为官多有实绩,有名于时。曾与权臣贾似道同任边帅,对边境之事,知无不言,所以遭到嫉恨排挤。

《宋史》有传。其集中有诗、词、文。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词。其词今存二百余首,长调占绝大多数。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可斋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后人合名《可斋类稿》,内有词七卷。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夜行词,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写夜行,先从傍晚写起。白天行路使得词人在马背上睡着了。“栖鸦啼破烟林暝,把旅梦、俄惊醒。”归鸦叫个不停,划破了暮霭笼罩下树林的寂静,旅梦一下子被惊醒了。此时天黑了,词人一下子紧张起来,于是“猛拍征鞍登小岭”。

“猛拍”当是天晚急于赶路时一种急切的动作。“小岭”,可能是个地名,也可能是指称一座不高的山,从这里见出一种登攀的劲头。“小岭”不小,“峰回路转,月明人静,幻出清凉境。”

山峰重叠,山路迂曲,这时月亮升起来了,山野寂廖无声,跟傍晚的幽暗、喧闹形成鲜明对照,使人感到仿佛进入另一个天地。上片通过白描的手法,将夜行山林的原因、心境,清幽地表达了出来。

下片继续写夜行的情趣。“马蹄踏碎琼瑶影”。琼瑶,指月色。此句化用东坡的《西江月》:“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破琼瑶。”马行走在点点碎碎的月光上,妙不可言。“任露压巾纱未忺整”。“未忺”,不想的意思。

夜深了,风露下了,露水打湿了头巾也不去整理一下。凉冰冰的露水浸润了头巾,浸润着面颊,令人惬意。按《青玉案》词格,此句应为七字,这里是八字,添了一个衬字“任”。多了这个“任”字,词人的那种舒适感、满足感就更突出了。

佳境还有“贪看前山云隐隐”。月下轻云缭绕的前山更是一个诱人的所在。越是这种轻云笼罩的景色,越是在月下能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催人前行。“翠微深处,有人家否,试击柴扃问。”“柴扃”,柴门。在林木茂密的地方,他发现了人家,“试击柴扃问”。

“试击”,想敲敲,想问问,但并不十分有意,其实有没有人家都不会影响词人行路的兴致。以发现人家作结,与稼轩夜行黄沙道中的《西江月》相似,稼轩词是:“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但二者所蕴含的情致不同。

稼轩是表现他遇雨忽逢“旧时茅店”的惊喜和亲切感,夜行到此也就结束了;此处漫不经心“试击柴扃”,只是妙不可言的夜行的一个小插曲,情趣显得颇为深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玉案·癸未道间

四、月明人静是什么意思

月明人静:形容晚上的环境,明月高照,周围一切安宁,没有人的活动.形容傍晚的环境,明月高空挂起,周围十分安静,没有一丝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