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欠了多少债2021

碧桂园总资产1.75万亿,

总负债1.56万亿

经营性流动现金只有18.08亿

仅2020年到期需要偿还的债务在5000亿以上!

扩展资料

房地产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也是债务问题的冰山一角。

如果经济停滞国企108万亿(2018年数据)的利息都是问题!

债务问题越滚越大,疫情只是激发了债务问题,按照这个趋势爆发更大的问题也是早晚的事!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传统的金融制度的问题,我们是要什么都不做坐等债务危机吞噬我们,还是要做点什么来阻止经济掉入无尽的深渊呢,

公共网络就是这样一个尝试,准确的说打磨了十年的一套系统性解决目前全球面临问题的方案,公共网络通过赋予企业发行提货权(企业可以用自己的历史信誉担保,用自己的产能背书),彻底解决债务危机,通过登记合约改变经济组织模式让每个价值贡献者成为所有者。

说起房地产公司,恒大、万科、碧桂园这三巨头是最提的最多的三家。

万科当老大太多年,各个方面都会曝光过度。

今天我们来分析下恒大和碧桂园。

恒大作为最先通过体育提升知名度的房企,是怎么布局人才战略的呢?

首先,管理层收入高以及超强执行力。

恒大在2018年开始取代万科,坐上了行业老大的宝座,恒大一直被称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房企,2006年也才十几亿的销售额,今年估计要破5000亿,10年间200多倍的扩张速度,简直不要太恐怖。

不过我们注意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很多房企在快速扩张阶段都需要去发展相对成熟管理比较完善的同行进行大规模挖人,比如以前的龙湖现在的阳光城、旭辉等等。但恒大很少有这方面的动作,高管团队也相对稳定。这和恒大高度标准化的业务特点有关。

恒大是最早做产品标准化的企业。恒大旗下的材料公司、设计院有大量的人员,产品、建材等都是标准化的,集采率在80%以上,基本一套图纸可以全国通用。而且恒大在冲规模过程中也形成了非常精细化的运营管理体系。所以恒大对人才最大的要求之一是超强的执行力。其他龙头房企的人才到了恒大怕要水土不服。

恒大的执行力是所有房企中最值得推崇的。许家印主席晚上12点发布的要求,第二天早上9点就已经落实到全国各个公司,然后就有相应落实成果反馈。

相比去同行房企挖人及校招,恒大更喜欢通过校招培养自己的人才,忠诚度高。以前在快速扩张期,恒大校招的门槛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恒大校招生的学门槛也越来越高,用恒大员工自己的话说是:恒大集团总部校招标准=985+个子高+长得漂亮+学生干部。而且很多校招生一进来就是经理岗,工作7、8年,经过历练就能做到中层骨干了。

总的看来,恒大人年轻、颜值高、执行力超强,工作抗压能力也要比其他房企更强才行。因为高速发展决定了整个公司常年处于一个高压的状态之下,加班是家常便饭,甚至会作为指标进行衡量。

但有付出也有回报,恒大的薪酬总额在行业位列前茅,但管理层和基层收入水平较为悬殊,只要你有能力、肯吃苦、熬得住,一旦做到了管理层,收益还是很可观的。而且据说恒大员工买房有优惠,优惠最高甚至可以去到7折,这样的优惠力度也是业内罕见了。

归纳起来,恒大一是强调执行力,现在也很看重学历和颜值;二是工作强度惊人,能留下来的都是韧性很强的;三是恒大未来的发展也非常值得憧憬,可以提供的空间很广阔。但恒大集权式的管控模式及工作氛围是否适应你,那就要看个人追求了。

碧桂园登顶房产老大也是这一两年的事情。

深耕三四线。舍得发钱,踏实肯干务实派

这些年,碧桂园能一路高歌猛进,人才在当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1.碧桂园用人方面特点

首先,碧桂园喜欢踏实、低调、务实的员工。这和杨老板性格有很大关系,因为他本人为人非常谦逊、低调、务实。笔者接触到碧桂园的中高层,为人都非常谦逊,低调也是必须的,除了必要的发布会,碧桂园高管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其次,碧桂园没有名校情结,对于学历要求不会很苛刻。这也是由碧桂园的业务特点所决定的,一是碧桂园是三四线之王,基本就是郊区大盘,很多项目都非常偏僻,招人相对难;二是碧桂园强调快速开发高周转,标准化程度高,拿地到开盘基本都是半年,业内速度最快。所以对人才更强调执行力、吃苦精神,能到穷乡僻壤去开拓疆土。

以营销线为例,因为基本都标准化了,只要熟悉流程,老人带一带,很快就能上手。但也因为这样,碧桂园很少和广告公司、代理公司等等这些乙方合作,这样一来,工作强度就特别大,开盘前连续通宵加班最正常不过了。

我们一位从碧桂园出来的同事总结:如果你年轻肯吃苦,仍然单身,很适合去碧桂园历练,不但能学到东西,还能存到老婆本。

2.碧桂园的薪资水平非常有竞争力。

当然,碧桂园的薪资水平非常有竞争力。碧桂园集团有人才培养计划,针对不同层级的人才,还有成就共享和同心共享,高管和普通员工都可以跟投项目。碧桂园销售佣金也是业内出名的高,以碧桂园森林城市为例,给到自营营销团队1%-1.4%的佣金。

对于发展空间,碧桂园人的未来非常值得憧憬,以碧桂园目前的扩张速度,内部能提供的空间非常大,而且碧桂园在提拔年轻人上非常有魄力。笔者认识的很多项目营销总很多都在30岁以下。

碧桂园在2019年还进军现代农业和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巨大的。

总之,如果在三年前就进入到房地产企业的话,那么这个朝阳的企业还是能够带来不错的收入和好的发展平台。

至于最后哪家公司给了你offer就要你自己努力啦。

碧桂园负债率多少

碧桂园资产负债率为87.25%。截至2020年底,碧桂园总资产为20158.09亿,总负债17588.06亿元,净资产2570.03亿元,资产负债率87.25%。

拓展资料:

负债率的使用者:

1、债权人

从债权人的立场看,他们最关心的是各种融资方式安全程度以及是否能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等。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产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因此,债权人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融给企业的资金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2、投资者

从投资者的立场看,投资者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资本的利率,即借入资金的利息率。假使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利息率,投资人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如果相反,运用全部资本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投资人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减少,则对投资人不利。因为借入资本的多余的利息要用投资人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因此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入资本利息的前提下,投资人希望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好,否则反之。

3、经营者

从经营者的立场看,如果举债数额很大,超出债权人的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融不到资金。借入资金越大(当然不是盲目的借款),越是显得企业活力充沛。因此,经营者希望资产负债率稍高些,通过举债经营,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增强企业活力,获取较高的利润。

4、资产负债率又称举债经营比率,它是用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的指标,通过将企业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相比较得出,反映在企业全部资产中属于负债比率。

碧桂园全年债务累计九千亿是真的吗?

前段时间发布的《2018上半年房企百强榜出榜》上,碧桂园以4000亿的销售业绩傲居榜首。作为主攻三四线城市的房企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创始人杨国强的杀手锏,高周转。杨国强真正的杀手锏,是高周转。

传言碧桂园全年债务累计达到九千亿,且还在上涨,更有传言碧桂园已经停止五六线城市全覆盖的计划策略,请问是否属实?

针对这一问题,有相关人士表示,负债9300亿的传闻来自自媒体,该媒体同时在传言同行万科负债过万亿,万科方面已做出解释,这是针对地产公司的外行观点。碧桂园在此澄清,9300亿中有3308亿属于贸易及其他应付款;3467亿属于预收账款,来自已售住房,碧桂园不存在交楼问题,因此这并不存在负债风险;另外的有息负债2160亿为上年度报表,今年上半年负债略有上升,但碧桂园仍旧控制净负债率在70%以下,这是一个红线。且公司采用年初各类评级机构指标分解至经营管理动作中,公司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也注重稳健性,请大家放心。

关于全覆盖策略,是我当年针对公司多区域现状,建议区域有多少现金就买多少地,针对管理不好的区域,并不希望其做盲目投资。但我们认为今年年底会是一个好的投资机会,是一个收并购黄金时点,因此希望在第二第三季度放缓投资,第四季度便可拥有足够现金进行收并购活动,这是我基于资金安排角度做出的建议,将企业资源用在刀刃上,却被外界误解为策略暂停。公司目前现金余额过2000亿,回款率等方面都在行业领先,销售、去化率、利润等都处于良性势头。

延伸阅读:高周转模式

有报道称,碧桂园已将“高周转”标准由“456”(拿地之后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正、6个月资金再周转)提高到了“不可能完成”的“345”。

在上海奉贤的事故中,媒体报道,碧桂园为了赶进度,3/4天盖一层,楼板的混凝土还没干,一踩一个坑,上一层就开始搭架子支模板了,到处都是裂缝,拿东西一抹就算解决了。这样的施工进度,能造出什么样的房子?

来源: 商业圆桌会、观察者

碧桂园负债总额12600亿是真的吗

是真的。碧桂园总部位于广东佛山顺德,是中国最大的新型城镇化住宅开发商,今日头条于2020年发布新闻,碧桂园曝出负债12600亿,负债率已经快要达到100%。

碧桂园总负债12600亿,三四线城市抛售,大家会“救”碧桂园吗?

2019年可以说是能载入房地产史册的年份。从大环境看,在十几年的房地产暴涨周期中,2019年下半年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深入指挥贯彻下,全国楼市降温显著,有数据统计,除了深圳有2%的房价涨幅外,其余城市皆稳中有降。其中青岛更是达到了15%的跌幅。房地产进入下行通道,其中又以三四线楼市更为显著。

其次从调控次数看,据统计,2019年全国累计调控次数达到了620次左右,创下了 历史 新高,往前推两年,2017年250次左右、2018年400次左右,而2019年的调控次数几乎快是前两年的总和了,2019年破产的房企达到600多家。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房地产深陷寒冬迷雾,其中最负盛名的碧桂园也难于幸免,2020年交易量更是下跌一半。

碧桂园负债12600亿

3月16日下午,观点地产机构旗下观点指数研究院连续第十二年发布“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碧桂园摘得“2020中国房地产卓越100榜”TOP1。如此一个房地产企业龙头老大,表面看来风光无限,可最近被曝出负债12600亿,要知道碧桂园的总资产也仅有约14000亿,负债率已经快要达到100%。

房地产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流动大,负债高。像普通人找银行房贷一百万,利息也要几十上百万,房企更是几千万上亿的贷款,利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旦手里囤得房卖不出去,还不上银行贷款,资金链断裂就会寸步难行,面临破产。

碧桂园的困境

碧桂园作为大型房企现状尚且如此,可想而知中小型房企的处境只会更糟,想要走出困境,加快手里的房子出售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

站在房企角度,降价促销是一个好手段,可大家也知道,房产降价的幅度有限,一方面是地方不允许降,房地产市场为了维护秩序,并不允许开发商私自降价扰乱市场,降得越多,风险越大。

站在购房者角度,目前不少新闻都在报道楼市回暖,但是价格并未上升,这是一个好征兆,兴许是中国人“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当房价开始下跌,大多人还是以持币观望为主,所以目前来看,迟到的小阳春也并未完全到来,房企成交额依旧有局限。

碧桂园三四线城市抛售

一二线由于经济、基建、人口的支撑,想要挤出房地产泡沫并非易事。因而,房地产的良性发展,挤出房地产泡沫必将从三四线开始。大型房企撤出三四线城市的新闻从未停止过,虽然没有完全撤离,但是频繁地进行规模性促销实际是在抢夺现金流,意味着嗅觉灵敏的大型房企已近捕捉到一些危险的气息。那些房价过万,却没有人口优势的小城市,房价中隐匿着巨大的风险。

一方面随着三四线棚改和城市化进程进入尾期,单凭百姓的收入购房基本不可能,月薪三四千的三四线和过万的房价,永远达不到平衡点,三四线有价无市现象严重。

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成交寥寥,房企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回收资金,碧桂园如此高的负债率更要尽快想办法回收资金,本就在“抛弃”计划中的三四线城市一定是首选,既能最保险的全身而退,又能收回资金,但是购房者买不买账就不好说了。

购房者能救碧桂园吗

关于此我还是从两方面分析,对于刚需来说,买房正是在计划中的,还是考虑买大房企的房子,更为保险,毕竟售后保证也有处可寻,且此次疫情这些大房企做出的贡献也是需要被大家铭记的。对于炒房客来说,别说买碧桂园的房产,投资三四线楼市,基本已经无利可图了。从去年开始,就陆续有炒房客告诉我,如今卖房真的难,除非你降到底,打破自己的底线才能成交。

不管如何,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一切生活能回归原位,房价能早日回归正常水平,民众苦高房价久矣!网友们,你会买碧桂园的房子吗?

碧桂园9000亿负债是什么债务?

8月3日上午,碧桂园集团在广东总部召开全国媒体见面会,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携各板块负责人一同出席。

发布会上,“公司深读”获悉,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兼集团副总裁伍碧君表示,截至2017年底,碧桂园总负债为9331亿元,其中预收账款3467亿元,有息负债仅为2148亿元。

伍碧君称,预收账款是已销售但未交楼的楼款,根据会计原则放在流动性负债科目,未来交楼后会结转为收入。因此,2148亿元的有息负债,才是公司真正意义上的负债。

伍碧君表示,香港对于房地产业多采用“净借贷比率”反映房企负债水平,碧桂园连续5年净借贷比率都维持在65%以下,2017年净借贷比率为56.9%,处于行业相对低位,公司净借贷比率合理且持续优化,资本结构稳健。

“截至2017年底,碧桂园可动用现金余额高达1484亿元,短期有息负债只有683亿元,现金短贷比为2.17,超过2倍,偿债能力强,”伍碧君表示,“同时,截至2017年底,碧桂园未动用的银行授信额度高达248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约14%,流动性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