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说厦门BRT是全国最成功的?
因为厦门的BRT采用了高架式的,绝对的专用车道,比其他城市在地面开辟专用车道或者专用车道都没有的要好。所以运行时间可以得到保证,在BRT上花1块钱,20分钟的路程,打车要50块钱,30分钟。
另厦门的BRT做的时候按照轻轨的规格来做的,但是目前厦门人口数量少,规模小,还打不到轻轨的门槛,按照轻轨规格来做BRT,自然就标准高了。
二、厦门brt 的特色
其一下雨不用遮雨伞
其二夏天别怕烈日晒
其三雨天瀑布迎面来
其四夜里无聊可观赏
其五大巴走在天空上
--------------------------------
可以说,厦门快速公交的成功运行需要高度集成的BRT智能公交系统发挥核心作用。厦门信息港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该系统的代建方,项目经理丁岩泉说,这是我市首次在交通领域大规模采用智能化系统。乘客服务子系统是乘客最受益良多的部分。它表现在站厅层和站台层的LED显示屏,乘客可实时获取乘车路线等内容。它是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自动实现的,不需要人工操作。与此同时,数字广播也将不停地通过语音自动播报车辆到站情况,这也是通过接收GPS信号实现的。车上的乘客可通过车载智能终端,掌握所乘车辆途经的站点和即将抵达的站点。
车辆在近10米高的高架桥上行驶,安全问题是不少市民关注的焦点。智能化系统中的安全防范子系统可以打消乘客的顾虑。通过这套系统,公交车的“五脏六腑”如何运转都会被“透视”得一清二楚,所有行驶车辆的车速、油耗等情况全都为调度中心所掌控,这就杜绝了因违规行驶而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通过智能化系统,调度中心可通过站厅、站台的监控系统实时了解乘客数量的多寡,一旦超过一定标准,就加密班次,实时控制。
***现在厦门的交通压力很大,BRT建起来后,车走得快,坐BRT的人就多了,路上的车就会少一些,就不会那么堵了。
***您认为BRT建成后,对厦门百姓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最大的受益一个价格肯定低,公共交通还是低价位的。第二速度快。第三安全便捷,所以老百姓的收益还是很多的。
***据了解,整个项目包括6条线路,首先动工的1号线全长32.4公里,贯通第一码头—厦禾路—莲前大道—县黄路,未来接集美大桥直达西客站,总投资17.8亿元,计划2年内建成,其余线路利用成功大道、环岛干道、滨海大道改造,在今年同步展开建设。
***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 ,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通过建设快速公交系统(BRT),可以实现:
1、缓解城市的交通拥挤。
2、可以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并节约市民的出行时间。
3、相比轨道交通可以节省巨额的投资建设费用。
4、可以平衡城市交通方式的发展。
5、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资料:
三、厦门为什么不建地铁而是建 BRT ?
之前我去厦门玩的时候,我就在想厦门这么大的城市竟然没有地铁,心想地铁去哪里都比较快啊,但是们在厦门只能做公交。那个时候不太懂什么叫做BRT。回来之后我就好好了解了一下,为什么厦门是BRT,而不是地铁。
利用公交引导城市开发
BRT不仅仅是解决市民上下班拥堵问题,厦门未来的人流量会集中在西客站,BRT将把这部分客源成功运送到岛内的火车站等地。
BTR的通车与厦门目前很多政策相呼应。考虑到低收入群体对公共交通的依赖性比较大,厦门BRT的设计和建设尽量把社会保障性住房小区考虑进来,方便保障性住房小区居民的出行。
而厦门市政府一直鼓励开发商到岛外开发楼盘,也鼓励人们到岛外去居住,用当时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按指印的方式,串起这些指印的则是大规模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厦门的BRT属于公交引导开发模式,特点就是在没有开发但将成为高强度开发的地区形成一个快速的走廊。交通先进去以后,带动周边土地升值,待政府把土地出让以后形成交通的需求。
近几年,厦门的工业集中区规模不断扩大,有企业负责人表示,一些BRT链接线做起来的话,交通就不成问题,人才招聘上会相对容易得多。
选择BRT升级轻轨的路径,虽然降低了投资的门槛,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在未来升级时,BRT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喂给系统也已形成。如果停下来再施工,哪怕只有几个月,也可能带来全市性的交通影响。但权衡利弊后,他们依然认为这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2005年以来,厦门开始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建国以来几十年投资的总和。城市的规模随之全面扩张。这时,如果不及时将交通从传统的模式,转向公共交通,特别是大运量交通,厦门将会像世界上许多城市一样,失去空间结构调整的可能。
这短短的几年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时的选择,将决定厦门未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竞争力。
公交线路大调整
厦门公交高直达率、低换乘率的背后,是公交线网的重复系数高达5.6,也就是说平均每公里的道路上,有五六条线路通过。厦禾路火车站路段一度有51条公交线路,虽然经优化整合成30多条,但线路重复率之高仍是国内罕见。
2007年,已完成线路大面积覆盖的厦门市公交线网,开始进行线路资源优化整合。而有关人士指出,BRT建成后,拥有专用车道,将推动公交快速化,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可弥补高峰期运力缺口。
同时,据预测,BRT和优化后的常规公交线网形成全新的公交网络,将使厦门公交出行分担率至少提升5%。
如今厦门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建设如火如荼,但有关厦门BRT未来的命运,仍然是个未知数。有人考虑BRT到底要不要升级轻轨,还是跟轨道交通结合互补,抑或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我认为,至少在地铁1、2、3号线通车运营前,BRT仍然是厦门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每天超30万人次的客流量,这是谁都代替不了的。哪怕是改造轻轨,中间耽搁个把月,也容易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厦门BRT创下了多个全国首创纪录,全国首创多形式组合、全国首创采取高架桥模式、全国首创一次成网。什么意
厦门将建立一个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厦门建设快速公交系统(简称厦门BRT)。厦门快速公交系统是目前国内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中级别最高的公共交通项目,创下了多个全国首创纪录:全国首创多形式组合、全国首创采取高架桥模式、全国首创一次成网。 厦门快速公交最大的特色是在岛内闹市区建设高架桥,岛外新开发地段则规划设置专用道,这样就保证了快速公交拥有全程封闭的专有路权,克服了城市公交最难解决的与其他车辆及行人相互干扰的弊端。由于一次性开通3条快速公交,优化公交线路,增设链接线,厦门快速公交是国内第一个一次成网的BRT系统。
发展目标:
厦门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一心两环、一主四辅(八片)”组团式结构。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路网格局——BRT布局的物理基础保持“放射+环形”路网主骨架,组织片区与用地布局形态适宜的方格网或自由式路网
线网结构:“四射+八联”为主的构架 “四射”放射线为本岛向岛外的4条指状放射线,对应与市域客流。
“八联”区间线为本岛2条、环东海3条、环西海域的1条和环海湾1条,对应于组团间联系走廊。
快速公交线网规划以方便城市居民为出发点,同时还要考虑快速公交系统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及公交企业的利益,规划中遵循如下原则:
与厦门市用地布局相协调,促进城市发展。结合厦门市城市发展 规划和用地布局原则,在厦门市主城区形成以地铁、轨道交通和BRT为骨干,以普通公交为基础的城市公交系统网络。同时通过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为城市的土地利用开发提供必要的保证,并进一步促进城市按照规划格局顺利发展。
兼顾、利用现有线路,综合协调新老公交线路以及轨道线路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快速公交的大容量、速度快的优势,在道路条件允许的主要公交走廊尽可能开辟快速公交线路。同时要注意现有公交线路的调整。充分考虑地铁、轻轨规划的线路,对轨道交通没有覆盖的区域进行必要的补充,并做好快速公交线路与常规公交线路、规划地铁、规划轻轨的衔接,方便居民换乘,体现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五、中国拥有brt的城市
全国已经建设运营的BRT城市有很多,比如有北京、广州、杭州、大连、常州、郑州、济南、合肥、重庆、昆明、厦门等诸多的城市。除了已经开通运营的城市之外,还有很多的城市也正在筹建中,比如石家庄、长沙、武汉等地方。
在已经运营的BRT城市中厦门的是最特殊的最有特色的;广州的发展的也非常不错,还获得了一些世界级的奖项;还有成都所建成的是最年轻高架系统;北京的BRT发展的也比较好运,量很大;常州的比较干净方便,跟广州的是比较类似的。
BRT优缺点
快速公交与轻轨运输都不一定要使用立体路权,降低成本、对老人或残障人士友善,配合上车站收费(取代车内收费)或免费免刷卡搭乘及红绿灯的调整,也可以达到不错的运输速度及能力;但是没有立体路权也会出现占用道路造成道路阻塞等缺点。
快速公交也可以使用超低污染低噪音的客车或混合动力车辆,但成本较一般车辆为高,也可使用电力做为动力来源(电动汽车或无轨电车),但建设成本较传统动力大上许多,不过仍较轻轨运输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