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 草书起源于汉代,是在隶书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早期的草书夹杂了一些篆书的形体,被称为隶草。初期的草书是草书和汉隶相融合的雅化草体,并且在汉末完全脱去了隶书的笔迹。而今草注重艺术性,审美价值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草书的起源和发展
草书起源于汉代,是在隶书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字体。相传是在人们应急记录文书稿件、他人谈话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书写的效率,就开始不断简化隶书的笔画和结构,经过漫长的约定成俗的历程才逐渐形成草书。
在篆书向隶书演变的时期,其实民间流行的草字数量也在增多,同时写法也在不断的被完善。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后,才产生了有法度的草书,也就是章草,并且草书发展到现在又有了今草。
早期的草书夹杂了一些篆书的形体,一般称之为隶草。初期的草书打破了隶书规整严谨的写法,是草书和汉隶相融合的雅化草体,并且在汉末时期草书进一步操化,完全脱去了隶书的笔迹。而目前的今草注重的是艺术性,其审美价值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二、草书的起源
草书起源于汉初,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而生的,草书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流,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汉代以来,草书大致可分为三类,早期草书、章草、今草,早期草书是和隶书平行的书体,称为隶草,实际夹杂了篆草的形体,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产生出来的书体, 属于草书由胚芽走向成熟的一种书体,今草是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完成了隶书向楷、行体发展、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减省了章草的点划,成为更加简便自由的形体,今草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有连缀,书写简约方便。
三、草书的来历
草书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未,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 狂草”。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扩展资料: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1、草书是早于楷书的书体,章草始于篆书向隶书演化的过程中,隶书对章草的影响大些,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所以又把章草称为草写的隶书。章草的代表人物:汉代有史游、杜度、崔瑗、张芝、张旭、等人,三国有皇象、索靖等人。
2、今草是从章草繁衍而来的。汉代张芝对创立今草起了很大作用,被称为“草圣”。很可惜的是,现今没有他的墨迹。“今草”之名,是晋代为了和章草相区别起的名。历代很多书法名家都善今草,黄庭坚、赵孟、鲜于枢、祝允明、文征明、徐渭、张瑞图、傅山、王锋等书法大师都留下了许多墨宝。
3、狂草字的写法和今草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写得狂放,连带、省略更多,最能体现书者狂放的性情。史称“颠张醉素”,是讲张旭、怀素常在醉酒后,笔飞墨舞,其狂草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尤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四、草书起源于什么时候 草书的简介
1、草书起源于汉代。
2、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年代,凡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为草书。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3、大约从东晋时代开始,为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相对而言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正如李志敏所说:“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
4、草书由于字形太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不能像隶书取代篆文那样,取代隶书而成为主要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