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四川盆地聚居着四川、重庆的绝大部分人口,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号称“天府之国”。蜀相诸葛亮曾赞其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中国著名红层盆地,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长江上游,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46%。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地,北靠秦岭山地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的地势:
地质与地貌四川盆地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古生代时相对隆起,缺乏泥盆系和石炭系。印支运动转换为大型拗陷,晚燕山运动,特别是喜马拉雅运动后发生褶皱隆起。盆地的格局主要受北东—南西向及北西向两条构造线控制,构成了典型的菱形盆地,广元、雅安、叙永、云阳为菱形的四顶点,东西两边稍长,为380~430公里,南北两边略短,为310~330公里。以上菱形四顶点的连线与盆地内650~750米的等高线大体相当,盆地底部与边缘山地也以此为分界。四川盆地在距今1.4亿年以前,还是内陆湖盆。至距今6.6千万年时,盆地边缘山地迅速隆升,长江中上游水系开始沟通。盆地内湖水东泻奠定了现今之地貌形态。
盆地边缘多低山和中山,山势陡峻,发源盆地边缘山地的河流大多为“V”型谷,岭谷高差都逾500~1 000米,地表崎岖,故历史上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山脊海拔大多在2000~3000米,西北部与西部可超过3000~4000米,如龙门山4984米,峨眉山3099米,小相岭4 791米。地表广泛出露古生代及其以前的石灰岩,其次为板岩、片岩、结晶灰岩、石英岩、砂泥岩和砾岩,局部有花岗岩和玄武岩。石灰岩分布区可见石林、溶洞、暗河、槽谷等喀斯特地貌,盆地南缘兴文县素有“石林洞乡”之称(见兴文石林)。巫山十二峰和金佛山等名山主要也由石灰岩发育而成。由石灰岩、玄武岩、花岗岩等组成的峨眉山及由砂泥岩、砾岩组成的青城山,素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称,为中国著名游览胜地。
什么叫盆地?
盆地,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因整个地形外观与盆子相似而得名。
换言之,盆地是基底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坳陷(depression)并接受沉积物沉积充填的地区。
沉积盆地既可以接受物源区搬运来的沉积物,也可充填相对近源的火山喷出物质,当然也接受原地化学、生物及机械作用形成的盆内沉积物。因此,沉积盆地既可是大洋深海、大陆架,也可以是海岸、山前、山间地带。从构造意义上说,盆地是地表的“负性区”。
相反,地表除盆地以外的其他区域都是遭受侵蚀的剥蚀区,即沉积物的物源区,这种剥蚀区是构造上相对隆起的“正性区”。
隆起的正性区遭受侵蚀剥蚀,使其剥蚀下来的物质向负性的盆地迁移,并在盆地中堆积下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均衡调整(或称补偿)作用。
四川盆地又称?
四川盆地又称为巴蜀盆地、信封盆地或紫(红)色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她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腹心地带和大西部东缘中段,囊括四川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总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其面积分别约为10万多和16万多平方公里;边缘山地区从下而上一般具有2~5个垂直自然分带;四川盆地底部按其地理差异,又可分为川西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三部分;盆地按方位可以细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盆地中的主要城市有成都、重庆、南充和绵阳等,其文化为巴蜀文化。
盆地是什么
盆地是五种基本地形之一,是五种基本地形之中唯一没有海拔要求的地形,盆地顾名思义,就是像一个“盆”,也就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形态。盆地根据其封闭程度可以分为完全型盆地(四周封闭性较好)和非完全型盆地(四周封闭性较差)两类。
世界主要盆地分布图
盆地的四周地势较高,往往是由山地或高原组成;而盆地内部地势较低而且平坦,往往是由平原或低矮丘陵组成。比如我国的四川盆地,东南西北四周分别是巫山、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和大巴山组成,而盆地内部则是平坦的成都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