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几年我国出境游消费数据表

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趋势

(一)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特点

中国出境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规模达9,819万人次1,同比增长18.0%。

图1中国出境游人数变化2

消费规模再创新高。2013年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1,287亿美元,同比提升26.8%3,特别在奢侈品采购方面偏向境外地区,除港澳地区(26%)外,欧洲和美国是中国境外旅游消费的重心,分别达到23%和10%4。境内外消费价差的存在,是刺激大部分普通消费者选择境外消费的主要原因。

图2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消费变化5

(二)中国出境旅游发展趋势

    旅游服务进入数字网络时代。随着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增长,网络预订和在线服务开始进入主流,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总收入28,500亿元,占中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约为7.7%6,旅游消费交易加速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旅游经营者纷纷加大在线旅游市场中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功能和服务,使在线旅游市场增速超蜗牛旅行1过旅游总收入增速,且比重逐年增长。

     旅游方式更加多样化。从出行方式看,出境自由行快速发展,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散客化、一地深度游、高端化等突出趋势,正在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团体游向自由行和深度游转变。

     境外旅游条件不断放宽。目前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140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110个。2013年以来,更多目的地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不断简化中国游客签证手续,便利的签证措施将更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出境旅游。

二、中国出境旅游消费者群体特征

随着签证国别的扩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及日益开放的政策,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他们来自哪里

2013-2014年期间,中国出境游客主要来源于华南、华北和华东区域;其中以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为主,其次为江苏、浙江和山东等沿海省份。此外,东北地区的辽宁、华中地区的湖北、西南地区的四川也为较大的出境游客输出省份。

他们具有哪些人文特征

80后已成为中国出境游客的主体,在中国出境游客中的比例超过一半。鉴于其所处家庭生命周期的特征,以及独生子女的现状,中国家庭的重心集中在孩子身上,带领未成年孩子出境旅游以开拓视野已成为中国出境旅游的显著特征。

中国出境游客仍为目前拥有较高收入的人群。个人月收入平均约为11,512元,是2013年中国主要大中城市个人月收入(3,798元7)的3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2,246元8)的5倍。家庭月收入平均约为20,767元。

二、中国旅游消费结构是怎样的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潜力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消费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反映着旅游者消费中旅游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依照旅游者旅游目的的不同可把旅游消费分为观光游览、探亲访友、文化交流、商务等。旅游目的不同,消费也有所差别。按照旅游消费的内容,可将旅游消费结构分成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饮食、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的并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医疗、通讯消费等。

一、我国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开阔了我国旅游者的视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和需求的多层次化使旅游消费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统计了1999年我国散客人均花费构成,2001年至2006年的《中国旅游年鉴》没有我国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构成的具体统计数字,仅仅在《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中涉及到了以旅游目的为分类的旅游消费结构的统计资料(见表1-表3)。

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9年旅游消费结构中,我国国内游客食住行比重占75%-85%,游览购物占15%-25%,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此外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占消费总额的8.5%,其比重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偏小,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在旅游消费结构上,仍以观光游览为主,而其他旅游产品消费较少,表明我国旅游产品仍有待于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度假休闲型旅游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转向寻求舒适、放松、自然的娱乐旅游,表明我国旅游消费档次的不断提高。

分析:由表3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在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构成上,大部分属于探亲访友,并不断处于上升趋势,而文化型、享受型旅游消费支出较少。此外,与城镇居民相似,农村居民度假休闲旅游也呈上升趋势,但是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农村居民却明显地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

表1-表3反映出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正在以观光游览为主,向度假游、健康游、文化游、生态游等百花齐放的局势发展,旅游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但是,我国的国内旅游消费在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分层差异。

(一)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

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比重偏低。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旅游者基本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高达85%,而非基本消费仅占15%。在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高达60%以上。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低不利于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因为基本旅游消费总是有限的,其消费需求弹性较小,而非基本旅游消费相对来说需求弹性较大,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二)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居多

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多,而精神资料的旅游消费比重过小。我国旅游者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仅占总消费额的11%左右,虽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比重仍然较小,还需要加大这方面的规划和建设。

(三)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旅游消费中观光型旅游产品支出多,而其他旅游产品支出少。由表1可以看出,观光型旅游产品人均支出远比其他类型产品人均支出少,观光型游客所占比重过大,反映出旅游产品构成层次低,旅游经济效益不突出,旅游效益尚有挖掘的空间。

(四)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

我国旅游消费正是在存在着城乡差别的情况下发生的消费。以2005年全国旅游基本情况为例,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12.12亿人次,其中占全国人口不足20%的城镇游客为4.96亿人次,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游客为7.16亿人次,农村游客的人均花费仅为城镇游客人均花费的30.9%。由上表2和表3也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城乡居民之间具有不同的旅游消费结构。

三、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潜力分析

(一)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上整个社会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都总处于不停地变迁过程中,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喜好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除了通过旅游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外,还想通过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诸如这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摄影旅游”、“考察旅游”等特种旅游,正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种旅游者的青睐。

21世纪初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的同时,旅游需求也越多趋向于多元化,这将大大优化我国旅游产品的结构。

(二)旅游购物的有力开发

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必须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而旅游购物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我国在1992年《国务院关于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问题的批复》中给予了旅游商品生产以若干优惠政策。

2002年4月,为落实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和特色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的要求,国家旅游局举办了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系列活动,以后每年一度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都陆续举办了参赛作品展示会、推荐会、拍卖会,大大提高了参赛作品的市场转化率,初步形成了以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实用工艺品等为主体的旅游购物结构,品种层次逐步显现。

(三)旅游娱乐业迅速发展

旅游娱乐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主要内容,我国各地都在积极研究自身的文化优势,挖掘本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景区(点)及配套文化娱乐设施,使其成为本地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以此为吸引力带动大众的广泛参与。

三、95后成旅游消费主力军是怎么回事?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面对全国十万公众调查发现,18-25岁的95后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在旅游消费偏好方面,80后、90后的景点偏好相似,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展览馆、动物园和主题乐园均为其偏爱的消费景点,特别是自然风光,占比达到25%左右。

住宿偏好方面,80后、90后的选择均以经济型酒店为主,占比均超过65%,90后更加看重住宿的价格,选择经济型酒店的比重更高;在高档豪华型酒店的选择上,80后的消费占比明显高于90后的消费占比。

扩展资料:

年轻人消费新发现:

发现一:85后、90后最爱学习想充电

央视财经大数据发现,2020年花钱排行榜上前三位的是教育培训(32.44%)、住房(31.53%)和保健养生(26.11%)。

发现二:95后一马当先 成为旅游消费主力军

虽然2020年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预期已经开始降温,但18-25岁的95后依然当仁不让,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军,排在了首位。

发现三:宠物经济愈发火热 为小萌宠真舍得掏腰包

央视财经大数据发现,90后、95后更愿意在宠物消费市场为“主子”花钱,18-25岁的95后预计为宠物增加消费的比例是5.89%,高于85后(3.79%)和全国均值(3.73%)。

发现四:“养生局”的忠实粉丝热衷体检套餐、基因检测产品

近三年,保健养生始终位居中国人消费排行榜前三位,2020年有超四分之一的中国人还会继续在保健养生上增加消费(26.11%)。

参考资料来源:金融界-你的钱花在哪了?“95后”成旅游消费主力军

四、山东旅游实力最强的三个城市,你最喜欢哪一处

山东省是旅游强省,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推测应该能位列前五。但是由于山东省使用的旅游收入方面的统计指标采用的是旅游消费总额,通常会比高于旅游收入一点,山东2016年度的旅游消费总额为8020亿元,无法与其他省市自治区进行对比,因此没有实际的排名。

山东省内各地市中,2016年度旅游发展水平明显的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档为旅游消费总额800亿元以上,第二档次则为五六百亿元旅游消费总额段,第三档次则基本为200亿元以内,阶梯较为明显。

那么我们便来看看,山东省内旅游实力最强的是哪几个城市?

第三名,烟台

烟台上一年度实现旅游消费总额为839亿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总量达6510万人次。

旅游成绩单实属靓丽,在某些省份,可能能排到第一的。

都说烟台市北方最为宜居的几个城市之一,人间仙境的蓬莱阁、风光迤逦“海上仙山”的长岛、亭台楼阁的三仙山,都是烟台的旅游名片,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

第二名,济南

济南上年度实现旅游消费总额为847亿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总量达6619万人次。

作为省会城市,常常有地理位置之优势或者有游客旅行中转城市之便利,旅游方面的收入指标往往会遥遥领先。如果没拿第一,要不就是前面的城市旅游资源实在太厉害,要么就是此省会城市的旅游资源实在是数量、质量方面不够。

而有着大明湖、千佛山、天下第一泉景区的济南,属于哪一方面因素呢?

第一名,青岛

青岛上一年度实现旅游消费总额为1439亿元,高居榜首一骑绝尘,全年接待总游客量为8081万人次。

游客量指标横向全国城市也不算是特别高的,游客量比洛阳、九江这些都要低一些。但是在省内确实是冠绝的。

青岛同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非常宜居,崂山景区、茶山风景区、青岛海滨风景区等也是知名景区。

总的来说,山东旅游三强,与GDP前三是一致的,只是烟台和济南调换了下位置而已。其他省有些GDP没那么高的城市但是旅游方面可以冒出的,在山东并没有发生。

这三个城市我在其中两个生活,烟台去的少,但各地有各地的特色,都还是很不错的。

五、消费品占旅游消费的比例是多少

楼主的问题与旅游区的性质有极大的关系!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数据不一样。例如:到香港的旅游基本上就是“购物游”,购物花费所占比例就高;到黄山旅游,就是为了看山景,购物花费的比例就低。

以2005年五一期间青岛市的统计数据为例:

外来旅游人数138.15万人次,人均消费996.82元,其中用于购物的花费仅次于住宿花费,占总花费的20.31%(排第一位的是长途交通花费,占总花费的27.95%)。

六、旅游各项消费占比

(1)今年该市“五一”黄金周旅游消费中各项消费的中位数是3053.68(万元); (2)2008年到2010年旅游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是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