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监测分析报告怎么写

撰写舆情监测分析报告有一些基本要领,掌握并遵循这些基本要领,对于写出高质量的舆情监测分析报告有很大的帮助。总体上来说,好的舆情分析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新颖的观点、严密的逻辑、精巧的结构和准确的文字。此外,在撰写舆情分析报告的具体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论述全面与观点鲜明有机结合。舆情分析报告一般以分析舆情信息工作概论透彻、论述深人为优,这就要求运用大量丰富的素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解读和剖析,使舆情信息的全部内容及其引发的思考得到充分的表现。与此同时,舆情信息工作者还必须考虑到,各级领导工作繁忙,时间宝贵,关注舆情信息仅是整个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要主动适应这一情况,在撰写舆情监测分析报告时,既做到论述深刻、详尽充分,又做到观点鲜明、表述精当。鲜明,就是在内容上要求突出主题,直指要害,一针见血;在形式上要求层次分明,条分缕析,序号字体以及标识十分清楚;在语言表达上要求惜墨如金,要言不烦。即使在文中的主体部分也是如此,应努力使对舆情分析和论述简明、精练、到位。在叙述事实时不要作过多的描述;在阐述观点时不要作烦琐的论证;在选择使用材料和举例时,必须选用那些最能准确和深刻反映内容的典型材料和典型事例。

2.理性概括与素材鲜活有机结合。一篇好的舆情监测报告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边叙述,边论理;既要实现观点的准确凝练、清晰明了,又要实现事实的真实可信、具体生动。写分析报告不是写正式文件,不能到处是理性的抽象和概括,那样不仅会失去生动性和吸引力,而且会失去真实的力量和说服力。要在分析报告中将提炼出来的观点论点与原汁原味的民众话语等舆情素材有机结合起来,在论述中多引用那些来自生活、来自群众的朴实生动的语言,尽力做到原汁原味,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些语言常常是群众情绪、思想、诉求和建议等社会政治态度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可以最真实地呈现在领导同志面前,也最有参考意义和价值。

3.总体态势分析与突出问题分析有机结合。一般来说,舆情监测分析报告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一个主题、一个方面舆情进行整体分析,揭示和概括出舆情的总体态势,这样可以帮助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从整体上掌握某一方面的舆情状况。但是,这还不是一篇好的舆情分析报告的全部,一篇好的舆情分析报告应反映出舆情监测分析的全部成果。换一句话说,就是既要反映舆情的总体态势,还要将舆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矛盾、重点难点等表达出来。唯有如此,方可做到既从总体上把握舆情态势,又有突出具体问题的分析;既有整体状况的反映,也有重点问题的解剖,通过将好与坏、喜与忧、正面与反面、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等不同情况反映出来,帮助领导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准确掌握突出问题。

二、舆情分析报告怎么写啊?

要写好舆情分析报告,试着把握好以下几点要素:

一、必须有充足的舆情数据,对整个舆情事情的始末都要重复了解。

二、把握舆情的核心,找到舆情事件的引起的原因,发展过程,重点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

三、用图表示意表达,图文并茂的报告具有非常高的说服力。

四、做好舆情事件的分析和总结。

三、舆情分析报告怎么写?

舆情分析报告的最基本分类是周期性报告和一事一议的专项报告。各类周期性报告从综述、舆情趋势、观点分布到典型案例和研判建议,其结构没有明显区别,无非是时间周期的长短对于报告时效和分析深度的不同要求。因此,这里想说的分析框架主要面向专项报告。一般来说,“舆情应对和危机公关建议报告”偏重危机事件的舆情应对研判和建议,倾向短平快;“舆论宣传效果评估报告”偏重正面舆论宣传引导个案的评估,倾向用数据说话;“新媒体传播排行榜单”偏重对新媒体传播力、互动力、影响力传播情况的排行,倾向全面的新媒体大数据分析。

新浪舆情通提供的舆情分析报告根据报告需求有多种类型,但各类报告在内容组织上是相通的。再简单的报告,只要内容完整,就跳不出“数据支撑”“图表运用”“典型案例”“分析研判”四个方面。报告的规模取决于四方面内容的丰富程度,报告类型的区别则表现为四方面内容的侧重。舆情分析报告怎么写可以根据类型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填充,就能够形成一份完整的舆情分析报告。

四、舆情报告怎么写

写舆情报告这几点一定要注意:

第一点,就是可以为舆情报告增添一份封面目录,舆情报告封面可以体现出企业文化,令人觉得正式专业。舆情报告可以是以题目、组织名称以及logo标识为主的封面,然后再加以书页式的目录。

第二点,就关于舆情概述了。有人说可以用舆情综述,其实不然,舆情概述是一种相对简洁的方式,能让人三言两语间就明白事情的梗概,而综述内容除了交代事件背景,还详细分析舆情发展动态、提出应对建议等,内容丰富暂且不言,还使得这一模块显得十分的冗长多余。所以一定切记,要使用舆情概述。

第三点,在舆情发展中可以使用网站排行量化对比这种方法,多图多文字的对比可以看的更舒服也让人更明了。还可以采用各传播渠道文章数比例分布的方法,使用柱形图一类的,也可以使得整个舆情报告显得更加简洁而不繁琐。多图表的反应方法虽然好,但是也要注意把握有度,突出重点展示。

第四点,则是关于最后的总结和客观评论。在这个部分中,新闻、媒体评论、重点网民观点倾向性分析、舆情服务部门相关机构和人员观点都是舆情分析师应该重视的写作素材。

第五点,写舆情报告时一定要注意舆情事件在全国的地域分布情况,服务部门属性,特殊环节的分布状况,以及舆情事件区域分布情况多方的去考虑去思索,然后再去总结。在评论时也要多参照新闻或是重点网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