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珠三角包括哪些城市
珠三角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个城市。大珠三角地区除了上面九个城市还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最初由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共9个城市。
“大珠三角”指原珠三角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9个城市加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区域香港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概念(即知名的“9+2”经济地区概念)是2003年7月在国内正式提出来,“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二、珠三角是指哪几个城市?
珠三角是指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个城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另外,珠江三角洲旧称粤江平原,简称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平原面积最大的地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发展的龙头,是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
扩展资料:
珠三角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南亚热带,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年日照为2000小时,四季分布比较均匀。年平均气温21.4-22.4℃,其中封开、德庆、广宁、怀集、鹤山、惠东、博罗平均温度较低,深圳、珠海平均温度较高。
珠三角年平均降雨量1600-2300毫米,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集中在4-9月。冬季盛行偏北风,天气干燥。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风,高温多雨。
珠三角位于西江、北江、东江下游,包括西江、北江、东江和三角洲诸河4大水系,流域面积45万平方公里。河网区面积9750平方公里,河网密度0.8公里/平方公里,主要河道有100多条、长度约1700公里,水道纵横交错,相互贯通。
密集的河网带来丰富的水资源,水资源总量3742亿立方米,承接西江、北江、东江的过境水量合计为2941亿立方米。三角洲流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鸣门、虎跳门和崖口等八大口门,注入南中国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珠江三角洲
三、什么是珠三角经济区?
“珠三角”即珠江三角洲的简称,这个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是指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九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小珠三角”。“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千米,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3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11450.9亿元(1383.5亿美元),占全国GDP的10%。
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其经济总量超过了瑞士和瑞典等欧洲经济体系,名列全球第十七大经济体系。
珠江三角洲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产有竞争力产品为中心,创出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路子。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不断增长,居全国首位。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企业中珠江三角洲占了24家,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业14个“国家队”企业,有一半是珠江三角洲的企业。
珠江三角洲产品以出口量大占优势,2000年珠江三角洲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已超过200亿美元,产品出口比重达到一半,出口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在国外设立企业600多家,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现在到2020年战略机遇期,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准和国际竞争力,正在广东进行珠三角城市群规划调研的建设部负责人、专家和学者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在初步调研后认为,进一步加强珠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加快城镇化建设,将主导珠三角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