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字是几画?
“子”字是三画
"子"的笔画顺序:横撇/横钩、竖钩 、横。
基本释义: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2、植物的果实、种子。
3、动物的卵
4、幼小的,小的。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6、与“母”相对。
7、对人的称呼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10、用于计时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14、姓
相关组词:
1、童子[tóng zǐ]
男孩子,泛指儿童。
2、公子[gōng zǐ]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3、格子[gé zi]
隔成的方形空栏或框子:打~。
4、银子[yín zi]
的通称。
5、骄子[jiāo zǐ]
受到骄宠的儿子。汉朝时匈奴人自称为天之骄子(意思是说匈奴为天所骄宠,故很强盛)。
二、“子”字总共多少笔画?
子zǐ 一共有三笔
一.关于笔顺
部首:子 部首笔画:3 总笔画:3
康熙字典笔画( 子:3; )
五笔86:BBBB 五笔98:BBBB 仓颉:ND
四角号码:17407 UniCode:U+5B50 规范汉字编号:0064
二.关于意义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刵 )。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
三、子字的笔划是多少笔
子总笔画:3,笔顺:横沟,竖钩,横。
基本信息:
拼音:zǐ
部首:子、四角码:17407、仓颉:nd
86五笔:bbbb、98五笔:bbbb、郑码:YA
统一码:5B50、总笔画数:3
基本解释: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扩展资料:
常见组词:
1、个子[gè zi]
指人的身材,也指动物身体的大小。
2、屋子[wū zi]
房间。
3、沙子[shā zi]
细小的石粒。
4、雹子[báo zi]
冰雹的通称。
5、豹子[bào zi]
豹的通称。
四、子的笔画
子字共3笔画:横撇/横钩、竖钩、横
详细释义:
①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②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③动物的卵:鱼~。蚕~。
④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⑤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⑥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子,象形字。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子”字有三系写法:
第一系写法在甲骨文中用作表示十二地支的第一位,像生有发的胎儿头颅及两胫,后或省简其发,或于头部标记其囟;该字至西周时期形体稍变,上肢为襁褓包裹,其后形体稍讹,至《说文解字》中籀文则在字下加一符号,许慎解为“几”,谓“籀文子,囟有发,臂、胫在几上”。
第二系写法,上部像幼儿头发、头颅及两臂,下部像两并的两胫,后演变为《说文解字》古文中的“子”字。
第三系写法是根据“襁褓婴儿”的形象所创造出来的象形字,但已完全线条化了:两手连成一斜短横;身和下肢已简化成一条稍斜的垂线;强调了婴儿头大的特点,但因为是以利器在坚硬的龟甲兽骨上锲刻,不易刻弧线,所以“子”字的头部便成方形了。
周前金文中的“子”字是实化的,就像“襁褓婴儿”一样;西周中晚期金文中的“子”字的头部轮廓化,上肢和躯体已瘦化为线条了。以此为基文发展成秦代小篆中的“子”字。随着发展,汉隶中“子”字的形体起了很大的讹变:
“子”字的头部变成三角形了,两只小手平伸,变成一横了,躯体和下肢变成弯竖。楷书中的“子”字便是由此衍化而来的。
字义上,“子”字的本义为“婴儿”,引申指“儿女”,又引申特指“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等,又泛指“臣民”等,还有“十二地支的第一位”、“结果实”、“幼小”等含义。
五、子字是几画
子字一共有三画
子字的书写笔画顺序为
横撇/横钩、竖钩、横
子字是独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