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人称我国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为“梅开三度”,指哪三度?
一、我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1976次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提案国提议的2758号决议,决议驱逐台湾当局驻联大的代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26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正式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黄华出席联合国第26届大会。团长乔冠华发言,表明中国人民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中美建交。1972年2月21日--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总理的邀请访华。毛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1972年2月28日,中美签署《上海公报》,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3月1日互派大使并建立大使馆。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25日--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总理的邀请访华,毛主席会见田中角荣,9月29日,两国政府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标志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看下是不是这个,我不确定哦
二、梅开三度指的是什么意思?
梅开三度的意思是: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三次。
梅开三度是从梅开二度衍伸来的,也指第三次婚姻,人生第三次办喜事,后引申为好多喜事赶到一块了;也有好事成双或者参加比赛多次得到冠军的意思。
相关故事
“梅开二度”是来自传统戏曲剧目《二度梅》,而此戏曲乃取材自同名故事的古典小说。《二度梅》主人公梅良玉父亲被奸臣陷害,他侥幸被人救出并送到其父好友陈日升家中寄居。陈视梅良玉如同己出,常带他在花园的梅树边拜祭故友。梅良玉不辜负厚爱,发誓要苦读诗书,决心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将来好为父亲报仇。
一日,盛开的梅花被夜晚的风雨吹打得凋谢了。陈日升带梅良玉诚恳地再拜,祈求让梅花重开。诚心感动天地,结果真的满园芬芳,梅开二度。这是个吉兆,梅良玉最终学成进京,中了状元,还和陈日升的女儿结为琴瑟之好。
如此可见,“梅开二度”原本表达的意思是好事再现,并没有不健康的义项,更没有“男女再度欢好”的意思。
三、历史指梅开三度是哪三件事
一度: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二度: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三度:1971年10月25日,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四、梅开三度是什么意思?
梅开三度意思是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两次,来源于梅开二度。
一、梅开二度释义
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两次,该词在足球很常见,意指在足球比赛中一名足球员在一场赛事中进两球。
二、梅开二度来源
源于惜阴堂主人(宣澍甘)编写的长篇小说《二度梅》,该书写的是唐朝梅良玉与陈杏元的爱情故事,其中有这样的情节:梅父遭宰相卢杞陷害,梅良玉在盛开梅花被狂风全部吹落的当晚设祭,祝祷梅花重开二度,父冤得以昭雪 。后来,梅花果然二度怒放。“梅开二度”从此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梅开三度的相关词语—帽子戏法:
一、帽子戏法释义
指在足球比赛中,一名队员3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但不包括在决定比赛胜负的点球大战中的进球。人们还用它形容连续3次的成功。
二、帽子戏法来源
帽子戏法最早出现在1858年。当年,板球手HH·斯蒂芬森连续3次击中门柱得分而被奖励一顶帽子,是第一个获此奖励的板球手。
帽子戏法作为一个专用词出现在印刷品中是在1878年。后来,“帽子戏法”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比赛中。
五、“梅开三度”是什么意思?
梅开三度的意思是: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三次。梅开三度,拼音:méi kāi sān dù,引申自成语梅开二度。
梅开二度,méi kāi èr dù,意思是指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两次。此成语在足球很常见,意指在足球比赛中一名足球员在一场赛事中进两球。
扩展资料:
与梅开三度相似的成语:帽子戏法。
帽子戏法,指在足球比赛中,一名队员3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但不包括在决定比赛胜负的点球大战中的进球,起源于童话《爱丽斯漫游奇境记》。另外,“帽子戏法”的应用范围不只限于体育领域,人们还用它形容连续3次的成功 。
帽子戏法最早出现在1858年。当年,板球手HH·斯蒂芬森连续3次击中门柱得分而被奖励一顶帽子, 是第一个获此奖励的板球手。“帽子戏法”(英文为hat-trick)作为一个专用词出现在印刷品中是在1878年。后来,“帽子戏法”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比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