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的九大关是哪几关?分别在哪?
中国的九大关: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娘子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武胜关、友谊关。
分别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京市昌平区西北部、河北省易县紫荆岭、山西省平定县东部、山西省繁峙县东北边境、山西省代县、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河南省信阳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西南。
1、山海关
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
2、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是四大重要关卡之一,“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3、紫荆关
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天下九塞之第四塞。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
4、娘子关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是晋冀的咽喉要地,是长城的著名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
5、平型关
平型关在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
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现在叫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于关堡遗址)。
6、雁门关
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关城正北的山岗上有明清驻军的营房旧址,东南有练兵的校场。西门外有关帝庙。东门外有靖边祠,祭祀战国名将李牧,现仅存石台、石狮子、石旗杆和数通明清碑刻。
7、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
8、武胜关
位于河南信阳与湖北交界处,北屏中原,南锁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是古义阳三关之一,中国古代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重要隘口。春秋时期称直辕、澧山,秦统一中国后改为武阳关,南宋时期易名武胜关。
武胜关关口,地质学上为秦岭褶皱山系东段桐柏山脉和大别山脉的东西交界处,中国南北地理的中点。与东侧九里关和西侧平靖关成犄角之势,古时统称“义阳三关”。三关中武胜关居中,交通便捷,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9、友谊关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
友谊关始建于汉朝,原名雍鸡关,又名大南关、界首关,是我国十大名关之一,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南疆边关要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海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庸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荆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娘子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型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雁门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嘉峪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胜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友谊关
二、极为险要的交通关卡
●雁门关雁门关又称西陉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腰,是长城要口之一,扼守山西南北交通要冲。此处东西峻峭,中路盘旋崎岖,附近峰峦错耸,异常险要,为历代戍守的战略要地。自春秋起称句注塞,由唐始称雁门关。明洪武七年(1374)吉安侯陆亨,北移雁门关址数里,建新关于今址。现存关门3座,内有明朝所建靖边寺,以祀战国戍守雄关的赵国良将李牧。雁门关除关城之外,还有大石墙3道,小石墙25道,隘口18个,构成极为严密的防御体系。雁门关是“外三关”中最大的一关。●宁武关宁武关在今宁武县城区,于明成化三年(1467)建成,为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地势险要。明弘治十一年(1498)扩城七里。万历三十四年(1606)城墙砌砖,周长3567米。城中鼓楼为宁武关代表性建筑。周围烽火台峙立,气势雄伟。宁武关为历史上著名的山西“三关”(偏关、雁门、宁武关)之一。●偏头关偏头关位于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故名偏头关。偏关秦汉属雁门,隋属马邑,唐置唐隆镇,名将尉迟敬德在关东建九龙寺。宋代,杨延昭威镇三关(包括偏关),沙场奋战,家喻户晓。现关城为明洪武年间改筑。清改置县,属宁武府,辖边墙四道。●平型关平型关在雁门关之东,位于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时为内长城重要关口。正德六年(1511)筑岭口堡城,嘉靖二十四年、万历九年都曾增修。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在平型关附近对日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猖狂气焰,首次告捷,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玉门关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玉门关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为汉武帝时所置。自魏晋以后,因安西通新疆东部重镇哈密的道路日见重要,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宋以后,中国和西方的陆道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今原玉门关址尚存方形城堡,由黄土夯筑而成,恢复完整,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米,垣高9.7米。堡西、北各有一门,总面积63O余平方米。玉门关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之门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名句更使玉门关名垂千古。●阳关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的南湖乡境内,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阳关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为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使阳关名扬千古。●鸦鹘关鸦鹘关位于辽宁省新宾县西南近百里处,是明长城辽东镇上的一个重要关隘。其为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辽阳副总兵韩斌所建,关门设障三道,故又称为“三道关”。头道关在今新宾县苇子峪乡三道关村南0.5公里,关城修至两侧山脊,现存遗址墙高3米,基宽约7米,为方料石包砌,内填夯土而筑。二道关设在两崖对峙的山谷之中,砌石为障。第三道关设在一拔地突起的巨石旁侧,此石柱高约30余米。此关东西是连绵不断的群山,峰峦叠嶂,惟此处有一形势险要的山口,可通南北。明代时,鸦鹘关是辽东镇通往建州卫主要通道,亦为朝鲜使臣入贡的必经之路。●紫荆关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45公里处,因关城居于紫荆岭上而得名。关东依万仞山,西据犀牛山,拒马河宽阔的河床横列于长城之北,峰叠峦矗,如屏如障,为长城内三关重镇之一。紫荆关是长城千百座雄关险隘中历史最悠久的几座之一,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关于紫荆关的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当时称为“五阮关”,是著名的天下九塞之一。●井陉关井陉关位于今河北省井陉县西面太行山“井陉”之口,因此得名。古人谓其地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称井陉。“井陉”是太行山内一条隘道,《吕氏春秋》、《淮南子》称“井陉”为天下九塞之一。最初汉朝在此口置关,称石研关,它与南面的壶关、天井关合称“上党三关”。后来改名土门关。唐以后称土门关或井陉关,明清时称井陉关。●娘子关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以隋开皇年间曾在此设苇泽县而得名。后来,唐高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率兵数万驻守于此,时人称为“娘子军”,这关也因此更名娘子关,为戍守重地。早在战国时期,这里为中山国所建长城的一个关口,唐平阳公主之后,为承天军戍守处,大历年间修筑了承天军城。宋代建承天寨,明代为承天镇,并称娘子关。明嘉靖年间因边患频繁,于二十一年(1542)重修城堡,就是现今见到的关城,专设守备把守。清代又建“固关营”,分设把总驻守。因这关处在万里长城内边的“内三关长城”南端,民间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大散关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20余公里的秦岭北麓,在陕西宝鸡县南大散岭上,扼南北交通要道,自古为"川陕咽喉",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大散关亦称散关,关中四关之一,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宋时金兵南下,侵犯陕川,宋将吴、吴兄弟聚兵扼险于此固守,打败金兵的多次进攻。●居庸关居庸关是万里长城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其地绝险,自古即为北京西北的屏障。居庸关建在京畿著名的“关沟”中。居庸之名,据元代人记载是秦始皇修长城时,徙居庸徒于此而得名。在著名的太行八陉中,居庸关排列第八,即控扼军都山的军都陉。居庸关在漫长的岁月中,虽始终是兵防重镇,但却屡易其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时又先称“蓟门关”,后改“军都关”。由辽以后金、元、明、清至今,便始终称居庸关。●胜金关胜金关座落于宁夏中卫县东30公里,是明长城宁夏镇中的重要关隘之一。胜金关为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参将韩玉所筑,谓其险过金徙潼关故得名。胜金关一带,山虽不甚险陡,然山脉却意外地向南突出一角,直抵黄河北岸,在山河之间仅留下一线之路,可通往来,这种一将扼之、万夫莫过的地理形势,使胜金关的军事地位提高起来,被历代兵家视为控扼宁夏平原的重要关隘。●南津关南津关位于三峡东口,是西陵峡的终点,它和瞿塘峡入口处的夔门,是三峡首尾两个天然门户。关两岸绝壁耸天,峰奇谷异,江面狭窄,成为长江上、中游的天然分界线,素有“雄关蜀道,巍巍荆门”之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友谊关友谊关位于中越边境之两山对峙险坳处,离凭祥市18公里,距越南16公里,扼中越交通之咽喉。友谊关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关楼为三层楼阁建筑,高22米,历代为中国南疆边防要隘、战略要地。1885年,清军名将冯子材率军在此痛击法国侵略者,取得举世闻名的镇南关大捷;1907年,孙中山、黄兴在此领导了永载青史的镇南关起义。五十年代,经周总理批准,改名睦南关。后来,为彰示中越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又改名为“友谊关”。友谊关有“天下第二关”之称,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三、山西吉祥鸟:我想给山西省繁峙县的一个朋友点歌,请问怎么点?
直接网上点歌就行,去“电话祝福网”,这是个专业的电话送祝福平台。有大量歌曲可以挑选,还能带上你的留言。 发完可以马上送到你朋友的电话上,很方便的。
四、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杏园乡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杏园乡下辖村委会包括古家庄村委会、大砂村委会、小砂村委会、岗里村委会、杏园村委会、南关村委会、铁家会村委会、牛家窑村委会、姚家庄村委会、公主村委会、大峪村委会、黄庄村委会、泽萌泉村委会、鳌子头村委会、兴杏街村委会。
五、中国十大佛教旅游胜地
法门寺
法门寺因供奉“释迦如来佛指舍利”,位于陕西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灵光寺
灵光寺因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位于北京西山余脉翠微山东麓,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由中国佛教协会派僧人管理。
大昭寺
大昭寺因供有释迦牟尼在世时塑造的8岁等身像,坐落在拉萨市旧城中心八角街,始建于公元647年。传说,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推测出西藏的地形似一仰卧的魔女,拉萨卧塘湖恰为魔女的心脏,在此填湖建寺才能驱魔。于是,松赞干布按文成公主的心愿,为公主入藏而修建了这座大昭寺。大昭寺,藏语称“觉康”,意即释迎牟尼佛寺。
小昭寺
因供有释迦牟尼在世时塑造的12岁等身像,小昭寺位于大昭寺北面约500米处,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萨名胜之一。通常与大昭寺连称“拉萨二昭”而驰名于世。小昭寺始建于唐代,与大昭寺同期建成,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寺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为佛陀12岁时之等身像,是文成公主由长安携带进藏,成为西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后移至大昭寺,又将公主携带的另一个尊佛移至小昭寺。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语叫“居堆巴扎仓”,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密宗最高学府之一。
五台山
五台山因是文殊菩萨道场,又被称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40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
普陀山因是观世音菩萨道场,又被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中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九华山
九华山因是地藏菩萨道场,又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
峨眉山
峨眉山因是普贤菩萨道场,又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
白马寺
白马寺因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座寺院,位于洛阳市老城东约几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间,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不多,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梵语为“佛教圣地”,俗称观世音菩萨的第二普陀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是中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布达拉宫为土、木、石结构,始建于唐代,现在的规模为17世纪陆续扩建完成,集宫殿、城堡、寺院藏汉建筑风格于一体,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西藏闻名于世的标志性建筑群、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