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收帐款的机会成本如何计算呢?

拿现金来说,比如公司保险库里有1亿现金,一年后还是1亿,如果存到银行,利率3%的话,就变成1。03亿。这就是现金过多负面结果。同理,如果这1亿存到银行,与拿这1亿投资相比,带来的收益可能也是小些。

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计算方法

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计算方法: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即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全年销售额/360×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其中: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平均收现期指的是各种收现期的加权平均数。

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因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放弃其他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三、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与变动成本率该如何计算?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平均占用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机会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单位变东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量)×100%=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产量、作业量或销量)的变动而变动,主要有:直接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生产工人的工资、福利、社保;电力、燃料,等。各企业可根据自己生产工艺、产品特点等具体确定,以符合企业的成本实际。

扩展资料:

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依据,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

第二世界大战后,对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诞生,时至今日,普及地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

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中变动成本又分为变动生产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和变动非生产成本,而将变动非生产成本和固定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

在变动成本法下,只是将变动生产成本在已售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别负担。因此变动成本法下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估价必然低于全部成本法下的存货估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动成本法

四、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怎么确认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

1、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机会成本率;

2、应收账款增量机会成本=(新销售收入÷360)×新平均收账期×销售成本率×机会成本率-(原销售收入÷360)×原平均收账期×销售成本率x机会成本率。

3、应收账款增量机会成本=(新销售收入÷360)×新平均收账期×变动成本率×机会成本率-(原销售收入÷360)×原平均收账期×变动成本率×机会成本率。

五、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 计算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资本所需的资金X资本成本率。

式中:

维持赊销业务资本所需的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变动成本率。

赊销企业在收账之前,应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经销商能否严格履行赊销企业的信用条件,取决于两个因素:

其一,经销商的信用品质;

其二,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度(如现金用途的约束性,其他短期债务偿还对现金的要求等)。如果客户的信用品质良好,持有一定的现金金额,且现金支出的约束性较少,可调剂程度较大。

如果客户信用品质不佳或者现金贫乏,或者现金的调剂程度低下,那么赊销企业的账款遭受拖欠也就在所难免。

扩展资料

由于企业当期现金支付需要量与当期应收账款收现额之间存在着非对称性矛盾,并呈现出预付性与滞后性的差异特征(如企业必须用现金支付与赊销收入有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弥补应收账款资金占用等),这就决定了企业必须以应收账款收现程度作为一个必要的控制标准,即应收账款收现率。

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为适应企业现金收支匹配关系的需要,所确定出的有效收现的账款占应收账款全部的百分比,是二者应当保持的最低比例。

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指标反应既定会计期间逾期现金支付数量扣除各种可靠、稳定性来源后的差额,必须通过应收账款有效收现予以弥补的最低保证程度。

其意义在于:应收账款未来是否可能发生坏账损失对企业并非最为重要,更为关键的是实际收现的账项能否满足同期必须的现金支付要求,特别是满足具有约束性的纳税债务及偿付不得延期或调整的到期债务。

企业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实际收现率,看其是否达到了既定的控制标准,如果发现实际收现率低于应收账款收现保证率,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满足同期的现金支付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收账款

六、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公式

 在我国现行有关财务管理的文献中,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方法的公式为:①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机会成本率;②应收账款占用资金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③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每日赊销数额x收账平均期。总的可用下式表示:应收账款增量机会成本二(新销售收入+360)x新平均收账期x机会成本率-(原销售收入+360)×原平均收账期×机会成本率。用例中数字代入,即1200000÷360×15%-1000000÷360×30×15%=17500元,15250元,因而不应放宽信用期限。

第二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相比,不同的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等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成本率。用一个式子表示为:应收账款增量机会成本=(新销售收入÷360)×新平均收账期×销售成本率×机会成本率-(原销售收入÷360)×原平均收账期×销售成本率x机会成本率,代大数字可计算出结果为15250元,‘正好抵销增量收益。

第三种方法中,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等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总式子为:应收账款增量机会成本=(新销售收入÷360)×新平均收账期×变动成本率×机会成本率-(原销售收入÷360)×原平均收账期×变动成本率×机会成本率,代入数字可计算出结果为计算结果为15250元,小于15250元,可以放宽信用期限。

从以上计算过程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的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三种方法惟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们对应收账款占用资金额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