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小说代表作有哪些?

1、《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2、《欧也妮·葛朗台》

小说极为成功地塑造了老葛朗台这样一个凶狠残忍、贪财好利而又悭吝成癖的资本家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腐蚀和摧残。

3、《死魂灵》

《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家果戈理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

从而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定杰作,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4、《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文学家李伯元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塑造了一群形形色色的官僚形象,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社会末期极端腐朽和黑暗的官僚制度,开创了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5、《镀金时代》

《镀金时代》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与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该长篇小说,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大胆揭露了美国南北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腐朽黑暗。

作者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当时流行全国的投机流行病,贪污受贿进行了揭露,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社会现象运用精湛的艺术手法把社会真实提炼概括浓缩在小说中,使当时的腐败景象完全呈现在读者眼前。

讽刺小说?

中国晚清小说流派。清政府镇压戊戌变法和义和团之后,内政腐朽,外交无能,国势衰微。一些具有改良思想的作家纷纷通过小说抨击政府时弊,提出挽救社会的主张,故得谴责小说之称。谴责小说的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主要内容都是写官场的。这类小说的作者只抨击时政,不触及封建制度本身。如李宝嘉将社会问题的症结归罪于官场,吴沃尧则将社会弊端归罪于旧道德的消灭。他们只鼓吹政治的或社会的改良,不赞成革命运动。在创作上缺乏完整的构思和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缺乏完整的典型塑造。但由于突破了传统的封建文艺的樊篱,在当时有很大作用和影响。

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i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譬如罢,洋服青年拜佛,现在是平常事,道学先生发怒,更是平常事,只消几分钟,这事迹就过去,消灭了。但“讽刺”却是正在这时候照下来的一张相,一个撅着屁股,一个皱着眉心,不但自己和别人看起来有些不很雅观,连自己看见也觉得不很雅观;而且流传开去,对于后日的大讲科学和高谈养性,也不免有些妨害。倘说,所照的并非真实,是不行的,因为这时有目共睹,谁也会觉得确有这等事;但又不好意思承认这是真实,失了自己的尊严。于是挖空心思,给起了一个名目,叫作“讽刺”。其意若曰:它偏要提出这等事,可见也不是好货。

有意的偏要提出这等事,而且加以精炼,甚至于夸张,却确是“讽刺”的本领。同一事件,在拉杂的非艺术的记录中,是不成为讽刺,谁也不大会受感动的。例如新闻记事,就记忆所及,今年就见过两件事。其一,是一个青年,冒充了军官,向各处招摇撞骗,后来破获了,他就写忏悔书,说是不过借此谋生,并无他意。其二,是一个窃贼招引学生,教授偷窃之法,家长知道,把自己的子弟禁在家里了,他还上门来逞凶。较可注意的事件,报上是往往有些特别的批评文字的,但对于这两件,却至今没有说过什么话,可见是看得很平常,以为不足介意的了。然而这材料,假如到了斯惠夫德(JSwift)(2)或果戈理(NGogol)的手里,我看是准可以成为出色的讽刺作品的。在或一时代的社会里,事情越平常,就越普遍,也就愈合于作讽刺。

讽刺作者虽然大抵为被讽刺者所憎恨,但他却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讽刺,在希望他们改善,并非要捺这一群到水底里。然而待到同群中有讽刺作者出现的时候,这一群却已是不可收拾,更非笔墨所能救了,所以这努力大抵是徒劳的,而且还适得其反,实际上不过表现了这一群的缺点以至恶德,而对于敌对的别一群,倒反成为有益。我想:从别一群看来,感受是和被讽刺的那一群不同的,他们会觉得“暴露”更多于“讽刺”。

如果貌似讽刺的作品,而毫无善意,也毫无热情,只使读者觉得一切世事,一无足取,也一无可为,那就并非讽刺了,这便是所谓“冷嘲”。

《儒林外史》以明代社会为背景,刻画了封建文人的群体世相,借以揭露科举制度及封建礼教等对社会上下的腐蚀与毒害。《儒林外史》是清前期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与同一时期的《红楼梦》成为文坛上并峙的双峰。

近代四大谴责小说是:

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李嘉宝的《官场现形记》

刘鹗的《老残游记》

曾朴的《孽海花》

讽刺小说什么意思?

讽刺小说,小说题材之一,是按形象性质和题材领域划分的一种小说类型。是按形象性质和题材领域划分的一种小说类型。它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丑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以嘲讽、批判、揭露、抨击的态度描述社会中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现象、事物或思想。其主人公多是没落势力的代表或在品质性格上有缺陷的人物。

为什么称《儒林外史》为中国讽刺小说的典范?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所写内容,假托明代,实为清朝,而且十之八九的人物都实有其人。它真实地描绘了康乾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沉浮,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理想的倡导与破灭,出路的探索与追寻。吴敬梓以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来肯定或否定书中人物,如匡超人假造文书,冒名代考,却被温州学政“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严贡生无恶不作,却被前任周学台推举为“优行”;作者无情地鞭挞丑恶事物时,同时也歌颂正面人物,王冕是书中的第一流人物,为人“嵚崎磊落”,庄绍光追求“以礼乐化俗”、“以德化人”,牛老爹和卜老爹也是作者所歌颂的。程晋芳在《怀人诗》称:“外史记儒林,刻划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之中,运用朴素、灵活、幽默的本地方性的语言,撰写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胡适形容本书:“……国家天天挂著孔、孟的招牌,其实不许人说孔、孟的话,也不要人实行孔、孟的教训,只要人念八股文,做试帖诗;其余的‘文行出处’都可以不讲究,讲究了又‘那个给你官做?’”

《儒林外史》对清朝时期的小说,有很大影响,尽管此书一开始并无预先设计的结构。又如胡适所言,“这部书是一种讽刺小说,颇带一点写实主义的技术,既没有神怪的话,又很少英雄儿女的话。况且书里的人物又都是儒林中人,谈什么举业、选政,都不是普通一般人能了解的。因此,第一流小说之中,《儒林外史》的流行最不广”。对鞭笞社会不公,提升人民自主思想,有一定意义。并且,对现代讽刺文学有深刻的启迪。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吗

聊斋志异不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是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蒲蚣龄《聊斋志异》、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二十年眼见之怪现象》。

但是,《聊斋志异》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扩展资料:

《聊斋志异》中许多优秀的作品,较之以前的文言小说,更加重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对各类人物形象,都描写出其存在的环境,暗示其原本的属性,烘托其被赋予的性格。

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有直人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