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有哪些中国将领入朝?

朝中首席代表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大将,代表人民军侦察局局长李相朝,人民军第一军团参谋长张平山,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邓华,志愿军参谋长解方

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

1950年,美国悍然出兵朝鲜,并对中国的严正警告置之不理,直接越过38线,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直接威胁着刚刚诞生的新中国。

此时的中国正准备进行经济建设,部分解放军已经开始复员,为了保卫中国人民不再受到侵犯,毅然出兵朝鲜,派出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执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当时美国认为中国非常弱小,不敢出兵朝鲜。但令它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国不但敢于出兵,还一次性派出6个军,达到30余万人。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都是谁 主要将领有哪些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有温玉成、梁兴初、张翼翔、秦基伟、彭德清、傅崇碧、韦杰等。

抗美援朝主要将领

1、司令员:彭德怀、邓华、杨得志、杨勇

2、副司令员: 邓华、洪学智、韩先楚、陈赓、宋时轮

3、政治委员:彭德怀、邓华、王平

4、政治部主任:杜平、李志民、甘泗琪

5、参谋长:解方、李达 6、后勤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

7、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张明远、吴先恩

8、空军司令部司令员:刘震、聂凤智

9、空军司令部副司令员:常乾坤、段苏权、成钧

10、炮兵指挥所司令员:万毅、高存信、匡裕民

11、炮兵指挥所副司令员:成钧

12、铁道司令员:贺晋年、刘居英

13、铁道副司令员:李寿轩、叶林

抗美援朝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以中美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而结束。那么,抗美援朝的影响有哪些呢?

抗美援朝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中国的影响:抗美援朝是中国以一己之力战胜多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打败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改变了中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只会遭受欺侮压迫的待遇。抗美援朝的胜利,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使得其他国家再也不能任意侵略侮辱我国,改变了自鸦片战争后懦弱无能的历史形象。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国民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并使得国民面貌焕然一新,斗志昂扬、精神高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而且对中国的外交也有了很大影响。新中国刚成立时,奉行“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阻碍了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之后的万隆会议,中国外交团提出“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外交政策,受到了是亚非拉和欧洲国家的广泛支持和响应。万隆会议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外交环境,国际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抗美援朝对世界的影响: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是冷战过程中局部热线的表现。朝鲜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尤其是亚洲地区。中国抗美援朝胜利使得台湾与大陆一直处于对立状态,国家得不到完全统一。而且由于美国支持韩国越南,军事装备上的供给,在日本购买武器,间接的刺激了日本的战后经济的恢复,导致日本后来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世界经济强国。由此可见,抗美援朝的胜利给亚太地区,甚至是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都是谁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有吴国璋,蔡正国,饶惠谭,薛建强,罗春生,汤景仲,胡乾秀,蔡启荣,张庆和,王珩等。

抗美援朝十大名将

第一个将领是吴国章,曾是中国志愿军39军的副师长。他很小的时候在为革命事业奋斗,牺牲时也只有32岁。

第二个将领是蔡正国,当时是志愿军50军的代理军长,20岁就参加革命,牺牲时仅44岁。

第三位将领是饶惠谭,当时是志愿军23军副师长,13岁就参加革命,1953年2月牺牲在战场,年仅38岁。

第四个将领是薛剑强,曾经是志愿军39军116师的参谋长,于1951年1月牺牲,牺牲时只有30岁。

第五个将领罗春生,当时是志愿军40军118师长,于1952年5月牺牲,享年36岁。

第六个将领胡乾秀,曾经是志愿军20军58师参谋长,13岁参加革命,牺牲于1952年12月,享年34岁。

第七个将领蔡启荣,是志愿军12军35师副师长,牺牲于1951年5月,牺牲时年仅32岁。

第八个将领王珩,当时是志愿军炮兵8师师长,26岁参加革命,1951年夏天牺牲,牺牲时年仅39岁。

第九个将领汤景仲,山东寿光人,曾是志愿军一名参谋长,牺牲时年仅35岁。

第十位将领张庆和,曾是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助理,于1953年10月牺牲,年仅32岁。

抗美援朝是怎么来的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得到在朝鲜半岛的利益以及彰显自己的国力,对朝鲜发起了战争。在这期间,美国军队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战场上一直占据上风。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国军队越来越嚣张,甚至还多次进入到中国领空,多次无视中方的警告。甚至还公开宣称,中国是不敢与美国战斗的,即使中国真的参与了战争,也必定很快就被美军打败。

在这样的形势下,出于我国未来的安全考虑,我国领导决定派遣志愿军前去支援朝鲜,抗美援朝就此开始。面对中国的参与,美方一开始并没有放在眼里,认为打败中国军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毕竟中国的军备装备远远不及他们。然而,就是这样一批军事设备简陋的志愿军,将他们打得节节败退,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到底有哪些将军参加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中中国将领:

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上将: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泗淇、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至成、杨成武、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董其武、彭绍辉、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赖传珠、黄永胜、谢富治。

扩展资料: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抗美援朝(抗美援朝运动)

谁知道抗美援朝的英雄名单

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高级将领名单(团以上)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阵亡的31位正团职以上指挥员

(一)代军长,副军长(4 名)

1 李湘 江西省永新县人,1913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7军代军长,1952年7月8日在朝鲜病故。

2 吴国璋 安徽省金寨县人,1919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39军副军长,1951年10月牺牲。

3 饶惠谭 湖北省大冶县人,1915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23军副军长,1953年2月牺牲。

4 蔡正国 江西省永新县人,1909年生,192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50军副军长,1953年4月12日牺牲。

(二)师长(3 名),副师长(1 名),师参谋长( 3 名)

1 罗春生 江西省吉安县人,1916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40军第118师师长,1952年5月15日牺牲。

2 李雪瑞 湖北省茶陵县人,1914年生,1931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7军第200师师长,1951年7月牺牲。

3 王 珩 河北省任丘县人,1911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炮兵第8师师长,1951年7月24日牺牲。

4 蔡启荣 河南省商城县人,1919年生,1932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12军第35师副师长,1951年5月17日牺牲。

5 胡乾秀 湖北省阳新县人,1916年生,192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20军第58师参谋长,1950年12月牺牲。

6 薛剑强 江苏省涟水县人,1922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39军第116师参谋长,1951年牺牲。

7 汤景仲 山东省寿光县人,1917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40军第118师参谋长,1952年5月15日牺牲。

(三)团长 (20 名)

1 赵鸿济 山东省掖县人,1918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20军第60师第180团团长,1950年12月10日牺牲。

2 张端胜 山东省博山县人,1920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26军第77师第230团团长,1950年12月29日牺牲。

3 郑希和 山东省寿光县人,1919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42军第126师第378团团长,1950年12月牺牲。

4 王德荣 江苏省人,1901年生,中国党员,炮兵第 1师第11团团长,1951年2月牺牲。

5 宋崇魁 山西省和顺县人,1920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12军第34师第106团团长,1951年4月23日牺牲。

6 洪定太 湖北省黄冈县人,中国党员,第20军第59师第175团团长,1951年4月27日牺牲。

7 田润身 山西省怀仁县人,1918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5军第193师第578团团长,1951年4月牺牲。

8 邓仕均 四川省苍溪县人,1916年生,1932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3军第187师第559团团长,1951年5月20日牺牲。

9 吴彦生 中国党员,第12军第35师第105团团长,1951年5月牺牲。

10 储绍孟 河北省博野县人,1915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5军第194师炮兵团团长,1951年5月牺牲。

11 赵大海 山西省人,1923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空军第4师第12团团长,1951年7月9日牺牲。

12 隗永文 河北省房山县(今北京市)人,1922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65军第193师第578团团长,1951年9月牺牲。

13 卢炳德 安徽省五河县人,1918年生,1933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志愿军后勤部第2分部汽车第1团团长,1952年3月13日牺牲。

14 曹国英 河北省安国县人,1916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12军第35师第104团团长,1952年3月22日牺牲。

15 汤福亭 山东省荣成县人,1913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31军第93师第279团团长,1952年8月10日赴朝参观见学时牺牲。

16 贾广和 江苏省沛县人,1924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空军第15师第43团团长,1953年2月牺牲。

17 王宪堂 河北省沙河县人,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炮兵第33师第407团团长,1953年6月2日牺牲

18 樊玉祥 河北省灵寿县人,1923年生,1938年参加革命,中国员,空军第15师第45团团长,1953年6月22日牺牲。

19 康致中 陕西省人,1919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第1军第7师第19团团长,1953年6月26日牺牲。

20 赵文全 山西省代县人,1926年生,1940年参加革命,中国党员,空军第6师第16团团长,1953年6月牺牲。

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将军有哪些

第一次战役序列(1950年10月19日——11月5日)(李姓将领3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员彭德怀 政治委员彭德怀(兼)

副司令员邓华 洪学智 韩先楚 副政治委员邓华(兼)

参谋长解方 政治部主任杜平

炮兵司令部

司令员万毅政治委员邱创成 

副司令员匡裕民 参谋长匡裕民(兼)

政治部主任吴涛政治部副主任李俭珠

第13兵团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员邓华 政治委员邓华(兼)

副司令员洪学智韩先楚

参谋长解方  政治部主任杜平

第38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

军长梁兴初 政治委员刘西元 副军长江拥辉 参谋长管松涛 政治部主任吴岱 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40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

军长温玉成 政治委员袁升平 副军长蔡正国 参谋长宁贤文 政治部主任李伯秋

第42军(1950年10月19日入朝)

军长吴瑞林 政治委员周彪 副军长胡继成 副政治委员郭成柱 参谋长廖仲符 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50军(1950年10月26日入朝)

军长曾泽生 政治委员徐文烈 参谋长舒行 政治部主任何运洪 副参谋长李佐 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

第66军(1950年10月27日入朝)

军长肖新槐 政治委员王紫峰 副军长陈仿仁 副政治委员张连奎 参谋长刘苏 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

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

第二、三次战役序列(李姓将领7人)

司令员、政治委员 彭德怀(兼) 副司令员邓华 洪学智 韩先楚

副政治委员邓华(兼) 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

炮兵司令部 司令员万毅 政治委员邱创成 副司令员匡裕民 政治部主任吴涛 政治部副主任李俭珠

工兵指挥所(辖工兵第4、5、6、8团)主任陈正峰

铁道兵(1950年11月入朝,辖铁1师及直属桥梁团、直属独立团)

副司令员李寿轩 指挥部部长张明远 政治委员杜者衡

第38军 军长梁兴初 政治委员刘西元 副军长江拥辉 参谋长管松涛 政治部主任吴岱  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39军 军长吴信泉 政治委员徐斌洲 副军长谭友林 副政治委员李雪三 参谋长沈启贤 政治部主任李雪三 政治部副主任贺大增

第40军 军长温玉成 政治委员袁升平 副军长蔡正国 参谋长宁贤文 政治部主任李伯秋

第42军 军长吴瑞林 政委周彪 副军长胡继成 副政委郭成柱 参谋长廖仲符 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50军 军长曾泽生 政治委员徐文烈 参谋长舒行 政治部主任何运洪 副参谋长李佐 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

第66军 军长肖新槐 政委王紫峰 副军长陈仿仁 副政治委员张连奎 参谋长刘苏 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 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

第9兵团(二次战役后,进行休整,未参加第三次战役)}

司令员宋时轮 政治委员宋时轮(兼) 副司令员陶勇 参谋长覃健 政治部主任谢有法 副参谋长王彬 曾甦元

第20军(1950年11月10日入朝)

军长张翼翔 政治委员张翼翔(兼) 副军长廖政国 副政治委员谭右铭 参谋长俞炳辉 政治部主任邱相田

第26军(1950年11月19日入朝)

军长张仁初 政治委员李耀文 副军长张铚秀 参谋长冯鼎山

第27军(1950年11月12日入朝)

军长彭德清 政治委员刘浩天 副军长詹大南 副政治委员曾如清 参谋长李元 政治部主任张文碧

第四次战役序列 (1951年1月27日—4月21日)(李姓将领13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员、政委 彭德怀(兼) 副司令员邓华 洪学智 韩先楚 副政治委员邓华(兼) 参谋长解方 政治部主任杜平

炮兵指挥部主任匡裕民 副参谋长贾克

装甲兵指挥部 主任黄鹄显 副主任罗杰 政治部主任毛鹏飞 副参谋长李自群

工兵指挥所主任陈正峰  副主任苏旺 参谋长马骏驰

空军联合司令部 司令员刘震 副司令员王连(朝方) 常乾坤 参谋长沈启贤 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

前线后勤指挥部 部长周纯全 副部长张明远 副政治委员杜者衡

第38军 军长梁兴初 政治委员刘西元 副军长江拥辉 参谋长管松涛 政治部主任吴岱 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39军 军长吴信泉 政治委员徐斌洲 副军长谭友林 副政治委员李雪三 参谋长吴国璋 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兼) 政治部主任石瑛

第40军 军长温玉成 政治委员袁升平 参谋长宁贤文 政治部主任李伯秋

第42军 军长吴瑞林 政治委员周彪副军长胡继成 副政治委员郭成柱 参谋长廖仲符 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50军 军长曾泽生 政治委员徐文烈 副军长蔡正国 参谋长舒行 政治部主任何运洪 副参谋长李佐

第66军 军长肖新槐 政治委员王紫峰 副军长陈仿仁 副政治委员张连奎 参谋长刘苏

政治部主任张连奎(兼) 政治部副主任罗亦径

第47军 军长曹里怀 政治委员李人林 副军长刘贤权 政治部主任陈发洪 副参谋长蒋克诚0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

第3兵团 司令员、政委陈赓(兼) 副司令员王近山 参谋长王蕴瑞 政治部主任刘有光

副参谋长李懋之 政治委员李冠元

第12军 军长曾绍山 副军长肖永银 副政治委员李震 参谋长肖永银(兼) 政治部主任李开湘 副参谋长贺光华

第15军 军长秦基伟 政委谷景生 副军长周发田 参谋长张蕴钰 政治部主任车敏樵

第60军 军长韦杰 政治委员袁子钦 副军长查玉升 参谋长邓仕俊 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

第19兵团 司令员杨得志 政委李志民 副司令员葛晏春 郑维山 参谋长郑维山、$政治部主任陈先瑞 副参谋长康博缨

第63军  军长傅崇碧 政治委员龙道权 副政治委员黄振棠 参谋长杜瑜华 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 副参谋长马万钟

第64军 军长曾思玉 政委王昭 副军长唐子安 副政治委员黄文明 参谋长马卫华

第65军 军长肖应棠 政治委员王道邦 参谋长阮平 政治部主任陈宜贵

第9兵团 司令员宋时轮 政治委员宋时轮(兼) 副司令员陶勇 参谋长覃健 政治部主任谢有法 副参谋长王彬曾甦元

第20军 军长张翼翔 政治委员张翼翔 副军长廖政国 副政治委员谭右铭 参谋长俞炳辉 余光茂 政治部主任邱相田

第26军 军长张仁初 政治委员李耀文 副军长张铚秀 参谋长冯鼎山 政治部主任王直 政治部副主任曹普南

第27军 军长彭德清 政治委员刘浩天 副军长詹大南 副政治委员曾如清 参谋长李元

政治部主任张文碧

第五次战役序列(李姓将领13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政治委员彭德怀(兼) 副司令员邓华 洪学智 韩先楚  副政治委员邓华(兼) 参谋长解方 政治部主任杜平.

炮兵指挥所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

装甲兵指挥部 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

工兵指挥所 主任陈正峰副主任苏旺参谋长马骏驰

铁道兵指挥所主任李寿轩 副政治委员崔田民

空军联合司令部 司令员刘震副司令员王连(朝方) 常乾坤 参谋长沈启贤 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

后方勤务司令部 司令员洪学智(兼) 政治委员周纯全 副司令员张明远 副政治委员杜者衡

第38军 军长梁兴初 政治委员刘西元 副军长江拥辉 王良太 参谋长王良太(兼) 政治部主任吴岱 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39军 军长吴信泉 政治委员徐斌洲 副军长谭友林 副政治委员李雪三 参谋长吴国璋政治部主任石瑛

第40军  军长温玉成 政治委员袁升平 参谋长宁贤文 政治部主任李伯秋

第42军  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治委员郭成柱参谋长廖仲符 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47军 军长曹里怀  政治委员李人林副军长刘贤权政治部主任陈发洪 副参谋长蒋克诚 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

第3兵团 司令、政治委员陈赓(兼) 副司令王近山 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副参谋长李懋之

第12军 军长曾绍山副军长肖永银副政治委员李震参谋长肖永银(兼) 政治部主任李开湘副参谋长贺光华

第15军 军长秦基伟 政治委员谷景生 副军长周发田 参谋长张蕴钰 政治部主任车敏樵

第60军 军长韦杰 政治委员袁子钦 军长查玉升参谋长邓仕俊 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

第9兵团 司令员宋时轮 政治委员宋时轮(兼)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 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 曾(更生)元

第20军 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副军长廖政国副政治委员谭右铭 参谋长俞炳辉 余光茂政治部主任邱相田

第26军 军长张仁初 政治委员李耀文 副军长张铚秀 参谋长冯鼎山 政治部主任王

第27军 军长彭德清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詹大南副政治委员曾如清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

第19兵团 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 副司令员葛晏春郑维山 参谋长郑维山(兼) 政治部主任陈先瑞副参谋长康博缨

第63军 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治委员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 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副参谋长马万钟

第64军 军长曾思玉 政治委员王昭 副军长唐子安 参谋长马卫华 政治部主任袁佩爵

第65军 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 参谋长阮平 政治部主任陈宜贵

一九五一年夏、秋季防御作战序列(1951年6月11日——12月3日)(李姓将领11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彭德怀(兼) 副司令员邓华

第二副司令员陈赓第三副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韩先楚副政治委员邓华(兼) 甘泗淇 参谋长解方 张文舟(代) 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兼) 副参谋长王政柱 张文舟(代) 政治部副主任杜平

炮兵指挥部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

装甲兵指挥部 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

空军联合司令刘震副司令员王连(朝方)常乾坤参谋长沈启贤副参谋长李如海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

冲击指挥所司令员徐德操政治委员吴富善副司令员李阔(朝方)参谋长油江 黄炜华

轰炸指挥所司令员聂凤智

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 司令员贺晋年(兼) 政治委员张明远(兼) 副司令员刘居英 南学龙(朝方) 金黄一(朝方) 李寿轩、叶林副政治委员崔田民苏尚贤(朝方)政治部副主任陈力  军管局局长刘居英(兼)副局长金黄一(兼)

运输局局长周克副局长金在贤(朝方

抢修指挥局 局长李寿轩(兼)副局长彭敏权泽(朝方)

后方勤务司令员洪学智政治委员周纯全 副司令员张明远 副政治委员杜者衡 政治部主任漆远渥 直属军

第38军 军长梁兴初 江拥辉(代) 政治委员刘西元 副军长王良太参谋长王良太(兼)  政治部主任吴岱

第39军军长吴信泉 政治委员徐斌洲 李雪三 副军长张竭诚 吴国璋 副政治委员贺大增 参谋长张竭诚(兼)政治部主任石瑛政治部副主任李少元

第40军 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副军长邓岳徐国夫参谋长邓岳(兼)政治部主任李伯秋副参谋长叶荫廷

第42军 军长吴瑞林 政治委员周彪 副军长胡继成 副政治委员郭成柱参谋长廖仲符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47军军长曹里怀 政治委员李人林 副军长刘贤权 政治部主任陈发洪 副参谋长蒋克诚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

第50军 军长曾泽生 政治委员徐文烈 副军长蔡正国参谋长舒行 政治部主任何运洪 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

西海岸防御指挥所(李姓将领12人)

司令员韩先楚

第3兵团

司令员陈赓 政治委员陈赓(兼) 副司令员王近山 副政治委员杜义德 参谋长王蕴瑞 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副参谋长李懋之

第12军军长曾绍山 副军长肖永银 副政治委员李震 参谋长肖永银(兼) 政治部主任李开湘副参谋长贺光华  第15军 军长秦基伟 政治委员谷景生 副军长周发田 参谋长张蕴钰 政治部主任车敏樵

第60军军长韦杰 政治委员袁子钦 副军长查玉升 参谋长邓仕俊 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

第9兵团 司令员宋时轮(兼)政治委员宋时轮(兼)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

第20军 军长张翼翔 政治委员张翼翔(兼) 副军长廖政国 副政治委员谭右铭 参谋长俞炳辉 余光茂政治部主任邱相田

第26军 军长张仁初 政治委员李耀文 副军长张铚秀 参谋长冯鼎山 政治部主任王直

第27军军长彭德清 政治委员刘浩天 副军长詹大南 副政治委员曾如清 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

第19兵团 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郑维山参谋长郑维山(兼) 政治部主任陈先瑞副参谋长康博缨 第63军 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治委员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副参谋长马万钟

第64军 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参谋长马卫华政治部主任袁佩爵

第65军 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参谋长阮平政治部主任陈宜贵

第20兵团 司令员杨成武副政治委员张南生参谋长肖文玖政治部主任张南生(兼)副参谋长邱蔚赵冠英

第67军 军长李湘(代) 政治委员旷伏兆 副军长李水清 刘儒林

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钟华农副参谋长张西帆

第68军 军长陈仿仁政治委员李呈瑞(代)副军长宋玉林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提

第23兵团 司令员董其武政治委员高克林副司令员姚吉吉 政治部主任裴周玉

第36军 军长张迈春王建业(代)政治委员康建民副军长张惠源参谋长樊折桂 政治部主任李远副参谋长李骥程

第37军 军长张世珍 政治委员帅荣 副军长卫景林冯梓 政治部主任张逊之 副参谋长王元钦

一九五二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与反轰炸、反细菌战序列(1952年12月——1952年8月)(李姓将领5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彭德怀(兼)第一副司令员邓华第二副司令员陈赓 第三副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韩先楚副政治委员邓华(兼)甘泗淇参谋长解方张文舟(代)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兼)政治部副主任杜平

军管局(总局下设熙川分局、定州分局、新成川分局、平壤分局、高原分局)局长刘居英(兼)

抢修指挥所 司令员彭敏副司令员权泽(朝方)

高炮指挥所司令员吴昌炽

后方勤务司令部 司令员洪学智政治委员周纯全副司令员张明远副政治委员杜者衡 政治部主任漆远渥

工兵指挥所副主任苏旺

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副军长江拥辉王量太参谋长王量太(兼) 政治部主任吴岱 政治部副主任王树君

第39军 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李雪三副军长张竭诚副政治委员贺大增参谋长张竭诚(兼) 政治部主任石瑛副参谋长匡斌政治部副主任李少元南静之

第40军 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副军长邓岳徐国夫政治部主任李伯秋副参谋长叶萌庭

第42军军长吴瑞林政治委员周彪副军长胡继成副政治委员郭成柱参谋长廖中符 政治部主任丁国钰

第47军 军长曹里怀 政治委员李人林 副军长刘贤权 参谋长刘子云 政治部主任陈发洪 副参谋长蒋克诚 政治部副主任杨中行

第50军 军长曾泽生 政治委员徐文烈 副军长蔡正国 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何运洪 副参谋长李佐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

西海岸防御指挥所(李姓将领13人)

司令员韩先楚

第3兵团司令员陈赓政委陈赓(兼) 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 参谋长王蕴瑞 政治部主任刘有光 副参谋长李懋之

第12军 军长曾绍山 副政治委员李震 副军长肖永银 政治部主任李开湘 副参谋长贺光华

第15军 军长秦基伟 政治委员谷景生 副军长周发田 参谋长张蕴钰 政治部主任车敏樵

第60军 军长韦杰 政治委员袁子钦 副军长查玉升 参谋长邓仕俊 政治部副主任李哲夫

第9兵团 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宋时轮(兼)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

第20军 军长张翼翔政治委员张翼翔(兼)副军长廖政国副政治委员谭右铭 参谋长俞炳辉余光茂政治部主任邱相田

第26军 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李耀文副军长张铚秀参谋长冯鼎山政治部主任王直政治部副主任曹普南

第27军 军长彭德清 政治委员刘浩天 副军长詹大南 副政治委员曾如清 参谋长李元政治部主任张文碧

第19兵团 司令员杨得志 政治委员李志民副司令员郑维山

第63军 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副政治委员黄振棠参谋长杜瑜华 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兼)副参谋长马万钟

第64军 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参谋长马卫华政治部主任袁佩爵

第65军 军长肖应棠政治委员王道邦参谋长阮平政治部主任陈宜贵

第20兵团 司令员杨成武副政治委员张南生参谋长肖文玖政治部主任张南生(兼) 副参谋长邱蔚赵冠英

第67军 军长李湘政治委员旷伏兆副军长李水清 刘儒林参谋长刘苏政治部主任钟华农副参谋长张西帆

第68军军长陈仿仁 政委李呈瑞 副军长宋玉林副政治委员李致远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提

炮兵指挥部主任匡裕民副参谋长贾克

装甲兵指挥主任黄鹄显副主任罗杰政治部主任毛鹏飞副参谋长李自群

空军联合司令刘震 政治委员周赤萍(兼) 副司令员王连 常乾坤 参谋长黄炜华 何振亚 副参谋长李如海 政治部副主任李世安

空军第3军军长曾国华副军长邓东哲副政治委员栗在山 参谋长蔡永 政治部主任邱子明

中朝联合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1951年12月成立)(李姓将领1人)

司令员刘居英政治委员刘居英(兼)副司令员李寿轩副司令员金黄一(朝方)副政治委员崔田民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