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连载五)

第五章 青葱岁月

      邀请林晓跳第一支舞的戴眼镜的男生是冯行健,他和林晓同学三年,两人一起走过了高中那段令人难忘的青葱岁月,那些生动温暖的时光定格在记忆里,历久弥新

      林晓和冯行健会时常提起付军将《孔雀东南飞》里“十指削葱根”背成“十指削尖葱”而引起的哄堂大笑,会津津乐道自习时李彧把历史书里苏联卫国战争中“要大炮不要面包”说成“要面包不要黄油”而让前后座的同学笑作一团。他们还会谈及吴桐翻录的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磁带成为同学们争相转录的热门货,还有像是搞地下活动一样在课堂上偷偷传看的金庸武侠小说和琼瑶纯爱小说,还有难忘的嬉笑打闹连滚带爬的晨跑,冬日冰场一圈一圈欢乐的追逐,难忘的端午节一大早一群人骑车到北陵公园去摘艾蒿,顶鸡蛋,吃粽子的那份喧闹和美好……

      像很多友情之上恋人未满的高中同学一样,冯行健和林晓的关系是懵懂而亲密的。高一的时候,冯行健从北方大学附属中学初中直升高中,林晓是从一所普通中学考进附中高中的。分座的时候林晓和冯行健分到了同一排,教室里有四列桌椅,一列靠窗,一列靠墙,中间两列并在一起,座位一星期一换,所以一个月里有一星期两人的座位是紧挨着的。冯行健理科好文科也不差,林晓理科稀里糊涂文科还过得去,课上不懂的林晓不好意思问,做卷子的时候一头雾水,晚上自习课的时候冯行健就会主动给林晓讲题,慢慢地两人就熟捻了起来。高二分文理班的时候,林晓自然选择了文科班,冯行健文理通吃,他爸爸妈妈的意见还是文科。冯行健出生在书香门第,父母两家是世交,爷爷和姥爷都是做学问的老先生,爸爸是北方大学的会计系主任,妈妈是北方大学的副校长。爸爸的意思还是希望他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呆着。冯行健是个听话的孩子,加上林晓也选文科,他也就没有一丝纠结地选了文科。

      高二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因为要把高三的课程也学完,高三用一年的时间复习做题冲刺高考。每一天,林晓最盼望的是晚自习之前和冯行健几个要好的同学去北方大学的食堂去吃晚饭。附中和北方大学只隔一条马路,附中老师和北方大学老师很多是一家子,子女和冯行健一样从附中初中读到高中。所以北方大学的食堂对附中高二高三的学生卖饭票。让林晓和冯行健情感升级的事件是北方大学一位男生对林晓的示好。一天下完晚自习,林晓和李彧穿过北方大学校园放学回家,一个男生迎面走过来对林晓说:“你是附中的吧,我在学校食堂见过你,能认识一下吗?” 林晓看了看他说:“我现在没有时间认识你,我还要回家写作业。” 那个男生悻悻地离开了。转天李彧把这件事迅速地告诉了几个一起去食堂吃饭的林晓的好朋友。冯行健说:“林晓,下完晚自习我送你!” 林晓说:“干嘛送,没事的!有李彧呢!” 付军说:“对,李彧一人能顶仨!” 成小梅说:“你是说李彧的饭量吗?”李彧推了一把成小梅说:“我能吃怎么了,有本事你也吃个看看!”这件突发事件就在大家对李彧饭量的调侃中不了了之了。但这件事情后林晓觉得冯行健更爱帮助自己了,不厌其烦地给自己讲题,苦口婆心地传授如何管理时间,李彧因此有好长一段时间喊林晓“冯行健他闺女”。

      冯行健和“冯行健他闺女”手挽手肩并肩地考进了北方大学,李彧进了京,考进了北京大学,付军去了兰州大学,成小梅考进了大连外国语学院。等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他们一起爬了山,划了船,去冯行健家看了几天录像,放松的不亦乐乎。

   

你好旧时光 全文+全部番外 txt

使用百度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 

 提取码: e8b2

讲述了耿耿余淮隔壁班余周周、林杨和他们身边的小伙伴们在振华中学里经历种种喜怒哀乐并共同成长的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