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如何理解中医中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1/指十二条经络: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太阴脾,手太阴肺,手少阴心,足少阴肾,足厥阴肝,手厥阴心
2;首先分清阴阳,太阳指含阳气最多的(太者比大还要多一点),阳明含量阳气居中比太阳少,少阳含阳气最少(少者小也);厥阴阴气最极(厥者极也尽也),少阴阴气居中,太阴阴气最少。
3,可以配合十二经络的循经路线去记忆,这里的阴阳标准是结合人体各经络接受太阳照射面的多少,比如足太阳膀胱经在人体背部至腿外侧为人体中接受阳光最多的地方。
二、何为阳明经?
脉络有三阳三阴,三阳是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少阳是枢
三阴是太阴主开,厥阴主合,少阴是枢。
三、麻烦了,请问中医中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首先这是中医对于人体十二条经络的名称的描述,我们人体有十二天经脉,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其次呢,在伤寒论(张仲景-医圣)里面呢,太阳经是我们体表的经脉,外界病邪首先侵犯太阳经,一般中医认为是太阳膀胱经,就是发热怕冷的疾病,临床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发烧了。然后,少阳经呢,就是在半表半里的,邪气侵犯的话,容易寒热交替,口苦口干,肝郁胀气等。阳明病的话呢,就是要不脏器燥热,要不非常口渴,就是疾病的病位偏内的。而剩余的三阴呢就是阴寒在内的了,一般疾病比较里了。
四、阳明经脉什么意思
隶属十二经脉,有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脉主要是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
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通过膈肌下行,入属大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夹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经气于迎香穴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