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饵丝和米线的区别

饵丝和米线的区别主要是:造型不同、气味不同、吃法不同。

1、造型不同:造型是饵丝喝米线的区别之一,饵丝的造型为长方形细条状,看起来比较硬朗,表面能够看到气泡留下的印记。而米线造型为圆线状,可以用纤细、柔软、滑溜、有光泽等几个词来形容。

2、气味不同:米线会带有一股微酸的米浆味,很多人第一次闻这个味道会以为馊掉了,其实这是米线特有的气味。而饵丝会带有一点米饭的香味,因为饵丝的原料是用煮熟的大米制成的。

3、吃法不同:饵丝比较常见的吃法有炒饵丝、蒸饵丝、煮饵丝,因为饵丝加热的时间比较长,很少用来凉拌。而米线的吃法主要有煮米线和凉拌米线,它含有较多的水分,比较容易煮熟。

特色的饵丝和米线是:

饵丝大理地区耙肉饵丝(煮),曲靖地区蒸饵丝,昆明饵丝一般卤或炒,但是饵丝柔韧度各地区有差别,比如曲靖地区所用的饵丝拿来煮会惨不忍睹,蒸出来却是无上美味。

调制风味上昆明地区米线饵丝煮制的咸辣为主,卤炒的甜咸为主。其他地区大部分都是咸辣为主,气候偏热的地区(如版纳)则酸辣。

二、饵丝怎么煮好吃

云南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在那里有很多好吃的食品,而饵丝就是其中一种,饵丝是一种米制品,由糯米粉制成。饵丝的做法有很多,有凉拌的,还有腌制的,但是在做之前必须要在开水中煮一下,使之变软,口感会更佳,而且多吃饵丝会补充蛋白质和钙元素,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做法吧。

1、饵丝是云南特有的一种米制品,其以柔糯适中的米饭,米浆加水打碎搅匀压制而成,或成卷或成块条,可切作大块烧后加各种酱或者拌在煮沸的豆粉中加佐料,香油这也就是饵块了。当然了饵块也可以煮吃,不过一般都是再切的更细成细条或丝状也就是饵丝也。在滚水中略微焯焯,加各式肉汤与肉末和佐料就可以食用。

2、也可以和饵块一样拌稀豆粉食用也就是稀豆粉饵丝,这一美味有两个地方做得都不错,一个是保山地区的腾冲县,一个是德宏州的盈江县,不过可惜的是腾冲县的饵丝不错而稀豆粉略不如盈江县的,而盈江县又是稀豆粉不错但饵丝又没有腾冲的好,实在是可惜,事物总是难十全十美的。

3、天下饵丝出云南,云南饵丝当推滇西南为正宗原产地,而其中可分为大理饵丝,腾冲饵丝,德宏泡饵丝。饵丝之所以出现在滇西南是有深刻自然社会历史原因的。首先饵丝的出现要有适宜稻米生长的温带或是亚热带天气,这是必然的天时要求。其次是人和就是稻米产量的过剩,因为在饵丝的制作过程中大量的米质会流失掉,所以在米产量未达到丰裕前饵丝是不能够出现。

4、所以滇西南饵丝的大量出现不会早于元明,从李原阳《白古通》和《李京云南通志》看滇西南最早的稻米种植者之一是生活在古弥昆泽(方国瑜先生考证洱海古名弥昆泽,古弥字写作弓耳后省写变形为洱字)边的乌蛮(彝族先民)白蛮(白族先民),而乌蛮在南诏国破落后多留居到洱海地区的山区南涧,弥渡等地。宋代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段氏白族政权时期是滇西农业发展的时期。

5、一部分的汉人为避宋金的战乱从宋国迁居大理地区是唐代南诏国大量掳劫汉人到洱海为奴后的又一次中原先进耕种文化的流入,大量宋代的农业技术传入洱海地区。饵丝的雏形可能出现于这个时期。当时一些大理商人到广西铜案山用滇马换取汉地茶叶的贸易账目中时常会有一种叫米块的东西可能就是饵块,洱与饵同音可能饵块就是当时的汉人对来自洱海地区的商人携带的干粮米块的称呼也是可能的。

三、饵丝是什么

饵丝是云南的一种小吃,其主要原料是大米,呈现细条状,颜色为白色,制作饵丝时,要将大米碾碎后蒸熟,然后压制成块状并切丝,保存饵丝要使用干燥的食品袋,并将袋口扎紧,放在遮光通风且干燥的环境中。

饵丝是哪种物质

1、品种介绍

饵丝是云南的一种特色小吃,颜色为白色,呈现细条状,而且根据不同的发源地,分为两个品种,分别是腾冲饵丝、曲靖饵丝,其中腾冲饵丝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曲靖饵丝始创于上世纪80年代。

2、制作方法

饵丝是以大米为原材料制成的食品,制作的过程中,要用工具将大米研磨呈碎片,然后放蒸锅中蒸煮,等待大米蒸熟后,将其揉捻成团状,再用特质工具压成块状,最后使用刀具切成块状即可。

3、保存方法

保存饵丝的过程中,要将其晾干水分,然后装入干燥无菌的食品袋,并对袋口密封,最后将饵丝放在干燥通风且遮阴的环境中即可。如果是没有晒干的饵丝,最好及时烹饪食用,以免变质。

四、芒市的饵丝

芒市饵丝有点像昆明的细米线 但是不像米线是圆的饵丝的切面是方形的。德宏饵丝吃前需要用水泡,泡开后质软丝长,不易拉断。吃的时候烫一下就可以

因为是大米做成的 所以都是白色的。

饵丝吃时,先开放入漏勺,置于铝锅中让滚水稍烫变软,然后倒入碗中,加上肉汤以及葱花、本地芫荽、味精、 酱油、草果面、蒜汁、蒜油、芹菜末、韭菜末、芝麻油、柠檬水(代替醋)等多种配料即可食用。

在本地方吃的时候,饵丝店无论大小都提供泡菜。泡的萝卜丝还有酸菜或是小米辣等。

我在芒市读书,个人很喜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