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朝时的一尺合现在多少米
一、汉代一尺的长度
一尺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后的说法,汉代一尺约为22到24厘米。
二、史料佐证
东汉班固《汉书》中提到“光为人沉静详审,长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意思是说霍光为人沉着冷静,身高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留着好看的胡须。
同时《汉书》还提到“莽为人侈口蹶颔,露眼赤精,大声而嘶。长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装衣,反膺高视,瞰临左右。”意思是说,王莽大嘴低下巴,眼睛面带红光,身高七尺五寸,喜欢穿厚鞋子戴高帽子,俯视周围。
由这里可以看出,霍光和王莽身高在汉代比较突出,约为171厘米和176厘米左右,高于汉代男子160厘米的平均身高,故《汉书》中对两人身高有特别记载。
扩展资料
古代各朝代一尺的长度及变化原因
一、历代一尺长度
商代,一尺合今十五厘米,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因此《孟子·告子下》里提到文王和商汤的身高:“文王十尺,汤九尺。”;
西周一尺有十七厘米,秦朝一尺有二十厘米,东汉一尺有二十三厘米,南北朝时一尺在二十三厘米到三十厘米之间;唐代,一尺合今三十一厘米 ;宋元时,一尺合今三十二厘米;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三十二厘米。
二、一尺越来越长的原因
按照现代考古学界和经济史领域的主流观点,尺度之所以会变得越来越大,是因为官府对百姓剩余生产力的榨取力度越来越大。
比如说历代官府都要征收布匹,前一个朝代每户每人征收一匹,后一个朝代想多征,又怕人民骂娘,只好继续按照每人一匹的标准征收,可是却把量布的尺子改大了,这样就能在实际上多征几尺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尺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动不动就“身高丈二” 古人真实身高究竟是多少?
二、古代一尺等于现在多少厘米
商代,一尺合今0.1695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0.1991m ;
秦时,一尺约0.231m ;
汉时,一尺大约0.2135——0.2375m ;
三国,一尺合今0.242m ;
南朝,一尺约0.258m ;
北魏,一尺合今0.309m ;
隋代,一尺合今0.296m ;
唐代,一尺合今0.307m ;
宋元时,一尺合今0.2768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0.311m。
扩展资料:
尺,chǐ、chě。从尸从乙。乙,所识也。
尺骨,以人体小臂长为尺。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规矩事也。
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
寸,十分也。禾部曰。十发为程。一程为分。十分为寸。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有时我们把像尺的东西也叫做“尺”例如:铁~(古代侠客用来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场所或教育机构用来体罚学员使之更加虔诚刻苦的器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尺
三、古代的一尺是现在的多少cm
古代的一尺在各个时期都有所不同,比如:商代的一尺是现在的16.95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现在的19.91厘米,秦代的一尺是现在的23.1厘米,汉代的一尺是现在的21.35-23.75厘米,三国时期的一尺是现在的29.6厘米等。古代的一尺是现在的多少cm
原始人类布指为寸、布掌为尺、舒肘为丈,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直至今天的现代计量技术的出现,古代度制演变反映着历史的变迁。
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是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左右。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和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