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岳排序
中国五岳按照海拔排序(从高到低):
1、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
2、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
3、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
4、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
5、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
中国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泰山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五岳的说法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阴阳等诸家而形成的。因此我们认为五岳的思想是糅合夏代、商代以来的四方神和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而形成的山岳崇拜。
二、五岳的排名怎么排?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中岳嵩山之峻,北岳恒山之幽,南岳衡山之秀。
海拔高度
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
西岳华山:海拔2160米 高度居五岳第一位
南岳衡山: 海拔1290米
北岳恒山: 海拔2017米。
中岳嵩山:海拔1440米,
三、五岳山从高到低怎么排
华山、恒山、泰山、嵩山、衡山
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泰山,位于山东省东部,华北大平原的东侧,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高度为1545(1532)米。泰山融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于一体,她是中国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华山是五岳之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位于东周京城洛邑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西岳。后来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华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南岳衡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主峰祝融峰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境内,七十二峰,群峰逶迤,其势如飞。素以“五岳独秀”、“祭祀灵山”、“宗教圣地”、“中华寿岳”、“文明奥区”著称于世。现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提名地。恒山,中华五岳之北岳。其山脉祖于阴山,发脉于管涔山,止于太行山,沿东北走向蜿蜒而来,奔腾起伏,横亘塞上,东西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零八峰。唐代大诗人贾岛曾用“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鬼怪浩难测”的诗句来描绘北岳的雄浑气象,北宋著名画家郭熙则用“恒山如行”来勾勒其群峰奔突的地貌特征。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浑源县境内,海拔2016.1米。嵩山,东西起伏,鲜有奇峰,好像巨龙横卧,犹如天然屏障,雄浑高大,气势巍峨,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之说。
四、中国五岳是哪五岳?
五岳如下:
1、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2、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3、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4、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5、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因为泰山位于五岳之东,是五岳之长。所以古代帝王登基之初或太平年岁,都要登泰山祭告天地,举行封禅大典。汉武帝以后,各代皇帝对五岳不断追加各种封号。
唐玄宗曾封五岳为“王”,宋真宗封五岳为“帝”,到了明太祖则封五岳为“神”了。这五座山的名气也就愈来愈大,山上的名胜古迹也特别多。自古至今五岳一直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五岳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扩展资料
1、东岳泰山
东岳泰山海拔1532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山势巍峨陡峻,气势磅礴,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独尊”之说。“重于泰山”、“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其实已经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积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西岳华山
西岳华(huà)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五帝时称“太华”,夏商时称“西岳”,雅称“华岳”。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华夏”、“中华”皆藉华山而得名。“自古华山一条路”,险居五岳之首。
3、南岳衡山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因它位处星度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像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天地的轻重,能够“铨德钧物”,所以定名叫“衡山”。又因轸星旁有一小星,曰“长沙星”,这颗星主管人间寿命,借名伸义,所以衡山有“寿岳”之称。
后人祝寿,时常称颂为“寿比南山”,其来源就是从这儿借喻的。南岳衡山地临湘水之滨,林木苍郁,景色幽秀,享有“五岳独秀”的美名。
4、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山势陡峭,沟谷深邃,深山藏宝,如著名的“悬空寺”便隐匿其中。相传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秦时“奉天下名山十二”,泰山之次便是恒山。
5、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生息繁衍,炎黄祖源,三代都地。嵩阳书院乃儒家文化圣地;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武术驰名中外。嵩山自然景色奇丽,奥妙无穷。
太室如龙眠,少室似凤舞,三十六峰雄浑奇秀,更有奇特的地质地貌,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汇聚一处,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五岳
五、五岳分别是指我国的哪五大名山?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为东岳山东的泰山、西岳陕西的华山、中岳河南的嵩山、北岳山西的恒山、南岳湖南的衡山,有些研究认为,“五岳”一词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对山岳、山神的崇拜。
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虽然五岳不是中国最高的山群,但由于高耸在平原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险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作诗、修行或到访,留下遗迹,因此大大增添了五岳的名声。
一、东岳
东岳历来即指泰山,古名为“岱宗”或“岱山”,“岱”即大、长辈之意。泰山素有“天下名山第一”、“五岳之首”的美誉。孔子赞叹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西汉的东方朔称“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 杜甫等名人雅士也都曾到访此山,并留下诗句。
泰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时是齐鲁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国道教圣地之一,在历代具有神山的地位,《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因此泰山经常是设坛祭祀,举行封禅大典之地。
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汉武帝数次封泰山,而历代共有72位皇帝到泰山封禅。
泰山海拔1532.7米,在五岳里居中。
二、南岳
南岳最初是指湖南省衡山,后来一度改指安徽省潜山的天柱山。天柱山古代又称霍山、衡山、皖山、潜山。汉武帝在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明确改立天柱山为南岳。而根据最晚完成于秦、汉年间的《尔雅》“释山篇”记载:“霍山为南岳。”
东晋人郭璞对此注释说:“霍山指天柱山。”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霍山一名衡山”。《潜山县志》记载:“秦汉渭楚南衡山为湘山,霍山天柱山为衡山。”可见,古书中所说的南岳衡山,也可以是指安徽的天柱山。
根据《汉书地理志》所言,禹贡的衡山在西汉长沙国境内。
隋文帝在公元589年(开皇九年)重新将湖南衡山定为南岳。衡山古名为寿岳。据《星经》所载,南岳衡山是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轸星乃主管人间苍生寿命。相传神农氏曾来此采百药,因尝线虫中毒而仙逝于降真峰上。在道教中,此山是道教洞天福地,是神仙居住游憩的之一。建于唐代的南岳庙,是湖南省最大的一座古建筑。
衡山海拔1300米,是五岳中最矮的。
三、西岳
西岳指华山,亦称太华山、华阴山,雄据于秦、晋、豫三省,为古城长安、洛阳的中枢。正所谓“华山自古一条路”,华山以山形峻拔高险著称,享有“五岳独秀”的美誉。
自古以来,攀登华山仅南北一条约15公里的山道,故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辞。华山还有许多神话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便是发生在华山西峰上,今天山上有一巨大的斧劈石。
当中建于汉武帝在位时的西岳庙,有着“陕西故宫”和“五岳第一庙”之称誉,这是五岳中建制最早和面积最大的庙宇。中国历史上,曾有56位皇帝曾到此山巡游或举行祭祀活动。
华山海拔2155米,是五岳中最高的。
四、北岳
《尔雅》“释山”称:“恒山为北岳”。在清朝顺治年间以前,北岳恒山一直指的是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的大茂山。大茂山,古称恒山,汉朝和宋朝时,因避汉文帝和宋真宗的名讳,曾改名常山。
《汉书》的“郊祀志”记载北岳常山在曲阳,历代史书也都明确记载,恒山在曲阳县西北,主峰为大茂山。公元前98年,即汉武帝天汉三年,曲阳县始建北岳祠,北魏宣武帝年间(公元500~512年),北岳祠改建为北岳庙。
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顺治皇帝下诏,祭祀北岳由曲阳的恒山转到山西浑源的恒山。恒山又名元岳、常山,素有“塞北第一名山”之美誉。
西汉初年,恒山巳建有寺庙;到明、清朝时已经寺庙群居,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二庙”之称。恒山风景以地险、山雄、寺奇、泉绝称著。恒山的美景,被明代徐霞客录入《徐霞客游记》中。
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和位于金龙口悬西崖峭壁上的悬空寺等十多处。另外,恒山也留下了不少的传说故事,八仙之一张果老就是相传在此隐居潜修,并于果老岭倒骑毛驴上天的。
恒山海拔2016米,在五岳中排行第二。
五、中岳
中岳一向指河南的嵩山,《尔雅》“释山”称:“嵩高为中岳”,并称“山大而高”为嵩。嵩山其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接五代京都汴梁,西连九朝古都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于奇异的峻峰,宫观林立,故为中州地区第一名山。
《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始建于秦朝的中岳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之一。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由于名胜古迹众多,勘称于五岳。
以少林武术闻名于天下的少林寺,就是位于嵩山之腹地,历代高僧都长眠于此。
嵩山海拔1512米,在五岳中排尾二。
扩展资料:
历史
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五岳一词始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这里的五岳并没有列出具体山名。东汉的郑玄对《周礼》的注释说:“五岳,东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岳曰华山、北岳曰恒山、中岳曰嵩山。”
至于为什么是五岳,而不是四岳或者六岳,人们经过研究,认为中国五岳制度立始于汉朝,可能是当时的一些经学家根据殷商时的五方(东、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白、黑、黄)等观念,加以附会而成。
五岳具体山名见诸文字并得到官方确认,是在秦汉时期。《尔雅》“释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书·大传》都记载了五岳分别为“岱(泰)山、霍山、华山、恒山、嵩高(嵩山)”。
其中的霍山,又称衡山。《汉书》的“郊祀志”载,汉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颁诏,正式确定东岳为泰山、西岳为华山、南岳为霍山(即衡山)、北岳为常山(即恒山)、中岳为嵩山。除了霍山外,确定这四山为四岳,可能早在《周礼》成书的春秋或战国时期,最晚也在西汉时期。
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皇帝都对五岳不断加封,唐代把五岳封为王,宋代加封为帝,元代继续加封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为神。
道教创立以后,继续将五岳神化,认为五岳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东岳称为蓬玄太空洞天,南岳称为朱陵太虚洞天,西岳称为太极总仙洞天,北岳称为太乙总玄洞天,中岳称为上圣司真洞天。
晋朝的道士葛洪在《枕中书》中,融合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颜色的说法(木代表东方,青色;火代表南方,赤色;金代表西方,白色,水代表北方,黑色,土代表中央,黄色)。
声称太昊为青帝,治东岳岱宗山(泰山),祝融为赤帝,治南岳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为白帝,治西岳华阴山(即华山),颛顼为黑帝,治北岳太恒山(即恒山),轩辕氏为黄帝,治中岳嵩高山(即嵩山)。
但是,历史上所称的北岳恒山,其所指的并不是如今的山西恒山。北岳恒山在历史上长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阳的大茂山(古称恒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恒山所取代。
一些中国的地方割据政权,也曾以自己的视角封过五岳,例如三国时代,东吴的孙皓封离县(现于江苏宜兴县)为中岳,又封其南的荆南山为南岳。五代十国时期,闽帝王延均封霍童山(现于福建宁德县)为东岳,高盖山(现于永泰县)为西岳。
唐朝时,南诏则称云南境内的苍山(中岳)、乌蒙山(东岳)、无量山(南岳)、高黎贡山(西岳)和玉龙山(北岳)。
因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古代朝鲜也封过五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