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盱眙,歙县,黟县,怎么读

1、盱眙

【读音】:xū yí

【含义】:

①、县名在江苏省西部。例:之盱眙(逃到盱眙)。——明·黄宗羲《柳敬亭传》

②、张目上视。例:唐李邕《<叶有道碑>序》:“先生盱眙长揖,挥手高谢。” 明刘基《拙逸解》:“先生俯而咍,仰而叹,盱眙却立。”

2、歙县

【读音】:shè xiàn

【含义】:中国安徽省南部的县。徽墨、歙砚为其特产。

3、黟县

【读音】:yī xiàn

【含义】: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六县之一。

扩展资料:

1、盱眙

盱眙县,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总面积2497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10个镇,总人口79.86万人。盱眙拥有众多文化旅游资源,曾获“中国旅游强县”等荣誉称号。

2、歙县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古名歙州。歙县辖28个乡镇,县政府驻徽城镇,全县总人口47.32万。歙县境内的徽州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称。

3、黟县

黟县,隶属于安徽黄山市,是古徽州六县之一。黟县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黟县又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盱眙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歙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黟县

二、黟县怎么读歙(人口仅9万,县名“一读就错”!)

黟县,隶属于安徽黄山市,古徽州六县之一,总人口约为9万人。在地理位置上,黟县地处安徽省南端,位于东经117°38′30″至118°6′,北纬29°47′至30°11′30″之间。东与黄山区、休宁县为邻,南与休宁县、祁门县相接,西与祁门县毗邻,北自与石台县、黄山区相依。就黟县这一地名,难写又难认,尤其是非常容易被读错。按照介绍,黟这个字的正确读音为(yī)。对此,你读对了吗?

首先,黟县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黟县又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黟县因黟山(黄山)而得名,建制于公元前221年。黟山是中国古代对黄山的别称,黟山改黄山之说出自《黄山图经》,《新安志》及后来的志书大多沿用此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在郡县制下,秦始皇正式在该地区设立黟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县属荆国,后改属吴国、江都国、广陵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设立丹阳郡,隶属扬州,黝县属丹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将原歙县划分为歙、休阳、新定、黎阳四县,加上黟县、始新共六县从丹阳郡分出,设立新都郡,黟县属之。司马炎建立西晋后,黟县属新安郡。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黟县并入海宁,属婺州。

公元591年,隋朝再次设立黟县,属宣州。一年,隋朝设立歙州,州治设在黟县,领黟、歙、海宁三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黟县属歙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新安郡为歙州,黟仍属歙州。公元1121年,宋朝朝廷将歙州改为徽州,黟县属徽州。自此之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黟县长期隶属于徽州这一建制。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改州为路,黟县属徽州路。元朝时期,黟县依然隶属于徽州路。

最后,明清这一历史阶段,黟县隶属于徽州府。对于徽州府来说,范围相当于现在的黄山市及其周边地区。1914年6月,黟县划归安徽省芜湖道。1928年8月,黟县直属于安徽省。1971年3月29日,黟县属安徽省徽州地区。现在,黟县隶属于安徽省地级黄山市。如今,黟县下辖4个镇和4个乡,总面积达85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9万人。在安徽省的各个县中,黟县的人口是最少的。

文/情怀历史

三、黄山市几个县汉语拼音怎么读

如下:

拼音xiàn,部首厶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7画。

五笔EGCU,仓颉BMI,郑码LCZS,四角77732。

结构上下,电码4905,区位4756,统一码53BF。

笔顺丨フ一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县(县)xiàn(ㄒ一ㄢˋ)

1、行政区划单位,旧时属于州、府、道,现由直辖市、地级市、自治州等领导。

2、姓。

四、黟县,歙县,分别怎么读?

黟(yi)第一声,歙(she)第四声。

黟县和歙县都是安徽的景点。以其源远流长的徽文化闻名,有很多徽派建筑,是历史悠久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