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向内求?

刚看到很有意思的一个词,“向内求”

先看下什么是愤怒。愤怒,是因为别人阻碍了你的欲望。每个愤怒,都对应着内心的某个欲望,愤怒,是欲望的影子。

接下来讲了几个例子。

1.李嘉诚儿子被绑架,面对绑匪的质疑,会不会恨他、报复他,用自己教育孩子的理念、以及事后在安防上做布置。面对十亿的勒索,第一反应是自己错在哪里;

2.很多生活中的琐事,孩子不懂事、家庭矛盾混乱、工作中员工的懈怠等,其实抱怨、倾诉的过程,也是自己找问题的过程。

所以,什么是向内求?遇到麻烦,习惯从自己这里找问题,就叫向内求。

愤怒,是因为他人阻碍了自己内心的欲望,为什么他不跟我商量,为什么他没有按照我的要求来,为什么结果没有满足我的期望,为什么那么麻烦、不能简单省事点吗......总是试图从他人身上找问题,这是向外求。

明天继续更新,为什么要向内求。

何为向内求?

一切问题反问自己,反观自己,此谓向内求。

我们经常说要向内求,究竟什么是向内求呢?在我看来,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是心态层面的。举个例子,夏天很热,一般我们会开空调,或者找个阴凉的地方乘凉,这就是向外求。那什么是向内求呢。

很简单,五个字:心静自然凉。面对夏天的炎热,我们改变不了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对炎热天气的厌恶,我们可以学着享受这种炎热,就是心静自然凉。第二个层面是心灵层面的。举个例子。

大学毕业了,我们开始找工作,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在单位与单位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反复比较。希望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单位,或者找到一个更有前途的行业,这是向外求。向内求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在找工作之前。

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一生最热爱的东西是什么?这一生最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当我们找到自己一生最想要做的事情的时候,那么找工作就会变得很简单,因为它不再是一个问题。第三个层面是心性层面的。

我认为这是向内求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王阳明心学中提出的:我们要挖掘自己内心的良知,要找到内心的天理。他的意思其实是:我们要找到上天给我们的使命,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第四个层面是我和他人的关系。

举个例子,我们常常说的攀比心,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做对比,总想着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这就是典型的向外求。向内求则相反,向内求是我只和自己比,只求自己心安理得。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是先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不会随便抱怨社会,不会随便责怪别人。向内求大概就是从这四个层面来理解。有人说“我们要向内求,不要向外求”,这句话其实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什么是向内求?找到潜意识里的精神力量呢?

向内求,过最简单的人生

任何时候,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如果将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期许他人的赞赏,在乎他人的评价,渴望他人的爱,这样做都将为自己带来压力和不安,使自己陷入焦虑和恐慌。这样做,不但分自己的心,削弱了自己做事的力量,还走了一条与自己原始期待相反的路。所以,当意识到这点,将自己的心拉回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放在自己所做的事上;

安宁做事,心无旁骛,在做事中体会静心,在做事体会安宁,在做事中完成禅定和修行。在工作或做事中,每当你焦虑,担心,或感到有压力时,你就知道你将注意力放在了自身以外了;意识到时,温柔的提醒自己回来,回来,回来,回来自身所做的事上。在那里寻找安宁,在那里回归静心。

在与世界和他人的互动中,因为尚不能时时觉察,我们难免移心于外,让自己经受不必要的噩梦。不要紧,前念迷,地狱受苦,后念醒,佛国净土。迷时身在十八层地狱,一觉一切顿了,干干净净。佛国不养无明人,唯醒才有自在身。愿我们有当下的明,身处在当下的空,以空明之本性,迎接种种梦,身披光明的佛衣,在尘世里穿行。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把这句话刻在心上。安宁就从这里开始,成功就从这里遥望。当你用对了心,你不是走向某种成功,而是某种成功在走向你。

成功不成功,那实在不是你的事,那是老天的事情。你只负责做你的事,其余的让老天接手。你的事其实很简单,吃饭,穿衣,工作,睡觉,其余的,都是你插手老天或他人的事带来的。

回到自己的本分,过最简单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