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惊蛰节气的正确描述及介绍

“ 惊蛰 ”是24节气当中的第三个节气,那么你知道关于惊蛰节气的正确描述是什么吗?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了惊蛰节气的正确描述及介绍,供大家参考。

惊蛰节气的正确描述

二十四节气里的惊蛰是打雷惊醒了冬眠的动物的意思。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 春分 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惊蛰节气介绍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 雨水 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 文化 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惊蛰节气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自然节律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按黄经度数编排。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相传是汉朝时期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因此,“启蛰”的名称便在日本保留了下来。

惊蛰节气物候现象

1.惊蛰三候

惊蛰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2.二十四番花信风

惊蛰时期的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沾了雨意的桃花,水淋淋的湿,一律收敛起轻薄的野性子,沉静贞婉起来。浅浅的粉,从花瓣的最末端,淡淡地往里洇。洇至最深处,便成了无限温柔的一痕红。又或者,是美人颊上的胭脂,酿成了春天里最美的一盅酒,让人醉了。

惊蛰过后是什么节气

答案:惊蛰之后的节气是“春分”。

二十四节气有:

1、 立春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迎“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这一天,我国民间有“迎春”“打春”和“咬春”的美好习俗。

2、雨水:每年2月18日或19日迎“雨水”。此时节,我国正处在“七九河开,八 九燕来”的阶段。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3、惊蛰:每年3月5日左右迎“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4、春分:每年3月20日或21日迎“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从春分这一天以后,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

5、 清明 :每年4月5日前后迎“清明”。此时节,我国南北气温普遍回升,杏花微雨,桃李争艳,天下皆春。

6、 谷雨 :每年4月20日或21日迎“谷雨”。雨生百谷。谷雨时节,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

7、 立夏 :每年5月5日或6日迎“立夏”。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此后,气温开始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8、 小满 :每年5月21日前后迎“小满”。该节气是收获的前奏,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从此拉开,是农民一年中繁忙的季节。

9、 芒种 :每年6月6日前后迎“芒种”。这是一个临近麦收、颗粒归仓的节气,也标志着盛夏时节即将登场。

10、 夏至 :每年6月21日或22日迎“夏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这一天,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

11、 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迎“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此时节不仅天气炎热,也多阴天多下雨。

12、 大暑 :每年7月22日或23日迎“大暑”。此时节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13、 立秋 :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迎“立秋”。“秋”指暑去凉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14、 处暑 :每年8月23日或24日迎“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

15、 白露 :每年9月8日前后迎“白露”。这也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

16、 秋分 :每年9月23日前后迎“秋分”。立秋是秋季的开始, 霜降 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称秋分。这一天,昼夜在春分之后又一次平分。从秋分以后,白昼短于黑夜,日甚一日,直到 冬至 。

17、 寒露 :每年10月8日或9日迎“寒露”。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18、霜降:每年10月23日前后迎“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作物、草木开始泛黄、落叶,进入了“千树扫作一番黄”的暮秋、残秋和晚秋。

19、 立冬 :每年11月7日或8日迎“立冬”。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此时节,朔风起,地始冻,水始冰,天气一天天变冷。

20、 小雪 :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迎“小雪”。此节气内,气温走低,天气更冷,降水状态由雨变成雪。

21、 大雪 :每年12月7日或8日迎“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22、冬至:每年12月22日左右迎“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所以冬至在我国历代也称为“日短”“日短至”“日南至”。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即人们常说的“进九”。

23、 小寒 :每年1月6日前后迎“小寒”。这一节气也标志着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节气中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

24、 大寒 :每年1月20日左右迎“大寒”。此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际,隐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惊蛰节气的正确描述及介绍相关 文章 :

★ 关于24个节气中惊蛰时节的天气介绍

★ 二十四节气惊蛰的特点是什么

★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

★ 惊蛰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惊蛰节气的资料

★ 惊蛰节气的由来及传统习俗

★ 二十四节气惊蛰特点和风俗

★ 惊蛰节气的传统饮食介绍

★ 惊蛰节气的特点有哪些

二、惊蛰节气

惊蛰简介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deg;,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惊蛰的由来

惊蛰最开始并不叫惊蛰,而是叫做启蛰。顾名思义,启自然就是最初的意思,蛰是蛰伏的意思,启蛰就是说曾经在冬季时候那些蛰伏的动物们,到了这个时候,都纷纷跑出来了,动物开始活跃,植物自然也不会闲着,这时候就慢慢进入到了春耕的季节,长时间的农闲时间已经过去,农家人们就要开始忙活春耕了,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

启蛰后来之所以改名叫做惊蛰,是因为到了汉景帝时代,因为汉景帝名为刘启,所以需要避讳,于是将启蛰改名为惊蛰,也有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的意思。而后来到了唐朝时期,已经没有必要避讳了,所以又重新开始使用启蛰这个名字,但是因为惊蛰的时间已经有好几百年,所以这个习惯已经改不过来了,惊蛰就沿用至今。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鸣;

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习俗活动有哪些

1、祭白虎化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2、打小人驱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3、祭雷神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三、惊蛰是个什么节气 惊蛰节气介绍

1、惊蛰的这个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现象。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2、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3、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饮食清淡养肝脾,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

4、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5、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四、二十四节气——惊蛰

惊(jīng)     

      “惊”字的定音和“鲸鱼的雄器官”有关:

        在古代闹市区正在展览一只巨大的鲸鱼,其雄器官有数米长,很多人都在使劲伸直颈项向上观看。展览结束,主办者就会把鲸鱼的雄器官用刀切片出售,人们都会争先恐后购买并直接放进嘴里嚼,嚼的声音就是jing。                       

      “惊”的字形是对鲸鱼的继续描写:

      “竖心旁”代表心中感觉之一;

      “京”字代表人们在分吃鲸鱼的巨大雄器官。

        上面“一段弧形”和“一横”代表吊起鲸鱼的横梁和绳结;

      “口”字代表割下鲸鱼雄器官的伤口,也代表人们用口品尝;

      “小”字代表鲸鱼雄器官的前端造型是小小的、尖尖的,也代表割小一小片供人品尝。

      “京”字就是指鲸鱼的雄器官。古人有雄器官崇拜,打下巨大的鲸鱼人们就会将其吊起展示数米长的雄器官,因为华表是根据鲸鱼雄器官的造型建立的,且华表顶端的左右尾翼就是鲸鱼被吊起来的尾鳍造型,所以叫“京华”,而华表必须要建在首都,所以,国都之城就叫“京城”、“京都”。

        在篆体字里,“京”字里面就有一个“吊”字。                                                             

      “惊”字的意思是:

        人们对如此巨大的雄器官从来没见过,也就是闻所未闻,鲸鱼雄器官里面的筋条很多,人们吃起来的感觉就叫“吃惊”,吃惊的原因也是因为鲸鱼的雄器官太大,所以叫“大吃一惊”。人们对鲸鱼巨大的雄器官感到奇怪,这就叫“惊奇”。因此而全城轰动就叫“惊动”,心中喜悦诧异就叫“惊喜”、“惊诧”。令世人俗人惊诧且骇人听闻就叫“惊世骇俗”。                                     

        繁体字是“敬马”组合,就是敬畏之马的意思,暗喻正常情况下战马令人尊敬,因其劳苦功高,但受惊后的战马又特别令人畏惧,因其受惊而狂奔会将骑马者摔死,骑马者此时的慌乱就叫“惊慌”,路人的吓呆恐惧就叫“惊吓”、“惊呆”、“惊恐”。 惊动心魂就叫“惊心动魂”;打草会使毒蛇惊恐,叫“打草惊蛇”;弓弦一响鸟类惊飞,叫“惊弓之鸟”;令人惊恐的响雷,叫“惊雷”。

        蛰(简体字zhé)    蛰(繁体字)

      “蛰”字的定音和“折断秤杆”有关:

        古代秤杆里面装满水银就代表欺诈,比如:地主向佃户收租谷时,将水银向后倾,远离秤纽;当向佃户出借稻谷时,又将水银往前倾,靠近秤纽。一旦事情事情败露,佃户就会一怒之下折断秤杆,此时发出的声音就是zhe。

      “蛰”的字形是对“海蜇”场景的继续描写:

      “执”字代表手执;

      “虫”字代表海蜇。

                                                                   

        “蛰”字意思就是在描写:

        固执的冬眠虫子,就像海蜇一样一动不动,即使手执或击打,海蜇依然不动。冬眠动物伏地一动不动,这就叫“蛰伏”。

   

          惊蛰:冬眠的虫类只有听到惊雷才会动,惊动的这一天就叫“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春季回暖,也致万物生发,此季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五、惊蛰节气介绍 惊蛰节气简介

1、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2、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3、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六、关于惊蛰节气的介绍

在二十四节气之中, 惊蛰 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 文化 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惊蛰节气的介绍,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惊蛰节气的介绍

惊蛰时节生活注意事项

惊蛰吃什么水果

惊蛰节气的介绍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

惊蛰时节生活注意事项

“春雷响,万物长”,春天万物复苏,惊蛰过后的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不过我们应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使自己的精神愉悦,增强体质,早睡早起。

穿着

惊蛰时节天气转暖,但是惊蛰时节的昼夜温差很大,而且惊蛰前后,多发“倒春寒”的现象,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暴露在外的肢体很容易引发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所以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捂”为主。

食物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不讲究“补”,而讲究“防”的节气。惊蛰时节前后,天气逐渐转暖,饮食方面,应该以清淡温和为主,并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在惊蛰这天民间讲究吃梨,吃梨助益脾气,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在日常饮食和养生方面,这里建议多吃一些含高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清淡食物。例如:春笋、菠菜、苦瓜、山药、莲子、银耳等等。

保肝防病

惊蛰时,保养肝气十分重要。中医认为春季属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胆经脉也在春季最为活跃。如果在春季没养好肝气,肝脏功能或会失常,导致身体气血运行紊乱,进而影响到其他脏腑器官。也有养生专家指出:“春季肝风、肝火妄动,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压病,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常会在春季复发或加重。”

<<<

惊蛰吃什么水果

番石榴

据介绍,番石榴是个“营养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B族、维C、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其所含的维生素C比柑桔、香蕉、木瓜、番茄、西瓜、凤梨等水果都高,其种子中含铁量更胜于 其它 水果,所以,食用番石榴时最好能连子一起食入。

草莓

草莓营养价值高,适宜春季养生食用,因为草莓含有维生素C、葡萄糖、柠檬酸、铁、果糖、苹果酸等,对于春季容易出现的肺热咳嗽、长火疖子、嗓子疼等都有不错的辅助治疗作用。还对贫血的朋友们有帮助,但是脾胃虚寒,肺寒咳嗽的人不宜过多吃草莓。

猕猴桃

猕猴桃含有氨基酸、钙、镁、铁、维生素、蛋白质、钾、维他命C等等,对春燥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够分解脂肪的速度,避免腿部积聚过多的脂肪。对减肥这有帮助,还能够降血压,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吃,有些人对猕猴桃会过敏,就不要吃了,还有一些吃了以后会有舌头发麻、喉咙发痒的情况,也不要吃。

菠萝

菠萝可以帮助消化。菠萝富含菠萝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有效地溶解脂肪,特别是能帮助肉类的蛋白质消化,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因此, 雨水 节气饭后吃菠萝更加适合。

<<<

关于惊蛰节气的介绍相关 文章 :

★ 惊蛰节气介绍

★ 关于惊蛰节气的介绍

★ 关于24个节气中惊蛰时节的天气介绍

★ 惊蛰节气的传统饮食介绍

★ 关于惊蛰气候特点介绍

★ 惊蛰节气的特点有哪些

★ 二十四节气惊蛰的特点是什么

★ 惊蛰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

★ 关于24节气中惊蛰时节的习俗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