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男子三十岁称为什么之年
男子三十称壮年,又值当娶妻室之岁,故称“壮室”
男子三十又称而立,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原指人在三十岁前后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做事做人的原则,如孔子三十立于礼,现代则多指有所成就。《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年龄称谓是古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二、30岁称为是什么之年
30岁是指而立之年,男子大都有独立之能,安居乐业。不满周岁襁褓之年,2-3岁孩提之年,13-15岁午匀之年,16-20岁弱冠之年,30岁而立之年,40岁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60岁花甲之年,70岁古希之年,80岁杖朝之年,90岁耄耋之年,100岁期颐之年。女子:不满周岁襁褓之年,2-3岁孩提,女孩7岁年始龀,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年华,15岁及笄之年,16岁碧玉年华,20岁桃李年华,24岁花信年华,30岁半老徐娘,50岁知天命之年,60岁花甲,70岁古稀,80岁杖朝之年,90岁耄耋之年,100岁期颐之年。
而立之年,意思是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出自《论语·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