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上一句

《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哪部名著里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面的一句谚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谚语经常被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应用到。是一句特别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他的这个典故是出自于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当中的第49回。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谚语典故是什么呢?它是开自《三国演义》当中,周瑜要火攻曹操,在周瑜准备好一切之后,却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时候是冬季,冬季只有西北风。而曹操的船是停在大江的西北部分,这个时候用火攻的方式会烧到周瑜他们的船,而不会烧到曹操的船。周瑜为此而非常担心,这个时候诸葛亮去拜访周瑜,诸葛亮是十分精通天文气象和知识的,所以他和周瑜说借他一晚东南风,因为他预测到最近几天会有东南风,没想到真的刮了东风,用火的方式把曹操的船都烧了,这是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而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意思,就是一切条件都准备好了,就差一个条件了,事情就能成功。这个经常被我们用在很多个语境之下。意味着就是差一个条件,事情就可以成功。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无数多的知识,出了非常多的典故,俗语,成语和策略等等。通过书中这些人的智慧,给我们现在留下了非常多的,好应用的谚语和成语,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很让人学习的。《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智慧也是很深不可测的,《三国演义》这本书永远是经典,他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部经典,是一部经常值得人们反复去研读和思考的一部著作。

三、只欠东风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只欠东风的上一句是万事俱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

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

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四、只欠东风的最前面一句是什么

最前面一句是欲破曹公。原句出自于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

原文:

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白话译文:

孔明要来纸和笔,让左右的人都退下,在纸上秘密写下十六个字:“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意思:想要打败曹操就必须用火攻的方法,做好了一切准备,现在只差东风了)”

扩展资料:

相关事件:赤壁之战

战争伊始,曹操的军队首先从江陵顺流东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相遇。初次交战,曹军失利,只好退到长江北岸,周瑜率领的联军则驻守南岸。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

周瑜然其计,于是黄盖假称向曹操投降,率领10艘舰船,趁着强劲的东南风,驶向曹营。在距离曹营不到二里的时候,黄盖等人突然将船上的柴草点燃,冲入曹操舰阵。

曹军的船阵很快地都烧了起来。一眨眼工夫,已经烧成一片火海。水寨烧了不算,岸上的营寨也着了火,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大半。赤壁一战,曹操损失惨重。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五、只欠东风上一句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于三国演义!孙权刘备合伙打曹操.是水上作战,等东风来了用火攻的!曹操大财

六、“只欠东风”的最前面一句是什么?

“只欠东风”的最前面一句是:“欲破曹公”。

1.“只欠东风”这句话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四十九回。

2.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

4.“只欠东风”全句为:“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攻破曹操的营地 就适合的方法是用火攻,到时候所有的东西都会准备好,就只等从东面吹来的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