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旅游业排名
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再一次被美国旅游休闲杂志( Travel and Leisure)评为世界最佳旅游城市。这是这个以歌剧院、海港桥和沙滩而著名的城市在近10年中8次高居榜首。
第二名是泰国首都曼谷,第三、四名分别为意大利的城市罗马和弗罗伦斯(Florence)。泰国北部的城市清迈(Chiang Mai)首次进入前10名,位居第五。
纽约位居第六,接下来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堡(Istanbul),南非的开普顿(Cape Town),墨西哥的瓦哈卡.(Oaxaca)和美国旧金山。
旅游休闲杂志周一在纽约宣布了2005年的多项评选结果,数据是根据读者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印尼巴里岛再次赢得世界最佳旅游岛屿,其位于山妍(Sayan)的四季渡假村旅馆被读者评为世界最佳旅馆。
新加坡航空被评为国际最佳航空公司。中西航空(Midwest )在美国国内航空中排名第一。
评选结果并包括地区排名,其中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最佳旅游城市排名前10名的城市如下:
1纽约 2旧金山 3新墨西哥州圣塔菲(Santa Fe) 4芝加哥 5温哥华 6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Charleston) 7魁北克 8蒙特利尔 9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维多利亚港(Victoria) 10新奥尔良
亚洲最佳旅游城市的前5名分别为
1曼谷 2泰国的清迈 3香港 4日本京都 5越南河内
2001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首次超过德国和英国,从近几年的世界第七位升到第五位,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过夜旅游者人数仍居世界第五位,列法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之后。2001年,全球国际旅游总收入下降了2.6%。2001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8%;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为33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8%。与位居国际旅游收入前四位的美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相比,我国去年国际旅游收入已分别相当于其24.6%、54.1%、60.1%和68.7%。2001年,中国香港的国际旅游收入为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居世界第十三位;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为13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居世界第十四位。
二、2018年中国旅游客源国前十名分别是哪些国家?
中国旅游客源国前十名分别是:
缅甸、越南、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出境旅游市场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甚至超过20%,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境游客和消费来源。出境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享受进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引领旅游未来的不仅是美丽的风景,还有美好的生活和时尚感;定制旅游将进入市场成熟期,个性化需求将进一步凸显。对于2019年及未来一段时间的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普遍认为市场将呈现两位数增长的繁荣态势,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在意料之中。
扩展资料: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不断增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来自中国200多个主要城市的数百万游客通过预订携程打包游、自助游、定制游、邮轮、当地导游、当地娱乐等度假产品和业务。
前往157个目的地国家。携程等大型中国旅游公司也在日本、新加坡、美国、欧洲和其他地方投资,为中国游客提供服务。
根据2018年携程的预订数据,游客的数量使用携程的平台注册出站旅行团,独立旅游定制旅游,私人旅游,当地的娱乐和其他产品在春节,五一、端午节、国庆节等节日增加了超过40%。
三、世界旅游的排行榜
2007年共有9.03亿人出国(境)旅游,下面是50个游客最多的国家和地区。
排名 国家/地区 国际游客人数(百万)
1 法国 81.9
2 西班牙 59.2
3 美国 56.0
4 中国 54.7
5 意大利 43.7
6 英国 30.7
7 德国 24.4
8 乌克兰 23.1
9 土耳其 22.2
10 墨西哥 21.4
11 马来西亚 21.0
12 奥地利 20.8
13 俄罗斯 20.2
14 加拿大 17.9
15 香港 17.2
16 希腊 16 (2006)
17 波兰 15.0
18 泰国 14.5
19 澳门 12.9
20 葡萄牙 12.3
21 沙特阿拉伯 11.5
22 荷兰 11.0
23 埃及 10.6
24 克罗地亚 9.1 (2006)
25 南非 9.1
26 匈牙利 8.6
27 瑞士 8.4
28 日本 8.3
29 新加坡 8.0
30 [[爱尔兰共和国|]] 8 (2006)
31 摩洛哥 7.4
32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7.1 (2005)
33 比利时 7.0
34 突尼斯 6.8
35 捷克 6.7
36 韩国 6.4
37 印尼 5.5
38 瑞典 5.2
39 保加利亚 5.2
40 澳大利亚 5.1 (2006)
41 巴西 5.0
42 印度 5.0
43 丹麦 4.7 (2006)
44 阿根廷 4.6
45 巴林 4.5 (2006)
46 越南 4.2
47 多米尼加共和国 4.0
48 挪威 3.9 (2006)
49 中国台湾省 3.7
50 波多黎各 3.7
2009年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国家和地区全球前10名
排名 国家/地区 国际游客人数
1 法国 742,200,00
2 美国 548,800,00
3 西班牙 522,300,00
4 中国 508,800,00
5 意大利 432,400,00
6 英国 282,000,00
7 土耳其 255,100,00
8 德国 242,200,00
9 马来西亚 236,500,00
10 墨西哥 214,500,00
亚洲及澳洲前10名
排名 国家/地区 国际游客人数
1 中国 508,800,00
2 马来西亚 236,500,00
3 香港 169,300,00
4 泰国 141,500,00
5 澳门 104,000,00
6 韩国 782,000,0
7 新加坡 749,000,0
8 日本 679,000,0
9 印尼 632,000,0
10 澳大利亚 558,000,0
四、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旅游人数最多(旅游最旺)?是泰国吗?
泰国
做为最受国人欢迎的旅游国家,泰国仅2017年就接待了约980万的中国游客,这一数据比之去年又有突破,到了今年突破千万人次大关也是指日可待。如今去泰国旅游跟在国内旅游都没什么区别了,随处可见的中国人让游客经常萌生一种还在国内的错觉。
日本
虽说日本这些年来一时都是中国游客最为热门的几个旅游国之一,但是因为韩国关系遇冷的影响很大一部份游客转而来到了日本,旅游人数也达到了735.5万,其消费总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88亿人民币,占了日本旅游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是日本旅游业名副其实的最大金主。
越南
做为我国的邻国之一,越南近些年也在大力的发展自己的旅游业,随着旅游业的日渐成熟,越南已经成为了国人游客新的目的地之一,去年的旅游人数甚至超过了韩国达到了400万人次,比2016年增涨了约四成,旅游市场可以说是潜力巨大。
五、急求出境旅游相关统计数据
1997年3月,国家旅游局、公安部颁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跻身全球出境旅游消费前十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客源输出国。我国目前出境旅游的发展大体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旅游人次保持连续高速增长
1994年至2003年,我国累计出境近一亿人次,年均增长13.87%。其中,2003年出境总人数达2022万人次,首次超过日本1700万人次左右的出境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
另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年我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总人数为310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居亚洲第一位。其中:因公出境588.63万人次,相比上年增长了0.2%,占出境总人数的19.0%;因私出境251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占出境总人数的81.0%。
(二)目的地国家集中度发生变化
截至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总数达到90个,已经实施的达63个。我国出境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体上,我国公民出境目的地仍然以亚太地区为主。从地域上看,1997年以前出境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新、马、泰和港澳地区,而现在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德国等更多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
(三)出境旅游的性质结构发生了转变
近年来,在我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中,因公出境人数与因私出境人数都出现了增长的势头。
因公出境在经历两年的减少之后,于2001年出现正增长,这一变化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扩大有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因私出境旅游冲破长期封闭,一经开办就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而且,从2000年起,我国因私出境人数超过因公出境人数,成为出境旅游的主体。
(四)出境旅游成为旅行社新的利润增长点
出境旅游在我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经营操作主动性强,且利润率较高,各家旅行社都瞄准这块市场,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五)我国公民境外消费支出高
高收入的群体是我国出境旅游的主体。因此,我国公民在境外的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平均水平。据记载,目前,内地游客人均在港消费已达5000港元,在澳大利亚人均消费3000美元。粗略推算,国人每年出境旅游消费的总支出至少在200亿美元以上。
(六)人民币升值客观上刺激了出境旅游势头的增长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以来,人民币一直不断升值,汇率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促进了出境旅游热潮的持续升温。
出境旅游的费用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旅行社收取的费用,这包括游客的交通、食宿、游玩等方面。由于这部分费用支付给旅行社的是人民币,因此不会对游客产生很大影响。
另一部分费用是游客在境外的购物。人民币升值后,居民境外消费能力相对变强,居民境外购物将进一步受到激励;一些潜在游客也会在升值的心理下加入到出境游的队伍;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也将出现新的结构变化,欧美游受到欢迎。另外,出国留学旅游受到市场追捧。
对未来出境旅游的发展预测
未来几年,中国庞大的出境游客源及游客巨大的消费潜力将进一步显现。出境旅游将成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内容。
(一)出境旅游将继续高速增长
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相关承诺的兑现和2008年北京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临近,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和文化联系更加紧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将会保持高速发展。
(二)出境旅游秩序将大大改善
对出境旅游市场,我国的政策是“适度发展”。近几年,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管理办法》和《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等规定和标准的实施,旅游市场治理全面铺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促进了相关部门和机构转变观念、调整政策、改善服务,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秩序将进一步好转。
(三)出国旅游产品不断更新
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多,旅游的需求也必将发生变化,人们不仅希望出境旅游目的地的范围不断扩大,增添新的更加有吸引力的国家和城市,而且,对传统旅游目的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旅游线路有变化,旅游产品有创新,旅游方式更灵活,操作方式有新意。
出境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文明行为影响了国民形象
2005年至今,国内外媒体对中国公民出游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披露和报道。有些国家在游览地竖起针对中国游客的提示牌,甚至采取了不接待华人旅行团、让华人旅行团隔离用餐等非常措施。这不仅令在外旅游的国人难堪,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2006年8月,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针对国人出行中“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这7大不文明行为,开始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
2006年10月2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公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正如外电评价:“中国政府和民众对旅游陋习毫不留情的揭露和对文明旅游公约的执行力度,表明了中国目前所具有的空前的自信心。”
(二)突发因素制约发展速度
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国内外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海啸、洪水、禽流感、恐怖主义活动以及军事政变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影响了一些旅游者的出行,对出境旅游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出境旅游造成一定程度的“漏出效应”
人民币币值稳定和升值预期,使我国公民获得了出境旅游的最佳时机,出境游热潮将使我国旅行社的出境市场业务迅速扩大,收入增加。但另一方面,我国旅游外汇流失将加大,旅游收入漏损率提高。
发展我国出境旅游的对策
出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而言,需要合理评估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影响,继续调整政策和战略,使出境旅游保持健康发展。
提倡文明旅游,提升我国游客在国际上的形象。发布的旅游文明公约和指南传递给公众,并在游客中形成共识和自觉行动需要一个过程。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将随着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有意识地引导而逐渐消除。
对境外旅游消费做正确的认识和指导。出于对国民旅游需求的满足,部分外汇流出是正常的。而且,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大大改善,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加上旅游换汇政策的宽松,外汇不再是国民出境旅游的瓶颈。虽然在国际收支平衡中,国民在境外的消费算作“外汇的漏出”,但这种漏出是正常的、合理的,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在经历短暂的热潮之后,随着人们理性的回归,出境旅游的人数和消费支出将逐渐归于正常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对私人外汇的流向,只能引导,不能过多地限制,没有一个旅游发达国家是在只发展入境旅游而限制发展出境旅游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事业的。做好旅游信息的服务和预警工作,避免突发事件的影响,保证出国旅游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