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个节气隔多少天

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二、一年有几个节气?她们相隔多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三、每个节气相差多少天

我们现在普遍知道的是太阳和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停地公转和自转,通常把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称为黄道,而二十四节气正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首先,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定为“黄经零度”,即春分点。从这里出发,每前进15度就为一个节气,从春分往下依次顺延,清明、谷雨、立夏等等。待运行一周后就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所以说,基本上是相差15天左右

四、二十四个节气相隔几天

按阳历算,每个月有两个节气,且每两个节气之间相差15天,上半年节气在六号和二十一号,或这前后一两天,下半年的节气在八号和二十三号,或在这前后一两天,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满意,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