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名作家张洁去世了,她有哪些优秀的代表作?

我国著名的作家张洁于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因病不幸逝世,她有哪些优秀的代表作呢?接下来小编就跟各位介绍一下

一、《沉重的翅膀》以及《爱,是不能忘记的》

张洁是我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代表性作家,1979年就加入了我国的协作协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散文集就是《爱,是不能忘记的》,而且还有非常著名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其中《沉重的翅膀》曾经入选过"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足以可见这部小说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而且这部小说还获得过意大利骑士勋章以及德国等多国的文学奖,所以小编认为这本小说非常有学习意义。此外《沉重的翅膀》这部小说获得过全国的优秀短篇小说奖,而且在2005年的时候获得过第6届矛盾文学奖。

二、关于张洁以及其优秀的代表作

张洁是唯一荣获两届矛盾文学奖的作家,更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个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足以可见张洁的实力是非常强的。张洁常常会以"爱"为主题进行创作,而且张洁进行的创作会引起文坛的论争,足以可见张洁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不仅张洁对世人有很好的影响,其作品也有宽泛的影响,比如张洁的《祖母绿》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对很多读者来说,张洁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也是读者记忆中不可替代的人。小编认为虽然张洁的文风一直在变化,但张洁的作品一直都有其独特的影子,更有生命的影子,所以张洁是在用生命写作,因此才会写出这么多好的作品。

最后,小编也会经常读张洁的书,希望能够向张洁前辈学习。

二、张洁的简介 张洁文学作家资料

1、张洁,1937年出生于北京,辽宁抚顺人,中共党员,文学作家,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2、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著有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中短篇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太阳》等。

3、1992年被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2005年,凭借其作品《无字》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4、2019年9月23日,张洁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三、著名作家张洁逝世,生前有过哪些成就?

著名作家张洁在2022年1月21日与美国因病逝世,张洁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代表性作家,1979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发布的作品包括了《沉重的翅膀》,《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等具有广泛的影响。

一、关于张洁

小编相信喜欢读书的人大概都知道著名作家张洁 ,因为张洁 是唯一两获矛盾文学奖的作家,而且张洁 是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会员,更是中国作家协会第4、5、6届全委会的委员,同时还享受着政府的特殊津贴,由此可见张洁 的实力是比较强的,而且地位也很崇高。张洁经常会以人为主题创作,从而引起文坛的论争,因为张洁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出路,作品也有非常浓烈的感情,从而探索人的心灵世界,受到了很多笔友的喜爱。

二、张洁的成就

张洁的成就有很多,不仅仅是一篇文字就能表现出来的。比如张洁的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得了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谁生活的更美好》作品也获得了1979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而且张洁写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还获得了全国第2届矛盾文学奖,且被译成了德、音、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让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中国的文字。1992年张洁被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并且创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的记录。

张洁老前辈的逝世是我国文坛的一大惋惜,但小编相信张洁生前的作品依然会影响着下这一代人,而且仍然是下一代人的榜样。

四、单方面付出的婚姻不长久(2022-02-13)

著名作家张洁于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因病去世。她的作品有《沉重的翅膀》《无字》《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森林里来的孩子》等。曾分别于1982年、2005年获得第二届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前几天,从微信读书上拜读了她的长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这部作品被拍成了电影,由斯琴高娃主演。

看的过程中,被张洁对母亲最后时光的细致描写、发自肺腑的思念所感动,散文中始终充满难以割舍的比常人浓烈得多的依恋之情,让人泪眼婆娑。

她的叙述中,母亲由小阿姨照料,住在老房子里,而自己跟先生住在别处。在母亲生病住院动手术期间,全是由张洁一个人跑前跑后,在医院陪护、做检查,挤公交送饭,后来才是与小阿姨两人轮流看护。刚开始看到这种情况,我就想,难道她的丈夫就对丈母娘不管不问?也有读者评论说他俩人“相敬如宾”有问题。

看到后边的章节,对她的婚姻有了更多的了解。她的丈夫老孙比她大十多岁,但没有老夫呵护少妻的温柔,没有关心与爱护,只有张洁尽妻子的责任照顾他。在母亲最后心肌梗死时,他也是冷漠的,是张杰的朋友们和同事们帮忙叫救护车、料理后事。在母亲去世后,张洁难掩悲痛时,老孙还斥责张洁影响自己看电视。这个老孙还不如张杰的邻居和朋友有热心肠,就是一个老巨婴。

上网查了一下,此时张洁五十多岁,是二婚,真不知道她找这样一个人是为了什么,老伴老伴、老来相伴,而不是给别人当免费保姆。不说张洁是著名作家,就是普通人都难以忍受,好在两个人最后也散了。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不就是共组一个家庭互相扶持、互相成就么?如果只是单方面的付出,只会过得一地鸡毛,又如何能长久呢?名人有婚姻的烦恼,我们作为普通人,且行且珍惜吧。

五、大苦无言,大彻无字——读张洁《无字》

2022年1月21日,作家张洁在美国逝世,时年85岁。

张洁逝世,并没有长篇累牍的报道,只有不多的几个文学和新闻周刊发文纪念。这是张洁的遗嘱:死后不发讣告,不举行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要写文章纪念她。

活着的时候她已经了无牵挂,更深知死后的纪念和追悼都是虚名。她活得太清醒,但依然不免辛苦与伤痛。

虽然并未看到太多纪念的文字,但作为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当代作家,张洁是应该读的。

读书总是不免感叹人生,作家原应有敏感多情的个性和驾驭文字的醇熟笔法,但这还不够,一定还要有跌宕起伏的人生,这便一定会产生一个优秀的作家。纵览张洁的作品,从《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到《无字》,皆因她经历的一段刻骨铭心又徒然付出的感情,这些作品就是这感情故事的不同章节,从热烈到漠然,从深陷其中到看透一切。

《无字》是张洁的最后一部作品,写于张洁的晚年,历时12年,80万字,可谓是张洁的“灵魂自传”。《无字》是那段纠缠一生的感情终究落幕后对自己和所有身在其中的人深刻的剖析。相较于热烈奔放的爱情巅峰,我更想看看“人间清醒”后,作者对人性的理解与体悟。于是,我翻开了《无字》。

显然,这本书是给有阅历的人准备的,正所谓:“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无字》,需要你准备的是被生活欺骗过的人生,即便没有惨痛的过往,至少你也经历过繁华与落寞、见识过真诚与虚伪之后,才能明白一部80万字的大部头著作究竟在讲什么。因为《无字》并不好读,虽然故事的主线也算清晰,但那是读完之后。在读的过程中,叙事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甚至于几代人物穿插出现,采取片段拼接式的写法,时间跳转随性随意,看似杂乱,但情绪线却一以贯之,在不断地跳转中也并未觉得突兀,常常会有“不知不觉怎么就到了这里的”的感叹。

简单概括,《无字》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与世浮沉、坎坷人生,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风云际会,对20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

一、女性的命运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对女性的关注几乎是一种本能,更何况张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素材”。

主人公吴为的祖母墨荷,母亲叶莲子,到吴为自己,三代女性,跨越了一个世纪,中国社会从清末、民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但正像作者写到的:“二十世纪已然翻过,女人的生存花样不断翻新,遗憾的是本质依旧。所谓流行时尚,不过是周而复始地抖搂箱子底。二十世纪初的女人与现时女人相比,这一个天地未必更窄,那一个天地未必更宽。”

第一代吴为的外祖母墨荷出身于小康人家,是闺阁小姐。然而遵从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墨荷,嫁入粗鄙贫苦的农民家庭,一生就在无休止的劳作和不断的生育中消耗掉,虽不断怀孕,却只有一个孩子成活,最后终是死在了那个年代无数女性因此丧命的难产,即便如此,她死后也未得到婆家一丁点善待,尸体迅速被烧掉,化为灰烬飘洒。

第二代吴为的母亲叶莲子从小没了妈妈,俨然成了一个被无视被虐待的小佣人,在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家寄人篱下,在亲爹娶了后妈之后更是毫无悬念地继续被无视,为了逃离这种“无家可归”的窘迫,她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一个连养活自己都困难的东北军兵痞子顾秋水,那却是一个毫无责任感、对叶莲子极尽折磨之能事的渣男。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叶莲子历尽沧桑、含辛茹苦独自将独生女吴为抚养长大。

第三代吴为在战火连天的年代出生,和母亲相依为命。从小在尽饥寒交迫和委屈求全中长大,童年时代对父亲记忆最深刻的事情便是被顾秋水像摔出一件讨厌似的东西扔出去,几乎摔死。解放后,吴为有幸上了大学,接受教育。第一次婚姻,吴为为了生活嫁给了韩木林,却因为崇拜“文学”,与别人有了私生子,韩木林到处揭发她的私生子,最终结束了这段无爱的婚姻,但声名狼藉的吴为却从此背上了耻辱的“红字”,在那个侮名压死人的年代,这名声也一样殃及母亲叶莲子和女儿禅月。生活的苦难和磨砺并没有压倒三个相依为命的女人,正当她们拳打脚踢地刚刚让自己的生活好转之时,吴为却与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胡秉宸相知相恋,为了这场反传统的爱情,她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最终依然免不了曲终人散的结局。

回头看这些不幸女人嫁给的男人,从一开始就预示着悲剧结局。

墨荷的丈夫叶志清对墨荷的死几乎毫无负担,再娶之后,也并未将与墨荷唯一的孩子叶莲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墨荷就像从没存在过,连同他们的孩子叶莲子也是小透明。叶莲子后来嫁给顾秋水,为了所谓的“革命”将吴为母女扔下,彼时,吴为刚刚出生,叶莲子无依无靠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多年后,顾秋水已经随着东北军将领辗转到了香港,几年来杳无音信。叶莲子带着幼女吴为投奔叶志清的时候,叶志清和现任老婆依然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一对孤苦伶仃的母女赶快清理出去,让她们去香港找顾秋水。当时是日本人横行霸道的1940年,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要穿越大半个中国去香港。这是亲爹能干出来的事!哦,我们不能用血缘来要求叶志清,那本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人情的男人。或者,他代表了那个时代一批男人的群像。女儿嘛,他本来也没生没养没感情,何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何必婆婆妈妈!

墨荷虽然难产而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叶莲子还算幸运。因为其短暂的一生,经历的苦难也同样短暂一些。而且墨荷有着叶莲子完全不具备的优越性——有娘家可回。在一个被男人漠视的年代,还有一个退路可以让自己喘息是多么大的幸运。叶莲子连娘家都没有。世界之大,何处是我家?叶莲子从没有过家,她的前半生颠沛流离,走到哪里都被嫌弃,父亲家不待见,婆家觉得她多余,即使后来找到了丈夫顾秋水,却是更大的侮辱与伤痛在等着她。顾秋水,一个比叶志清更加渣的男人,叶莲子却还要从一而终。解放后,还是顾秋水提出的离婚!叶莲子,就像她的名字,苦是她的命,这日子似乎不苦就不是她的日子了。当终于含辛茹苦地把吴为拉扯大,但吴为的情感遭遇一件接着一件不消停,还是叶莲子在苦苦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我不觉得这是作者为了塑造人物的极端写法,事实上,叶莲子也是那一代女性的代表。怒其不争的同时,我们依然可以从她悲苦的命运中看到倔强的生命力,那种无论在多么贫瘠的土壤都能生根发芽的坚强,那种怎么的屈辱能忍耐的心力,只要有孩子在就不能轻易倒下的母性的光辉。

二、爱情!爱情?

如果说,墨荷与叶莲子的婚姻谈不上爱情,只是身不由己的一个去向,那么吴为跌宕起伏的一生就是为情所困的一生。

吴为第一次短暂的婚姻没有爱情,是一种交换,然而至情至性的吴为还是无法掩盖自己对感情的需要,与她认为的“文人”有了私情,在《无字》这本书里,关于这段私情并没有太多交代,但她因此生了一个私生子,也因此背负了几十年的狼藉骂名。

致命的是她的第二段感情,与大自己二十多岁的官居副部长的胡秉宸相知相恋。这是张洁真实的生活经历,因此,这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性的观察都是对自己及曾经与自己有过亲密关系的那个男人的尖锐揭露,我佩服张洁的勇气。

胡秉宸和吴为开始恋爱的时候已届知天命之年,按常理,此时的男人,已走上白发丛生、魅力消减的下坡路。但胡秉宸不一般,本身出自大户人家,饱读诗书不说,西式的绅士品味和风度依然不减当年,解放前曾是一个出色的地下党,解放后官居副部长,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岁月给予胡秉宸的不是刀刻的风霜,而是陈年酿造的美酒。更可况,这样一个男人还那么主动。但致命的是,胡秉宸是一个有家庭的人,发妻是与他同为地下党的同事白帆。

胡秉宸因吴为的浪荡名声被吸引,但吴为却为了给自己正名要求与胡秉宸结婚。吴为的爱情开始的时候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吴为自己也并不坚定。起初,胡秉宸并未当真,就像所有位高权重的人对自己的政治生命非常爱惜一般,家庭的“完整和谐”是政治上晋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不会为了一个“浪荡”的女人毁了自己的前程。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胡秉宸无缘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副部长已经不会成为部长,只剩下离休一条路,这时的胡秉宸才认真地想要和吴为在一起,但也仅仅是表表决心而已。单纯没有任何背景的吴为为了自己的爱情,成了一个面对各种明枪暗箭的“过河卒子”——胡秉宸的妻子白帆纠集了一群老干部老革命把吴为往死里整。

吴为最终胜利了,她战胜了那庞大的势力,和胡秉承结婚了。然而,在经历这一切之后,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爱情的美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个人还未经历世事风霜,或者即使经历了,还未重创那个人在自己内心的美好幻想。爱一个人时间足够长、经历足够多,都不得不面对一个幻灭的过程,那个自己为之赴汤蹈火的人,其实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甚至还不如普通人。

吴为和胡秉宸结婚了,两人曾经的情投意合立刻变成了刀光剑影,吴为不得不接受胡秉承一面和自己有一个家,一面还要往返于原来家庭的状态;吴为不得不极力讨好胡秉承的女儿、朋友、战友;吴为不得不接受胡秉宸对吴为母亲的无礼和轻慢......

这大概是大部分和已婚男人“修成正果”的真相,也许具体问题不同,但心酸和苦楚只有当事人知道。

爱情,本就是荷尔蒙激素作用下的一场眩晕,爱情之外的理性与清醒,有些人早些,有些人晚些,但都不免要面对,爱情之中的那个人并不是那个人的真实面目,只是一个幻像而已。

三、华美衣袍下的龌龊

《无字》之所以成为一部有价值的著作,并不仅仅限于作者展现了百年的历史、三代女人的命运和爱情幻灭的真相,更是因为它将人性在华美衣袍遮掩下的龌龊和不堪写到骨头里的深刻与尖锐。

王蒙在该书的书评《极限写作与无边的现实主义》中说:这是一部豁出去了的书,是一部坦白得不能再坦白、真诚得不能再真诚、大胆得不能再大胆的书,是如同极限运动般的极限写作......它像火一样灼烫,像冰一样的冷麻,像刀一样的尖刻,像蛇一样的纠缠。

最直接的刀锋指向的就是和吴为纠缠20多年的胡秉承。他是富贵人家出身,他是身经百战的地下党,他是官居副部长的权贵。但他一面撩拨着吴为,一面又和自己的妻子联合起来唱双簧,给吴为写义正言辞的信,为自己的“正直、正义、正经”立牌坊。刚开始,他不过是把吴为当作生活的佐料调剂一下,但没想到吴为成了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作家,于是吴为就从“浪荡风骚”变得“风情”、“知性”、“有气质”,和一个作家恋爱当然是一件美谈,就像往自己的衣衫上挂一枚闪亮的胸针。他本不想和吴为有任何未来,仕途是他的一切,他和白帆也始终保持着“革命家庭”的美誉,直到仕途晋升无望,他才下定决心,因为他不甘心后半生的寂寂无名,和一个当红作家结婚也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情。他和吴为结婚后,矛盾重重,因为无法满足他的“性与爱”的诉求,他竟然再次与白帆联合起来,当初他用怎样的手段迫使白帆与其离婚,如今就怎样迫使吴为与他离婚,然后迅速地与白帆复婚,并且散播流言说吴为找了更有钱的老外从而抛弃了他。

在吴为为了她与胡秉宸的未来而战时,胡秉承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客,不仅不出谋划策,而且以自己重病为由,躲得远远的。即使当着他的面,吴为被白帆侮辱,他也如不在场一般,没有一句公允的话。胡秉承的婚外情迅速变成了他的对手甚至他的“朋友”用来攻击他的口实,成为了他们政治斗争的匕首,吴为和一帮有组织有预谋的老干部老革命斗,差点丧命,但胡秉承却跑去上海疗养还遇到了自己的“红颜知己”。这期间,另一个觊觎胡秉承位置的高官佟大雷,同样表现出龌龊与猥琐,他之前追过吴为,但当知道吴为和胡秉承的情事之后,立刻落井下石,两面三刀,里外周旋,演技堪称影帝。

还有这些高官对“性”的追求,那是一个你不曾想象的角落。一个个表面上的正人君子、在众人面前义正言辞、严肃认真的五六十岁的老男人,在私下里要多肮脏有多肮脏,要多龌龊有多龌龊。

这是一幅男人的群像:可有可无的叶志清,自私、冷漠、被自己命根支配大脑的兵痞顾秋水,疑神疑鬼、软弱无力的韩木林,只贡献了一颗精子、从来没有正面出现的“文学”,推卸责任、虚伪、虚荣、假道学、自以为是、老谋深算、把女性当做性爱工具的胡秉宸,表里不一、淫荡成性的佟大雷,墙头草的胥德章……

也因此,《无字》被很多男权卫道士批驳,这是男人一直隐秘在黑暗里的角落,怎么被一个女作家抖落得这样体无完肤?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看透了这一切的吴为,最终陷入了疯癫。这大概是一个作家精神无解的最好归宿。

一切都很虚无,是为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