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的介绍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1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二十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2宽窄巷子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3等称号。
宽窄巷子是不是3A级旅游景点吗?
是的。
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
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宽巷子与窄巷子是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当游人伴着夕阳,望着
炊烟,走在黄昏中的巷子里,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场景一一浮现在眼前。
宽窄巷子是成都的一条著名街巷,在那里您能触摸到历史留下的痕迹,也能体味到成都最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宽窄巷子被认为是最成都也是最世界的、最古老也是最时尚的老成都名片和新都市会客厅。请随我们的《行走第一街》特别节目去那里转一转:
宽窄巷子始建于清朝,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老式街道及它们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唯一见证。
如今的宽巷子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在这条巷子中游览,能感受到老成都的风土人情和几乎要失传了的老成都的民俗生活场景。窄巷子则基本是充满现代气息而
不失典雅的餐厅、酒吧以及各具风情的工艺小店,主题繁多。宽窄巷子虽然历史久远,但用作商业开发却是在几年前开始的。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
1200万人次,每个月大约有50万人光顾。(布谷旅游cq.buugg.com)
宽窄巷子简介 宽窄巷子基本介绍
1、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2、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二十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
3、宽窄巷子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称号。
宽窄巷子是哪儿的景区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
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
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
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
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先后获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 等称号。
成都宽窄巷子的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什么
宽窄巷子的西面是青羊宫文化公园;南面是人民公园;东面是骡马市;北面是成都永陵博物馆。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二十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
宽窄巷子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2009年“中国特色商业步行街”、四川省历史文化名街、2011年成都新十景、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称号。
扩展资料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清朝居住在满城的只有满蒙八旗,满清没落之后,满城不再是禁区,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大量收购旗人家产。
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独特格局。此间的宽巷子名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明德胡同)。
辛亥革命以后,清朝总督赵尔丰随后交出政权,拆除了少城的城墙,一些达官贵人来此辟公馆、民宅,于右任,田颂尧、李家钰、杨森,刘文辉等先后定居在这里,蒋介石也曾经来过,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次城市勘测一中,传说当时的工作人员在度量之后,便随手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那条就是“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条就是“井巷子”。
新中国成立后,将房子分配给了附近的国营单位用来安置职工,文革时期又对房屋进行了重新分配。
20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被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3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在保护老成都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并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
2005年,宽窄街区重建工作启动。
2008年6月14日(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宽窄巷子作为震后成都旅游恢复的标志性事件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