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省发布国庆假期旅游收入,哪些省市位列前茅?
八天的国庆中秋长假已结束,全国各地假期旅游收入惊人,截止到10月9日,已有25个省发布了国庆假期的旅游收入。在这公布的25个省中,旅游收入超过500亿的省份有一个是江苏省,超过300亿的省份有9个,超过100亿的省份有15个。在已发布的25个省份中,江苏省独占鳌头,紧随其后的江西省和贵州省,第四名是河南省360.71亿元、第五名是广东省356.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连续三年都摘得桂冠,2018年收入为578.62亿元、2019年为631.27亿元。江苏省地处江南地带,省内有多个著名景区,国家5A级景区中山陵、玄武湖,夫子庙、苏州乐园等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打卡。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全国的旅游经历都起步的比较晚,国庆8天长假就吸引了很多家庭,自驾游、家庭游都是此次旅游的主力军。江苏省为了复兴旅游经济,也出台了多项刺激政策,在国庆假期前,推出了10条以运河为主题的精品路线、50条乡村旅游路线,打造乡村特色、生态自然的旅游路线。
江西省和贵州省成为国庆长假旅游打卡的热门省市,凭借本省市特色的旅游景区脱颖而出。江西省不仅有三清山道教名山风景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庐山风景区、滕王阁风景区、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风景区,还有世界闻名的景德镇陶瓷。江西省是红色根据地的重要部分,在今年国庆的旅游中,红色和革命根据地都成为市民主要旅游地,聆听革命先烈的爱国事迹,瞻仰革命先烈英姿飒爽的身影。贵州省的黔灵山公园、遵义会议遗址、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梵净山、黄果树瀑布等,都成为今年国庆旅游的热门景点。
此次的国庆旅游数据显示95后首次成为出游人群的主力军,占比超过30%。在接待游客人次方面,河南省以7234.98万人次位居首位,创下了国庆假期各省份接待游客人次的记录。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复苏,全国各地的经济会有明显拉动,相信在2020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会有更好的发展态势。
全国所有城市旅游收入排名、全国各省旅游收入排名请告知?
2011年全国各省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统计中)
名次 省区市 接待游客总人数(人次) 同比增长 旅游总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1 江苏 4.1亿 14.10% 5580 19.10%
2 广东 4860 26.00%
3 浙江 3.36亿 3900 18.00%
4 山东 4.15亿 3700 21.00%
5 北京 2亿 15.00% 3210 16.00%
6 上海 2亿 3000
详见
陕西、河南两省旅游业谁更胜一筹?看景区数量和旅游收入就知道了
河南和陕西同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 旅游 资源相对都比较丰富,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之后,两省在新时代均开始深度挖掘、放大其潜在 旅游 资源优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空间分布为依托,围绕文化强省、 旅游 强省目标,统筹全省文化和 旅游 资源,纷纷提出未来发展新目标。
稆客在检索这两省不同时期的发展资料和新目标时发现,河南和陕西之间的 旅游 业正在拉开距离,或者说此前已经分出了伯仲。这主要体现在接待人次和总收入、A级景区数量、 旅游 格局及未来发展目标等方面。
稆客为此将相关数据特地整理出来,形成此文,以飨读者。
先来看两省在“十四五”期间的期望收入和此前的收入数据。
陕西省“十四五”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 全省 旅游 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 , 旅游 总人次达到9亿人次,形成文化 旅游 万亿级产业板块。
河南省“十四五”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年底,全省 旅游 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游客接待量和 旅游 综合收入分别保持15%和20%年均增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 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
通过分析上述陕西和河南的数据,稆客发现,陕西提到了到2025年“省 旅游 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 旅游 总人次达到9亿人次。”河南在“十四五”规划中只提出到2025年“全省 旅游 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不像陕西有明确的数字目标。
稆客为此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河南近些年的 旅游 收入数据发现,2014年河南省《关于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就披露,河南省 旅游 总收入5年中部第一。2018年河南 旅游 总收入8120亿元,跻身中国 旅游 第一方阵;2019年 旅游 总收入达9607.06亿元;2021年,河南省游客接待量达7.9亿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88%, 旅游 综合收入6079亿元,恢复到2019年的63%。
由此可见, 如果没有疫情影响,河南2020年 旅游 收入就能突破一万亿 ,而陕西省2019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7.07亿人次, 旅游 总收入为7211.59亿元,比河南2019年少2000多亿。虽然2021年陕西省 旅游 收入数据不明,但基本可以判断出不会比河南多。
在A级景区数量方面,陕西似乎也落后一些。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1年4月, 河南有A级景区580余家,其中5A景区14家 。陕西共有各类景区502家,其中 11家5A级景区,131家4A级景区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十三五”期间,新增4家5A级景区、5家国家全域 旅游 示范区、1家国家级 旅游 度假区,34个村入围全国乡村 旅游 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
在国家规划层面,河南和陕西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十四五” 旅游 业发展规划》在优化 旅游 城市和 旅游 目的地布局方面,国家将陕西的省会西安,河南的省会郑州列入“ 旅游 枢纽城市”建设名单,河南洛阳、陕西延安被列入“重点 旅游 城市”建设名单。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陕西将承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河南承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
稆客通过查阅陕西河南两省的“十四五”文化 旅游 融合发展规划发现,除了上述的接待人次和总收入,河南在“十四五”期间的目标是“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中原特色的中华文化超级IP初具影响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任务全面完成”,“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 旅游 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陕西在“十四五”期间的目标是“ 力争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 旅游 目的地、国际文化 旅游 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区、革命文化继承弘扬样板区 ,文化强省、 旅游 强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相对于陕西的“十四五”目标,河南虽然也提出了“建成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 旅游 胜地”的目标,但没有明确是到2025年就实现,而是“分阶段、分步骤建成”,比较含蓄。(稆客)
河南旅游基本情况介绍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以下是我整理的河南旅游基本情况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灭亡的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更有无数英雄豪杰金戈铁马,逐鹿中原,圣人贤达、名流雅士八方荟萃,在中原大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活剧,并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殷商甲骨文、商周的青铜器、春秋礼器、战国车马坑、汉代画像砖雕石刻、北魏、隋、唐石窟造像艺术等,无不展示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龙门石窟的恢宏壮丽、河南博物院的大气磅礴、少林功夫的高深叵测、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清明上河园的宋都风情以及蕴含于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淀积,无不展示出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很大的发展。“九五”期间,全省各地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有300余处,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嵩山少林寺、龙亭、铁塔、宋陵等一大批名胜古迹景点面貌焕然一新,一些新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清明上河园、包公祠、云台山、石人山、白云山、重渡沟、龙峪湾、查岈山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全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新郑、洛阳、南阳三个机场开辟的国内航线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和港澳地区;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横贯东西的陇海铁路与南北走向的京广铁路、焦柳铁路、京九铁路分别在郑州、洛阳、商丘交汇,使河南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和全国最大的铁路货运站-郑州东站,在全国铁路运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省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30多家(其中国际社32家),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00多家,旅游车船公司55家,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5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特别是通过近年来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和旅游景区等级质量评定工作,使河南的旅游环境和旅游管理水平、接待服务质量有了很大地改善。目前,全省已经有郑州、洛阳、开封、濮阳、济源、登封等6个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行列;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嵩山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包公祠、林州红旗渠、焦作云台山等15个景区景点,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龙门石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岳嵩山、焦作云台山和内乡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分别被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和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生物保护圈。这些,都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五大特色,即“古、河、根、拳、花”。河南是古文化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前列,馆藏文物达130万件,占全国馆藏文物总量的八分之一。安阳古都的殷商文化、洛阳古都的汉、魏、隋、唐文化、开封古都的宋文化,浓缩了中国从夏代到金代3000多年灿烂历史文化的精华;黄河在河南境内有700多公里,横贯三门峡、洛阳、济源、郑州、开封、濮阳,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也很有特色,三门峡“天鹅湖”的自然古朴,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开封柳园口的“悬河”奇观,洛阳、济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恢宏壮丽,展示了中原大黄河“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的无穷魅力;源于中岳嵩山少林寺和温县陈家沟的少林武术、陈氏太极拳,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功夫之乡-武术健身游,一直是我省对外进行市场宣传促销的主打品牌;河南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轩辕黄帝的故里在河南,黄河文化的主脉在河南,佛教、道教、儒教的发源地在河南,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许多古代圣贤出自河南,遍布海内外的客家人的祖地及中国《百家姓》中的四百多个姓氏中的73个姓氏,其中包括当今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这对于众多的海外华人来说,河南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寻根谒祖之地;此外,洛阳的牡丹,开封的菊花,千百年来在全国也独占鳌头,每年4月的洛阳牡丹花会和10月的开封古都菊花会,在海内外也很有影响。
此外,河南还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在中原地区造就了一处宽3公里,长132公里,水域面积近300平方公里的高峡平湖壮丽奇观。近年来开辟的“大黄河游”和“黄河漂流”,被游客誉为“充满野趣和史诗般的辉煌”。郑州的中岳嵩山、洛阳的龙门山、信阳的鸡公山、焦作的云台山和王屋山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随着近年来河南旅游业的`发展,豫北的太行山、豫西南的伏牛山、豫南的桐柏山、大别山区,也都相继开发出一大批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如焦作的云台山、青天河、神农潭、安阳的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济源的五龙口、鹤壁的云梦山、平顶山的石人山、洛阳的白云山、鸡冠洞、重渡沟、龙峪湾、南阳的老界岭、龙潭沟、宝天曼、驻马店的查岈山、薄山湖等,这些对海内外旅游者同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2002年,我省接待入境旅游者达41万人次,同比增长12.14%;旅游创汇1.46亿美元,同比增长9.4%;接待国内旅游者6271.53万人次,同比增长11.7%,国内旅游总收入409.13亿元,同比增长9.25%。首次实现接待入境旅游者突破40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6000万人次大关。
近几年来,河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持续、全面、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上,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入境旅游市场,2002年,我省入境接待旅游人数排在全国第20位,旅游创汇排在全国第21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河南旅游产品缺乏知名品牌,很难成为海外旅游者的首选目的地。
河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依托丰富的资源,河南推出过许多专项旅游产品,如:大黄河之旅、佛教之旅、修学之旅、书法之旅,以及豫北、豫西民俗风情旅游线等。但是河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很低,来河南的海外旅游者主要依附于传统的北(京)西(安)洛(阳)上(海)线,在境外销售的河南产品其实只是北西洛上线的一个点,真正的纯河南产品很难进入市场。
2、入境旅游者在河南逗留城市偏少,区域发展相当不平衡。
河南有18个省辖市,但是来河南的海外旅游者大部分只是到郑、汴、洛三地,三门峡、南阳、安阳等主要旅游城市年接待量很少。
3、与产品相匹配的诸要素欠缺,严重影响市场的可进入性。
河南境内目前只有3个机场,除了郑州新郑机场开通了至香港的航班外,尚未开通一条国际航线,造成了入境旅游线路连接困难,境内外旅行社成本增加,销售积极性受挫。各主要旅游城市缺少晚间娱乐项目,也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既影响了城市形象的推广,又不能最大限度地留住游客,扩大旅游消费,更影响了境外旅游者来河南旅游的兴趣。部分城市宾馆设施落后,不能符合境外旅游者的接待要求。许多城市外语导游员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河南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4、市场促销力度不够,河南产品知名度不高。
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偏少,在重点市场只能做蜻蜒点水式的宣传促销,有许多城市甚至没有专项促销经费的预算。各级旅游部门在搞产品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市场开发。其次,各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尚未形成合力,难以产生轰动的宣传促销效果。
5、三大市场发展不平衡,入境旅游增长缓慢。
国家旅游局明确的方针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但是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经营操作主动性强、利润较高等经营特点,客观上现在形成的情况是:国家旅游局倡导的是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地方政府重视的是国内旅游,旅行社抓得最狠的是出境旅游。尽管追求的都是发展,但是忽视入境旅游的开发,其结果不仅是接待人数和创汇指标的低水平徘徊,还将会影响我省旅游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完全对接和产业整体水平的升级。
总之,今年我们仍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河南旅游已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内练素质,抓住机遇,乘势发展。我们认为,要争取我省今年的旅游市场有新突破,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完善产品要素配置,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调整产品结构,推出有河南特色的品牌产品和河南自己的主打产品,开发河南深度旅游。三是定位重点市场,加大促销力度,扩大市场份额。
河南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十分重视,已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去年6月份,河南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沿黄河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决定,郑州、洛阳、开封及三门峡沿黄旅游线这“三点一线”位于我国东西部旅游发展的结合部,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协调配套,旅游重点区域的优势十分明显。为此,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十五”期间,每年拿出6000-8000万元资金,加大对“三点一线”及全省旅游开发建设的投入,以“三点一线”丰富的古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嵩山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黄河小浪底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封宋都景区水系疏浚和环境整治工程,三门峡黄河金三角旅游配套工程,商丘商祖文化区及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开发工程,及国家旅游局提出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创新工程等为重点,用3—5年时间,建设一批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在旅游市场有竞争力的旅游景区景点,将“三点一线”建成辐射带动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旅游线,重点开发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为特色的文化观光、寻根朝敬旅游项目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项目。
【拓展】河南旅游攻略
1.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2.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3.云台山
云台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和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交界处,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猕猴谷、叠彩洞、百家岩等主要景点。
4.嵩山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成称为 “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嵩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名胜风景区,为五岳中的中岳。2004年2月,嵩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
5.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6.商丘古城
现存地上的归德古城于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人、商品、商业发源地之隐喻。现今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为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
7.开封铁塔
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佑元年),是我国于1961年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建成九百多年来,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但至今仍巍然屹立,令建筑专家和游人叹为观止。
8.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世界文化遗产,共8处11项历史建筑,其中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有古建筑514间;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观星台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授时历”被中国、朝鲜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东汉三阙是中国1961年3月公布的首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分别是中国古建筑1号、2号和3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9.安阳殷墟
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被称为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
10.黄帝故里
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
11.太昊陵
距今约7000年,位于周口淮阳县,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于春秋,扩建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1次御祭。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
郑州、洛阳、开封,究竟谁才是河南第一旅游大市
清明小长假已结束,这个假期异常热闹,全国各地 旅游 热情高昂,景区人满为患。我翻了下河南省 旅游 数据, 排名前三甲的是洛阳、郑州、南阳,开封则是第四名 ,我忽然心生疑问,在河南,到底谁才是第一 旅游 大市呢?
没有不尊重其他城市的意思,尤其是焦作、信阳、商丘,但由于地理面积和 旅游 实力的原因,本文只探讨前几名的城市,从文旅局的数据和知名度来说, 选出河南 旅游 城市的NO.1。
第三名难解难分,南阳和开封都可以入选 。先说最新数据,刚过去的清明节,南阳接待游客190万, 旅游 总收入4.9亿,开封接待人数是121万, 旅游 收入5.2亿。
虽然南阳人更多,但考虑到南阳多山区,春季又是踏青赏花的季节,人数较多也就不足为奇。翻开2019年的全年数据,南阳接待人数7478万人次, 旅游 收入488亿,开封则接待人数7959万人次, 旅游 收入713亿, 开封整体实力略胜一筹。
从知名度来说,开封要远远大于南阳。开封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宋朝时的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这个成就连现在的北上广都望之莫及。顶着“北宋都城”的名号,开封城已是天下皆知,可供开发的 旅游 资源也很多。
所以如果两者只能选一个,我选择开封。
第二名和第一名同样难分伯仲, 郑州和洛阳都有当第一的实力 ,我们看下数据对比。
还是最新的清明节数据,小长假3天,洛阳共接待游客249万人次, 旅游 收入20亿元,其中仅龙门石窟一个景区便接待游客13万,平均每天4万多人,不能不让人惊叹。
而郑州接待游客人数为248万,比洛阳少了1万人次,差别不大, 旅游 收入24亿元,可见 旅游 消费单价较高。从年度数据来说,2019年洛阳接待游客1.42亿人次, 旅游 收入1321亿元,郑州则是1.3亿人次, 旅游 收入1598亿元。
同样是游客人数洛阳多,但 旅游 收入较少,这并不难理解,因为郑州是省会城市,住宿、吃饭都较贵一些,而洛阳除了牡丹花会期间, 旅游 消费还是很低廉的。
不过从 旅游 名气上来讲,两者却大相径庭。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著名的帝都,一朵娇艳的牡丹花让它名扬天下,更何况境内还有众多知名景区,如享誉国际的龙门石窟、中国第一座官方寺庙白马寺、新晋升网红景区老君山等等。这些景区的不断传播,也让洛阳成了众人皆知的城市。
相比而言,郑州底蕴就差很多,这是一座被火车拉来的城市,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省会上, 那它为什么有这么多游客呢?
第一个原因是郑州辖区下的登封市,拥有少林寺、嵩山这些全国知名的5A景区,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游客。而河南博物院在今年的走红,也让许多年轻人纷至沓来。想要感受中原地区的厚重文化,作为省会的郑州自然沾了光。
第二是因为郑州是交通中转站, 高铁、航空发达,外省人要到河南游玩,第一落脚点便是郑州。既然来了又怎么能不转转呢,游客数量因此增加。
综上所述, 河南第一 旅游 大市还得是洛阳 , 旅游 数据、实力、名气,都是众望所归, 历史 人文与自然风景兼具,更能代表河南 旅游 的门面。那么对这个排名,你认同吗?
作者:林清鹿,知名旅行家、旅行体验师,在山河中修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