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什么意思?
人口老龄化两个含义:
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扩展资料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1、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2、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
3、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二、中国老龄化现状
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占全国人口比重,平均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7.0%高1.2个百分点;按地区分,老龄化程度以上海最高达13.4% ,进入8%以上的地区是浙江11.2%,北京10.8% 、天津10.7%,江苏9.9%,重庆9.2%,湖北8.8%。
湖南、广西、四川均为8.6%,山东8.5%,安徽8.2%,辽宁8.1 %,陕西8.0%,共14 个省市总人口达6.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54%。西北地区和云贵藏等17个省区均在8%以下,呈现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跨入了老龄化社会。
按城乡分组,2000年人口普查,城镇老龄化比例为7.3%,高于农村6.3%的一个百分点。2002年全国平均老年抚养比为11.6%,以上海为最高,达17.7%,浙江15.4%,天津14.4%。
北京13.9%,江苏13.9%,湖北12.9%,重庆12.8%,广西12.5%,在12%以上的还有安徽、四川、湖南; 以青海、宁夏为最低,在8%以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口老龄化
何谓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一定的比例称为老龄化或老年型国家。
按照国际人口组织对人口类型的划分,老年型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最高的是欧洲国家和日本。
判断老龄化的最科学的分类方法按65岁和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不同比例,再结合老少比、年龄中位数和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按照这种划分,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30%以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老少比在30%以上,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被视为老年型国家。
年龄中位数是指总人口中从低龄到老龄累计到总人口一半的年龄组。
在我国,一般将超过60岁的人口称为老年人口。自1980年以来,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199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10%,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超过一定的比例称为老龄化或老年型国家。
按照国际人口组织对人口类型的划分,老年型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最高的是欧洲国家和日本。
判断老龄化的最科学的分类方法按65岁和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不同比例,再结合老少比、年龄中位数和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按照这种划分,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30%以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老少比在30%以上,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被视为老年型国家。
年龄中位数是指总人口中从低龄到老龄累计到总人口一半的年龄组。
在我国,一般将超过60岁的人口称为老年人口。自1980年以来,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199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10%,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我国一般是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国际上则多以65岁为起点年龄。目前,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分析老年人口问题时也逐渐地将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向65岁的国际标准靠拢。
反映人口老龄老化的统计指标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反映人口老化速度的指标和抚养比指标。
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我国一般是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国际上则多以65岁为起点年龄。目前,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分析老年人口问题时也逐渐地将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向65岁的国际标准靠拢。
反映人口老龄老化的统计指标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反映人口老化速度的指标和抚养比指标。
人口老龄化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人口老龄化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
1、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21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
2、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
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3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
3、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21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健康老龄化的观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在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若有较大的比例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得到制约或缓解,则其老龄化过程或现象就可算是健康的老龄化,或成功的老龄化。为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的努力,也需要老年人的积极参与。中国在这方面应当大有作为,努力为世界提供范例。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本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但是老龄化问题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处理得好,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处理不好,则可能成为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