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 出了五服了

出五服的意思是: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在婚嫁中出五服即可通婚,现代人多认为五服是五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五代算一服,出五服要二十五代。

五服的关系是,往上数,上辈中有叔伯父母、堂伯父母、再堂伯父母、祖伯父母、堂伯祖父母、曾祖伯父母、姑、堂姑、再堂姑、祖姑、堂祖姑、曾祖姑等。往下数,下辈中有侄妇、堂侄妇、再堂侄妇、侄女、堂侄女、再堂侄女、侄孙妇、堂侄孙姑、侄孙女、堂侄孙女、曾任孙妇、曾侄孙女等。

不是上述亲属关系的,就是出五服了。

扩展资料:

演变

本来的五服指的是五种孝服,后来,五服也指代五辈人。

血缘关系中五服的计算方法:由于古代一夫一妻,有时有妾,因此,同父又同母的是一服,即所谓“同胞”、“一奶同胞”;同父不同母的是二服,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贾环。同祖父的是三服,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贾琏,同曾祖父的是四服,例如《红楼梦》中荣国府贾政与宁国府的贾敬;同高祖父的是五服。

比如在山东胶东半岛一带,有“五服之内为亲”的说法,就是利用上面那句话,往上推五代,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凡是血缘关系在这五代之内的都是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为五服。五服之后则没有了亲缘关系,也可以通婚。一般情况下,家里有婚丧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内的人参加。

现代实行一夫一妻制,除非父亲离婚、丧偶后再婚再生育,一二服之间的区别通常消失,因此计算起来会令人困惑,错以为五服就是五代,实际上五服只四代。从祖父开始向上,不再分别妻妾的子女。

另外,对于长辈及晚辈的称呼实际上也是有相应的说法的。

由自己开始,上一辈为父亲,父之父为祖,祖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由自己往下,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kun)孙,晜孙之子为礽孙,礽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五服

二、人常说“出五服”,什么是“五服”

五服指的是五种丧服,在中国古代社会,以丧服来表示亲属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尊卑关系。五服制罪原文是“准五服以制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具体原则是:服制越近,即血缘关系越亲,卑犯尊的处罚越重,尊犯卑的处罚越轻。如果服制越远,则表明血缘关系越疏远,这种情况下,卑犯尊的处罚越轻,尊犯卑处罚越重。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父子相互之间的犯罪,如父亲打骂儿子,儿子没有控告的权利,即父亲免罪,如果儿子打骂父亲,则要处死,所以五服制罪的本质是维护家族的等级制。

在《晋律》中第一次将五服制罪即“服制”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从此确立了后世的法定亲属等级制度。

五服具体指的是斩衰(同 ,音崔,指丧服)、齐衰、大功(功同工,指做工,大功即做工粗)、小功(做工细)、缌麻。斩衰是用很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缝边,像斧斩一样,故名斩衰。穿这种丧服服丧三年,用于臣、子、妻、妾为君、父、夫服丧。齐衰则是缝边的生麻布做成。大功和小功则是用熟麻布作成,只是做工不同。缌麻是细的熟麻布做成。服丧时间依次减少,有一年、九月、五月、三月。

从自己开始,上到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到子、孙、曾孙、玄孙,同时还有上述亲属的旁亲,都是有服亲,叫内亲。母亲一系叫外亲,服制只有一世,仅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和姨表兄弟,其他人则是无服亲。同时,期亲指父系亲属,大功亲指祖父系亲属,小功亲指曾祖父系亲属,缌麻亲指高祖父系亲属,母系亲属均列入缌麻亲中。

唐朝法律继承了晋律的以服制制罪的传统,并加以发展,明确具体地列入律条。五服制罪体现了礼教要求的“亲亲尊尊”原则,越亲近的就越应该爱敬,如果侵害则要严惩。同时,财物上越亲的越应照顾,所以儿子偷着拿父母的钱财并不算偷,最多被训斥。

在依照五服制罪时,和现代人人平等的法律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古代社会中,一种行为有罪无罪,或者罪刑轻重,常常取决于当事人之间是否有五服内的亲属关系,以及关系远近。同样是斗殴,打了一般人,罪较轻,打了自己的长辈尊亲,如大功以上亲属,罪行尤为严重要入十恶之一的“不睦”罪,要受死刑。古代社会的法律等级制在五服制罪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三、出五服是什么意思?

出五服的意思是:亲属关系超过五代。

比方以某人为第一代,他儿子是第二代,孙子是第三代,曾孙是第四代,玄孙是第五代,第五代又称“五服顶子”,到这儿还没出五服,而到第六代就出五服了。

简介

至于五服的由来,我认为很可能跟以前人的寿命和生育年龄有关!以前人差不多20岁就当爹了,也就是20岁有第二代,然后40岁有第三代,60岁有第四代,80岁有第五代,五世同堂的场景在很多家庭中还是能见到的,而等第六代出生,最初的那位老祖宗就已经100岁了。

以前能活到这个年纪的人就很少了!第一代这位还活着的时候,后代们都算一家人,为了显得家族人丁兴旺,五服顶子的堂兄弟们一起排行也没问题;而等第一代去世了,第二代的兄弟就可以分家了。

四、民间出五服的说法是怎么回事,五服是指什么呢?

五服在古代指的就是五种孝服,不同亲疏关系的亲属去世了,就需要穿对应的孝服;在现代指的就是自己的亲族关系,往上数五辈,再往下数五辈,加上自己一共九辈,所以也称为九族。很多人以为五服就是五代人,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属于望文生义。

五服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礼仪·丧服》之中,《礼仪》是儒家十三经之一,详细地记载了周代贵族生活中的各种类型的礼仪,例如冠礼、婚礼、丧礼等等。《礼仪》中的丧服篇对于五服进行了描述,五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不同的等级,按由重到轻依次排列。

1、斩衰

五服之中最重的丧服,斩衰的意思就是一点都不掩饰的展现自己的悲伤。一般来讲斩衰的制作材料是最粗的生麻布,并且不对衣服边进行处理。适用人群:儿子、养子、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女儿、长孙(长子已死)、妻妾,并且需要穿孝服三年。

2、齐衰

第二等的丧服,衣服的材料为粗麻布,并且将衣服边处理整齐,用来和斩衰进行区别。齐衰的适用条件比较复杂,并且从古到今也有许多变化。齐衰的服期也是根据关系不同而变化的,分为三年、一年、九月、五月、三月不等。

3、大功

大功,也被称为“大红”,衣服的制作材料为粗熟麻布,服期一般是九个月,适用人群大概是: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母等等。

4、小功

小功,也被称为“上功”,制作材料为稍粗熟麻布,服期基本上是五个月,适用人群大概是:为伯叔祖父母、为堂伯叔父母、为已嫁堂姊妹、兄弟妻等等。

5、缌麻

五服之中最轻的丧服,制作材料为较细熟麻布,服期为三个月,这个算是丧礼中最轻的了,并且适用人群为:为女婿、外甥、外孙、为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等等。

五、农村地区常说的“出五服”是什么意思?

五服在古代主要分两层含义,一是政治含义,划分统治范围的等级和义务;二是一种礼仪仪式,以血缘亲疏划分的不同丧服。“五服”说最早见《尚书·禹贡》,规定以王几为中心,每五百里一划,由近及远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每一服要给王缴纳不同的赋税,服从不同的义务。这是政治层面的“五服”,体现了“家天下”的治理理念。

而农村地区常说的“五服”并非政治区划,而是有血缘关系的父系大家庭内的服丧规定。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等级理念在血缘大家庭中一种影射。西周时的宗法制,西汉时的“独尊儒术”、西晋时将“五服”制度纳入法典等都一步一步加深了父系大家庭的管理权威,形成了千年来大大小小的家族存在的形式。

《仪礼·丧服》篇中制定的五等丧服,由重至轻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即为五服。根据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每一服都有特定的人群履行特定的义务。斩衰(音摧),最重的丧服,着粗麻布衣,丧服上衣名衰,因而得名,表示心痛到不修边幅,莫大的哀痛,服期三年。一般是诸侯为天子,臣为君。

普通家庭里一般是直系亲属,妻妾、子女(未嫁女)、嫡长孙等。齐衰,也着粗麻布衣,但衣服有缉边,服期分三年、一年、五月、三月。子妇为公婆齐衰三年,夫为妻,男子为庶母、叔伯、兄弟等服一年,已嫁女为父母,孙辈辈祖父母皆服一年。大功,亦作“大红”,服期为九个月,一般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等。

小功,又称“上红”,服期五个月,一般为伯叔祖父母、未嫁祖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等。缌麻,服期三个月,是男子为本宗族之曾祖父、族父母、族兄弟,以及外孙、外甥、妻之父母等。同五世祖的亲属“素服”,但已出五服。故《礼记·大传》云:“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

其后,五服也演变代指五辈人,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在五辈之内皆为亲戚,成为五服,出五服后就算没有亲缘关系,就不用参加家里的婚丧嫁娶之事了。

六、有谁能告诉“出五服”是什么意思?

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亲属关系超过五代,不再为之服丧,叫做出服,也叫出五服。

本宗九族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和旁系亲属)都是“有服亲属”,称为“内亲”。内亲在丧事期间要为死者服丧,关系亲近者居丧服制愈重、关系疏远者居丧服制愈轻,依次递减。母系血缘的服制只有一世,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兄弟和姨表兄弟,是为“外亲”。

“服制”按服丧期限和丧服的粗细不同,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种等级,即谓“五服”。所谓的“期服亲”是指父系亲属、“大功服亲”是指祖父系亲属、“小功服亲”是指曾祖父系亲属、“缌麻服亲”是指高祖父系亲属,母系一世的亲属同属于缌麻服亲。

扩展资料

“出五服”看似是一种宗族现象,但实际上包含了很多古代统治者所灌入的政治统治因素,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中国人的行为习惯,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可以跪着和君主讲那么久话的原因了。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已经不重视服制、宗族、宗法、族谱的管理发展了,应该对于这方面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毕竟是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