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蒋经国叫建丰同志

蒋经国是蒋介石之子,又名建丰,俄语名字叫尼古拉,浙江奉化人,出生在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1920年,蒋经国就学于上海有名的万竹小学。

二、蒋经国为何叫建丰

因为蒋经国字建丰。

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扩展资料

蒋经国的主要贡献:

1、蒋经国在“行政院长”任内推动十大建设,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推行十大建设之前还在行政方面进行十项革新,使行政执行更为简廉有效,此外也颁布“政治与社会革新”的八项要点,有人将这两次革新统称为“十八项革新”。

2、在其主政台湾期间较重视本土人才,大量启用台湾本省籍官员,积极推行“本土化政策”。在其执政晚年逐步开始民主改革,即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和报禁,以及实行“民意机构改革”等,开启了台湾政治民主化之路。

3、蒋经国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反对“台湾独立”。1987年11月宣布开放部分人士赴大陆探亲,结束了近40年两岸同胞不相往来的局面。

4、在担任“行政院长”期间,蒋经国主张改革台湾人铺张餐饮陋习,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汤),使餐饮奢侈风气有所收敛。

5、较关心基层民众的生活,据报道,其每年超过200次亲自下乡走访,以了解地方实际需要。同时也很注重偏远乡村建设,落实水电及基础医疗卫生建设,减少城乡差距,使台湾的乡村建设程度较进步。

由于其作风亲民,深受台湾民众的好评。当他在台湾逝世的消息传出,不少台湾民众曾闻声痛哭。迄今为止,在对以往几位台湾领导人的民调中,他仍是最受台湾民众肯定的一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蒋经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字

三、下属称蒋经国为“建丰同志”,喊错了没

喊错了。

建丰是蒋经国的表字。

根据传统礼仪,表字是年长的称呼年轻一代,上级称呼从属,和彼此之间同龄人之间互称时所用。

在中国,"礼"大于"法",礼乐是治国的根本。

下属以字相称,而不加其他的尊称来称呼蒋经国为"建丰同志",这显得很无礼。

扩展资料:

古人为何取字

古人取字绝非多此一举,因为字承载了区别于姓名的丰富意义与内涵。字可以理解为是名的一种延伸,所以后世古人根据名的含义来取字的情况很多。

而更深层次的内涵则是“字”首先代表了成年的意义。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时要举行成人礼,这标志着从孩童到成人的转变。行礼之后就可以开始享受成年人的权利但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字则是这一成年的印记。古人既已成年,就意味着会得到一定的社会地位与尊重。以前的乳名、小名等也不能再让人随意称呼,否则就显得太过轻慢无礼。因此就需要再取一个用于成人社交的尊称,这就是字。

此后,自己的名只用来表示谦逊的自称或只能由长辈、师长及位高者来称呼。而且取字的礼俗最初只由上层贵族专享,可以说整个先秦时代都是如此。因此拥有“字”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标榜其社会地位的一个象征。字的涵义如此丰富,此中的意义是姓和名所不具备的。

参考资料:表字——百度百科

四、民国时候国民党高官建丰同志是谁

蒋经国。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出生于浙江奉化,蒋介石之长子。字建丰,谱名经国,又名尼古拉。1916年入奉化武山小学,1922年入上海万竹高等小学,1924年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

1945年春天,蒋经国跟随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经国被任命为东北行营外交特派员。此后,他一直控制“三青团”,成为国民党一个派系的首脑,是他父亲的得力助手。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以后,蒋经国陪着父亲退居溪口,后来在成都登机飞往台湾。在台湾他曾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台湾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

蒋介石病逝以后,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就任台湾第六任“总统”。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1988年逝世,享年78岁。

扩展资料:

蒋经国的一生是矛盾的。

如果让人就“蒋经国”这三个字发挥联想,首先想到的,恐怕是“蒋介石的儿子”。如果让公众评价他的性格和业绩,似乎也与刚强、伟大无关。以致有人这样评价蒋氏父子:“蒋介石不如崇祯,蒋经国不如阿斗”。

事实上,蒋经国的手段并不软弱,独裁起来不逊于他的父亲。在赣南,依靠自己的特权,他指东不打西,黄赌毒望风而逃;在上海,纠集六部门“打虎”,矛头直指宋氏家族。

到了台湾,他更是情报系统的领导者,有“特务头子”的称号,台湾岛50年代的“白色恐怖”,70年代的美丽岛事件,都出自他手。

江南写了《蒋经国传》一书,对蒋氏家族的黑幕和丑闻多有揭露,终引来杀身之祸,暗杀的主谋显然和蒋经国的儿子蒋孝武有关。

从这件事,蒋经国看到的不是江南的“批逆鳞”,而是专制和独裁的恐怖,所以,他中止了戒严令,放开了报禁,放开了党禁……李敖曾经评价,蒋经国一辈子辣手摧花,临死前的几年才开始怜香惜玉,太晚。

然而,正是蒋经国这几年的怜香惜玉,开启了台湾的民主之门。蒋经国了解自己的独裁者身份,他也让自己做了最后一个独裁者。

据台湾的民意调查,当公众被问到“谁是台湾最有影响的英雄”的时候,蒋经国可以得到45%左右的选票,位居榜首,远远高于他的继任者和他的父亲。

一个独裁者,有亲民的美誉,也最受民众的爱戴,这并不矛盾,因为蒋经国最终完成了一次转变,“从独夫到伟人”的转变,这次转变,更让人看到了一个人格独立的伟人在十字路口,毅然决定不再任用蒋家后人,而把权力还给公众。这一刻,他成了真正的强者,克服了权力的诱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蒋经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蒋经国的“强悍人生”

五、谁可以称蒋经国为“建丰同志”

和蒋经国一起共事的人都可以这样称呼。

蒋经国,字建丰,国民党预备干部局、中正学社都称他“建丰”同志,不能直呼其名,不能说经国同志。蒋经国自己也有要求,说:我们都是同志,不要称呼这个职位那个职位的。

革命事起,无论国共,都流行称呼同志,以示平等。同志是一种革命化的称呼,如果是同龄的下级,在和蒋经国汇报工作时可以直接称其为“建丰同志”。

扩展资料

中国人礼大于法,礼是制度,也是程序。民国以前,讲究人都有姓、名、字、号,这些是供不同的人称呼自己使用的,有各自的用处。

名一般用于自称或署名,不能他称,即使知道别人姓什么叫什么,也不能直呼其名,一般来说直呼其名是非常不客气的。

皇帝对臣下直呼其名。由于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无需对任何人客气,因此对臣下永远连名带姓一起称呼。但也只有皇帝有此特权,即便太监代表皇帝传旨,仪式上称大臣姓名,传召完毕也不直接称名。

直系长辈对晚辈,也可以直呼其名,但是一般不带姓。蒋介石的家书里就称蒋经国为“经国吾儿”。但蒋介石对部下永远称字,生气了也只是连姓带字一起叫,比如李德邻(宗仁)。

字多是长辈用来称晚辈,上级称下级,以及平辈之间互称时所用。直系近亲长辈是可以直呼晚辈名字的,但是其他长辈为了表示对晚辈的尊重一般是要称字的。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老师、上级一定要称学生、下级的字,而不能称名,否则被认为失仪。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北平无战事》方孟敖原型是笕桥机场军官

六、为什么蒋经国被称呼为建丰同志

“建丰”是蒋经国的“字”

按照传统,称呼一个人的名是不礼貌的,一般都称呼他的字,以表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