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粽子的糯米最佳浸泡时间为多长时间?米和水的比例应该是多少?
糯米必须浸泡4个小时以上,至少4个小时,而且米和水的比例应该为一比二,这样才能使糯米柔软,吸收了糯米的水分,使黏性成分得以释放,使糯米粘稠可口,而且煮粽子时也可以节省时间
糯米分为长粒糯米和圆粒糯米。圆圆的糯米最适合包粽子。这种糯米黏性强,有很好的软糯,而长粒糯米就不那么黏了,有点像泰国香米,所以不适合做粽子。对于粽子来说,它应该是软而粘的。如果浸泡的时间长了,就会更加粘稠。
怎样泡糯米?把圆形的糯米放在一个大锅里,装满足够的水,水的量应该是糯米的四倍。最好多清洗几次,用手以一个方向搅拌几次,在水里清洗几次,,再加入到最后清洗出来的水几乎为清水后就可以了。再加入足够的水,差不多为米的四倍的水,这样的糯米就容易充分吸收水分,米粒细胞壁破裂,黏性成分被释放,水就变少了,如果水的量太少,就会暴露在空气中。糯米会因为天热而变质,浸泡久了味道就会变质,所以不能做成粽子,因此一定要加足够的水。或者可以用水温30度左右的水浸泡米水的比例为一比二,让泡出来的糯米白而有光泽,而且口感黏度适中,细而不烂。
粽子虽然好吃,但也不能一次性吃太多。因为糯米被人食用后很难消化,而且还会使血压升高,吃多了粽子还容易积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所以在吃粽子时可以选择搭配一些助消化或控血糖的食物一同食用。像麦芽水、白萝卜或白萝卜水这些都有利于消食破积的效用。另外老人和小孩子可能肠胃功能不好,吃了粽子可能会出现便秘症状,可以吃一些黑木耳、香蕉、洋葱、土豆、菠菜等,有助于通便。
二、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粽子是 端午节 的必备食品,虽然在超市就可以买到速冻粽子,但是,粽子还是自己包的好吃。包粽子要先泡米,那么,你知道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吗?下面我带你一一了解!
包粽子的米要泡的时间
糯米中的黏性存贮于细胞当中,若用水淘过马上就包粽子,即使上等糯米也不会很黏。糯米越泡会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换句话说,只要泡米的 方法 正确,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
用清水浸没糯米,每天换2~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只要每天坚持换水,糯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包粽子用什么叶
包粽子的叶子,南北各有不同,大多是根据当地的植物就地取材。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叶一般是苇叶,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称为粽叶。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一般来说,南方包粽子用的最多的叶子就是箬竹叶,也叫棕叶,是植物箬竹的叶子,北方则是用芦苇的叶子多一些。
怎样包粽子
材料:糯米900克、去皮绿豆700克、五花肉400克、带皮花生300克、虾米2把、香菇8朵、咸蛋黄6-8个、酱油、糖、盐、五香粉、料酒适量、粽叶、棕绳适量。
做法:
绿豆要提早一天泡好;五花肉切小块,用盐、糖、五香粉、酱油、料酒提早一天腌好;糯米提早5,6个小时泡好后,滤掉水,用一点点生油和盐拌匀,放一旁;粽叶煮一下,然后抹干;香菇去蒂,切条。
然后按顺序,铺一片粽叶在桌子上,先放一层糯米在中间,然后放一层绿豆,接着把五花肉、虾米、咸蛋黄、香菇、花生放在绿豆上面。接着再铺一层绿豆、一层糯米。
如果粽叶够大,可以用一片粽叶把粽子包起来,先把两面折起来,成条状,然后再上下对折,把粽子包起来。手上稍微用点力,把粽子压紧,然后用绳子捆好。
烧一大锅水,水开的时候,放粽子下去,大火煮1-1.5小时,就可以拿出来吃了。
粽子怎么保存
新鲜粽子最怕闷热,若是裸露在高温状态下,极易发霉变质,所以买回家后一定要尽快加热食用,暂不食用的,也要及时敞开袋子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并在12小时内放入冰箱冷藏,在0℃-4℃的低温冷藏状态下可以保鲜3天左右,存放在-18℃的冷冻室里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新鲜粽子千万不要放置在密封、闷热的汽车后备箱中运送回家,否则极容易发生霉变。
速冻粽子对贮存配送的要求很高,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购买放置在商超冷柜中的速冻粽子,而且要尽快回家并立即放在冰箱的冷冻室中,确保在-18℃以下贮存。速冻粽一定要在充分加热后食用,最好用水煮加热法,将粽子在沸水中煮13—15分钟后食用。
真空粽子最好放在阴凉干燥处比较稳妥,特别注意千万不要让阳光直射。粽子一般在在8-15°C下保存,抽真空包装的粽子可保存三个月,而无真空包装的粽子一般只能保存3-5日。低于8°C,糯米的结构会产生变化,质地变削和稔烂,口感变霉。
粽子食用禁忌
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粽子最好在两餐之间吃,如果做不到,中午吃为宜。由于粽子不易消化,老年人、 儿童 、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不适合多吃。
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惟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同时,在吃粽子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最好是凉拌菜,这样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而维生素本身就是一种消化酶,可促进粽子的消化。
>>>下一页更多精彩“粽子的做法介绍”
三、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01
对于包粽子的糯米泡的越久越好的,糯米最少也要泡三个小时的。糯米应该用温水进行泡,并且比例最好是一比二。糯米浸泡好之后再包粽子,这个时候细胞吸了很多的水涨破了细胞壁,可以释放出粘性物质,使粽子变的非常黏软的。
包粽子的米是一定要泡的,这样才能保证包出来的粽子更具口感。在泡糯米的时候,一定不能让糯米暴露在空气中。如果,糯米暴露在空气中,就会粉化。粽子米在泡过之后,在粽子包好之后,可以缩短煮粽子的时间。时间缩短了,就可以保证粽子的口感和特殊的米香。
糯米中的黏性存贮于细胞当中,若用水淘过马上就包粽子,即使上等糯米也不会很黏。糯米越泡会越黏,包的粽子越好吃。换句话说,只要泡米的方法正确,包粽子的米泡越久越好,至少要泡3个小时左右。
用清水浸没糯米,每天换2~3次水,浸泡几天后再包粽子,由于细胞吸水将细胞壁胀破,黏性成分释放出来,可使粽子异常黏软。只要每天坚持换水,糯米是不会变质的,但水量要足,否则米吸足水后暴露于空气中,米粒就会粉化。
包粽子的叶子,南北各有不同,大多是根据当地的植物就地取材。老北京包粽子的粽子叶一般是苇叶,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称为粽叶。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