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丁格尔生平事迹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OM,RRC(英语:Florence 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英国护士和统计学家,出生于意大利一个来自英国上流社会的家庭在德国学习护理后,曾往伦敦的医院工作。于1853年成为伦敦慈善医院的护士长。

南丁格尔于1854年10月21日和38位护士志愿者到克里米亚野战医院工作。成为该院的护士长,被称为“克里米亚的天使”;南丁格尔经常在黑夜中提灯巡视病房,又被誉为“提灯女士”(The Lady with the Lamp)。

由于南丁格尔的贡献,让昔日地位低微的护士,社会地位与形象都大为提高,成为崇高的象征。“南丁格尔”也成为护士精神的代名词。

扩展资料:

1867年建立的,位于伦敦滑铁卢广场的克里米亚纪念碑,为南丁格尔铸造了提灯铜像。

1907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将功绩勋章颁授给了南丁格尔,是首次授予女性。

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的诞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1912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决定,每两年颁发一次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作为对各国护士的国际最高荣誉奖。

马克思曾分别在德国的《新奥得报》和美国的《纽约论坛报》发表对南丁格尔的赞誉,使南丁格尔在英国外的声名得到传播。

2008年10月,香港伊利沙伯医院内的一条街道,经地政总署宣布命名为南丁格尔路(Nightingale Road)[7]。

至今“南丁格尔”泛称是为护理师的代名词,在英国和法国等地,皆设有“南丁格尔护理学校”专门培育护理师人才。而在台湾,只要是护校,其校堂一定会摆设南丁格尔的塑像,并摆置“护理师誓词”。

将毕业的“准护理师”们都必须在南丁格尔的塑像前宣誓“护理师誓词”后方能走出校门就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二、我国有哪些人得过南丁格尔奖?最好写出一两个故事

中国获奖人员名单

第29届(1983年)王琇瑛

第30届(1985年)梁季华、杨必纯、司堃范

第31届(1987年)陈路得、史美黎、张云清

第32届(1989年)林菊英、陆玉珍、周娴君、孙秀兰

第33届(1991年)吴静芳

第34届(1993年)张水华、张瑾瑜、李桂美

第35届(1995年)孙静霞、邹瑞芳

第36届(1997年)汪塞进、关小英、陆冰、孔芙蓉、黎秀芳

第37届(1999年)曾熙媛、王桂英、秦力君

第38届(2001年)吴景华、王雅屏、李秋洁

第39届(2003年)叶欣、钟华荪、李淑君、姜云燕、苏雅香、章金媛、梅玉文、李琦、陈东、巴桑邓珠

第40届(2005年)刘振华、陈征、冯玉娟、万琪、王亚丽

第41届(2007年)聂淑娟、陈海花、丁淑贞、泽仁娜姆、罗少霞

第42届(2009年)王文珍、鲜继淑、杨秋、潘美儿、张桂英、刘淑媛

第43届(2011年)吴欣娟、陈荣秀、孙玉凤、姜小鹰、赵生秀、索玉梅、陈声容、张利岩

第44届(2013年)蔡红霞、成翼娟、林崇绥、王海文、王克荣、邹德凤

第45届(2015年)杜丽群、宋静、王新华、邢彩霞、赵庆华

第46届(2017年)李秀华、杨辉、 杨惠云、 杨丽、 殷艳玲、 游建平

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表彰在护理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人员的最高荣誉奖,英国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在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首创了护理工作。

她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伤兵服务,成为护理工作者的楷模,1907年国际红十字组织在第八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设立南丁格尔奖,1912年在华盛顿举行的第9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首次颁发,该奖每2年颁发一次,每次最多50名。

扩展资料

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红十字会委员会颁发的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的护士

王琇瑛

人物贡献

为护理队伍培养人才1949年,在纪念南丁格尔诞辰时,王琇瑛在《中国护士季报》第1卷第2期上发表了“五·一二护士节感言”。

她写道:“在这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富有诗意的五月,中国青年的思绪中却充满了血和泪的回忆——民国四年的‘五·七’和‘五·九’,民国八年的‘五·四’,民国十四年的‘五卅’——是中国青年志士对于挽救祖国沦亡宣誓的日子。

由于中国青年之不死,中国得以重生。

这蕴藏着深意的‘五月’给予中国青年无限的兴奋……护士是国家保健的卫兵,这是他们工作中的信条。

国家不可一日无兵,亦不可一日无护士……”从1931年开始,王琇瑛就致力于公共卫生护理教育工作,她执教认真,治学严谨,桃李成荫。

1952年,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王琇瑛代表中华护士学会组织了第一批护士长教学队,并亲自带队到沈阳为后方医院培训了50名护士长。

她还到鸭绿江畔丹东战地医院进行考察,根据考察的结果,写出了改进战伤护理工作的建议。

1954年,王琇瑛担任北京市卫生教育科技正,负责全市中等卫生专业护士、助产士、医士等学校的调整工作。

为了提高护士长的病房管理水平,进一步整顿好北京市医院的护理工作,她为市属各医院的护士长举办了两期进修班。

请医院的院长、护理部主任为学员们讲课,通过进修学习,这些护士长后来都成为各医院护理领导工作中的骨干,为了加强公共卫生护理工作,王琇瑛在卫生局及防痨协会的配合下,于1959年,举办了一期公共卫生护理进修班,培训公共卫生护士。

南丁格尔奖发展历程

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它是为了纪念护士职业的创始人、英国护理学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奠基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而设立的。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富裕家庭,后随父母迁居英国。

1850年,她不顾家人反对,前往德国学习护理,1854年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联军与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交战,由于医疗条件恶劣,英军伤病员死亡率高达50%。

南丁格尔率领护理人员奔赴战地医院,通过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在短短数月内把伤员死亡率降至2.2%。

当地士兵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多医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她撰写的《医院笔记》、《护理笔记》等主要著作成为医院管理、护士教育的基础教材。

由于她的努力,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她的办学思想由英国传到欧美及亚洲各国,南丁格尔因此被誉为近代护理专业的鼻祖,1901年,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

1907年,为表彰南丁格尔对医疗工作的卓越贡献,英国国王授予她功绩勋章,她也成为英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妇女,1910年,南丁格尔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琇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奖章

三、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

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妇产科护士长陈声容

2004年底,陈声容参加了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队。面对重症患者,她像对待亲人一样给他们喂水喂饭、用酒精擦浴,给绝望的人们带去希望;2010年1月,她请缨赴海地地震灾区救援,忍受着酷热、胃肠炎和湿疹的煎熬,诊治患者600余人,给灾难中的人们带去希望……

2、西藏军区总医院护理部主任万琪

坚守高原护理岗位26年,万琪始终心系患者。她申报的《高原护士职业倦怠研究与对策》科研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申报的《高原脑水肿标准护理计划》已通过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审。

3、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王文珍

在数次执行重大任务中,王文珍发现一些国家十分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大量病人因而及时获救,便开始致力于急救知识的宣讲。随着“和平方舟”医院船的航迹,她走进9个国家的17所聋哑学校、孤儿院和福利院,传播健康知识。回到国内,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社区、院校,普及医学常识、传授急救技能已经成为她的习惯。

扩展资料:

我国自1983年开始参加南丁格尔奖评选活动。1983年,我国护士王琇瑛获得第二十九届南丁格尔奖章,迄今为止已有43名护士荣获南丁格尔奖章,她们为中国护理界赢得了殊荣。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由于我国护士的突出表现,共有10名护士获得第三十九届南丁格尔奖章,是历史上获奖人数最多的一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白衣天使,节日快乐 ——我军部分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剪影

四、南丁格尔用一两句话主要事迹和精神品质

南丁格尔的主要事迹:

1、创立护校:南丁格尔将英国各界人士为表彰她的功勋而捐赠的巨款作为“南丁格尔基金 ”在伦敦圣多马斯医院创建“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圣多马斯医院成立于1213年,在英国久负盛名。

2、提出了科学的护理理论:南丁格尔一生撰写了大量报告和论著,包括《护理札记》、《医院札记》、《健康护理与疾病札记》、等多部专著。最著名的是《护理札记》,阐述了护理工作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理,详细论述了对病人的观察病房卫生影响。

3、统计和卫生改革:南丁格尔制定了医疗统计标准模式,被英国各医院相继采用,被公认为一件了不起的贡献。后来,南丁格尔对于印度的农村生活,做了全面的卫生统计研究,并在印度改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南丁格尔精神就是: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好好对待照顾每一位病人。此外南丁格尔精神也是爱护弱小事物的精神和本能,它的精髓就在于奉献,无私得奉献自己的爱心,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扩展资料: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英语:Florence 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英国护士和统计学家,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英国上流社会的家庭。在德国学习护理后,曾往伦敦的医院工作。于1853年成为伦敦慈善医院的护士长。

克里米亚战争时,她极力向英国军方争取在战地开设医院,为士兵提供医疗护理。她分析过堆积如山的军事档案,指出在克里米亚战役中,英军死亡的原因是在战场外感染疾病,及在战场上受伤后没有适当的护理而伤重致死,真正死在战场上的人反而不多。

她更用了圆形图以说明这些资料。南丁格尔于1854年10月21日和38位护士到克里米亚野战医院工作。成为该院的护士长,被称为“克里米亚的天使”又称“提灯天使”。

由于南丁格尔的努力,让昔日地位低微的护士,于社会地位与形象都大为提高,成为崇高的象征。“南丁格尔”也成为护士精神的代名词。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5.12"国际护士节设立在南丁格尔的生日这一天,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

长远的社会影响:

1、以她的护理理念,“担负保护人们健康的职责以及护理病人使其处于最佳状态 ”,理念传遍世界,每所护士学校会以她的事迹为授课内容。

2、以她生日设立的国际护士节,5月12日。

3、以她名字命名的奖章“南丁格尔奖章”。

4、最大效应是:越来越多的护士会以南丁格尔为榜样,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搞好治病救人工作。但由于她用爱去对待每一个病人,导致她爱上了 她的病人,所以引申为爱上其病人的效应,即"南丁格尔效应"。

五、南丁格尔奖获奖者的英勇事迹

1、杜丽群

从事传染病护理工作30年,艾滋病专职护理12年。她创立了广西第一个艾滋病护理团队,在广西艾滋病护理零基础上探索出新的经验。她参与或指导护理艾滋病住院患者逾万人次,抗HIV治疗患者逾4千余人。她的团队为647例HIV阳性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婴儿出生后随访HIV感染率为零。

她的足迹遍及广西老少边穷地区,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义诊、媒体访谈等活动,推动抗艾公益宣传,10余万群众受益。

杜丽群是广西首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她还先后荣获精忠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50余个奖项。2013年,她当选广西第12届人大代表。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开展向杜丽群学习活动。

2、黄新

从事护理工作32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耐心温暖着她护理过的每一个病人。她致力于艾滋病防治20年,参与救治艾滋病患者200余人次;长期深入青海玉树等藏区,开展包虫病筛查工作,护理包虫病患者500余例。

2009年,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鼠疫疫情中,她第一个主动请缨到疫区一线参加救治工作,克服高海拔带来的不适,精心护理每一位患者,经过近40天的奋战,12位患者全部康复。

在2010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中,她不顾即将高考的儿子,率领红十字护理救援队投身灾区一线,实现了伤员的零感染、零死亡,治愈率100%。她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普及自救互救知识10万余人次。2013年她荣获全国医院优秀护理管理奖。

3、姜桂春

在30余年的护理职业生涯中,她始终兢兢业业地从事专业、全心全意地服务于患者。在护理工作中,每当有紧急、困难、危险的任务,她总是冲在前面,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奉献着自己的身心,帮助患者度过他们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刻。

她致力于肿瘤患者的心理研究,对肿瘤患者开展临终关怀护理;在东三省率先建立造口门诊,开创了省内造口治疗师坐诊的先例;她创造性地提出“临床护理细化管理”理念,率先将护理工作引入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她成立静脉置管维护中心,率先在省内开展B超引导下的PICC穿刺技术和ECG辅助PICC尖端定位技术。她先后荣获2项辽宁省科委科技成果奖,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辽宁省首届“十大健康卫士”。

4、宋静

从事护理工作33年,先后两次放弃去县团委工作及当医生的机会。她从1994年开始做义工,坚持送医送药下乡20年,义务照看两位老人10年,去敬老院、孤儿院做义工15年,为农村留守儿童做代理妈妈3年,为灾区困难职工、贫困患者及艾滋病家庭累计捐款4万余元。

她致力于艾滋病防治事业14年,参与救治艾滋病人2124人次。在90年代末,人们谈“艾”色变的背景下,第一个报名参加艾滋病筛查工作,骑自行车入村,把艾滋病防治知识送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

她参加过7次艾滋病普查,深入4个乡镇38个行政村,抽血筛查3000余人次,共确认HIV阳性者1771人。她多次被评为河南省艾滋病医疗救治先进工作者。

5、王进华

从事临床护理40年,她始终用仁爱之心、仁心之术呵护每一位患者。1979年,她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救护了120多位战士的宝贵生命。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她主动请缨赴抗震救灾前线,连续2个多月在灾区救治第一线。

首例在野战帐篷医院内实施的颈后路减压术患者和被困172小时的伤员在她的精心护理下顺利康复。2012年,作为医疗队队长,远赴柬埔寨执行援建柬埔寨王家军总医院任务,她带领医疗队员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组织培训,传授技术,为柬埔寨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多年来,她坚持利用节假日,带领护士下社区、进海岛,为群众和官兵提供健康咨询和康复指导。她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护士、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丁格尔奖

六、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先进事迹

王琇瑛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高级护士学校,1935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公共卫生及护理教育,获硕士学位。1936年回国,曾任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第三护校校长、北京第二医学院护理系主任、主任护师。中华全国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及全国护理科普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护理教育工作,在抗美援朝期间,第一批到鸭绿港战地培训基地培训护士长,为提高我国护理教育水平及培养护理人才做出了贡献,是国内知名的护理学专家。1983年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第二十九次奖章颁发通告,授予中国优秀的护理工作者王琇瑛国际护士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这是新中国护理工作者首次荣获的最高荣誉。

王琇瑛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高级护士学校,1935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公共卫生及护理教育,获硕士学位。1936年回国,曾任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第三护校校长、北京第二医学院护理系主任、主任护师。中华全国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及全国护理科普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护理教育工作,在抗美援朝期间,第一批到鸭绿港战地培训基地培训护士长,为提高我国护理教育水平及培养护理人才做出了贡献,是国内知名的护理学专家。1983年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第二十九次奖章颁发通告,授予中国优秀的护理工作者王琇瑛国际护士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这是新中国护理工作者首次荣获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