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著名外交官及事例
1、周恩来
1954年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经过谈判达成协议,使越南(除南方外)、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积极贯彻。他先后访问过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2、王稼祥
1949年,他担任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1951年回国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1956年当选中央书记处书记。几十年间,王稼祥总是在腹部带着热水袋工作。
解放以后,他提出过许多宝贵见解。在1958年“大跃进”中,他拒绝随风附和。1962年初,他大胆地建议应改变援外数量过大的状况,要“量力而行”,在国际斗争中不要四面树敌。这些观点被康生等批判为“三和一少”(即所谓对帝修反要和,对世界革命援助要少),随后,王稼祥难以再领导中联部工作,“文革”中又遭残酷批斗和关押。
3、李克农
全国解放后,李克农历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和中共中央情报委员会书记,在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又担任外交部副部长。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主席应邀赴苏。李克农和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等护送毛泽东安全抵达满洲里。
1950年12月,中共中央军委总情报部成立,李克农被任命为部长。
1951年曾参加朝鲜停战谈判。1954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代表之一,出席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会议。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2枚。
1955年7月1日,总参联络部改为中共中央调查部,总参副总长李克农兼任部长,并被批准列席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会议。
4、章汉夫
章汉夫,原名谢启泰,1905年10月24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1950年年初,章汉夫是建立外交部时3位副部长之一。当时他负责领导亚洲司。建部初期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建交谈判。他首先同印度谈,印方谈判代表是印驻国民党政府使馆的一秘雁谒森先生,前后谈了6次,谈得比较顺利。1950年4月1日中印正式建交后,印度快派原驻南京大使潘尼迦为驻华大使。
1967年1月,章汉夫访巴、缅回国后不久即病倒。他当时正因曾在苏州反省院关押过的历史问题接受审查。在外交部大礼堂上,造反派批斗章汉夫的夫人龚普生,逼她交代章汉夫的“罪行”,要她“划清界限”。
每当龚普生说话称呼“汉夫同志”时,造反派就厉声斥责道:“不许叫汉夫同志!”但龚普生则仍顽强地继续这样称呼。章汉夫最后还是于1968年3月被关到昌平县的秦城监狱,关了近4年,直到1972年1月含冤病逝。
5、伍修权
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8年,伍修权先后担任外交部苏欧司司长、副部长、中国驻南斯拉夫首任大使等职。1950年1月,伍修权随周恩来总理赴莫斯科参加中苏会谈,并参与起草中苏友好条约等一系列工作。
195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中国提出的“美国武装侵略台湾案”,伍修权作为中国政府特派代表赴会,在联合国讲台上慷慨陈词,严厉驳斥美国及其同伙对我国的种种诬蔑和诽谤,痛斥了美国对我国领土台湾的入侵和战争威胁,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和尊严。在担任驻南斯拉夫大使期间,他积极开展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向党中央提出建议,为建立和发展中南友好合作关系、传播两国人民的友谊,作了不懈的努力。
1958年10月-1967年4月,伍修权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并曾兼任机关党委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任外交官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任外交官有:周恩来、陈毅、姬鹏飞、乔冠华、黄华、吴学谦、钱其琛、唐家璇、李肇星、杨洁篪、王毅。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周恩来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从古至今中国外交官有哪些人,他们的事迹
曾纪泽 即曾国藩的大儿子 1881年(光绪七年)二月二十四日,曾纪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签订《中俄伊条约》,收回依犁
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也算得一位,几下东洋,不仅让世界知道了中国,还和外国进行贸易交换
周恩来,他的事迹很多,比较著名的象提出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苏武,应该也是位杰出的使节,虽然任务没完成得怎么样,但他不失民族气节,塞外放羊一十九年,难得可贵了。
顾维钧,他在近代很有名。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1919和1921年代表中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沙祖康具有很强的危机处理能力。作为中国政府代表,他于1993年8月在沙特的配合下,与美方谈判,妥善解决了“银河号”事件。作为中国外交部高级官员,他于1993年-1994年、参与了第一次朝核危机的处理。作为外交部长唐家璇的主要顾问,他于1998年参与处理南亚核危机,参加五国外长关于南亚核问题联合声明的起草和磋商,并为此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172号决议做出了贡献。作为中国大使,他参与了中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对2003年“非典事件”的处理。
我国从建国以来的外交官有那些?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任外交官有:周恩来、陈毅、姬鹏飞、乔冠华、黄华、
中国近代史史上的外交官都有哪些?
郭嵩焘(1818-1891年),1877年任清政府驻英法公使,1878年被清政府召回,从此闲居。郭嵩焘是第一个正式领衔出使西方,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人。也是洋务思想家,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郭嵩焘对西方的观察,超越了他的时代,他的主张不容于世,晚景甚为凄凉。1891年,郭嵩焘郁郁而终。
曾纪泽(1839-1890年),晚清最有影响力的外交家之一。曾先后担任驻英、法、俄大使。在沙俄侵占新疆时,与沙俄力争,改崇厚擅自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更立《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伊犁等地。中法战争时与法国谈判,立场坚定维护清国主权。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并征条约,使清政府每年增加烟税200万两白银。
张荫桓(1837-1900),1885年任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大臣,办理华工被害案交涉事宜。张荫桓多次出使欧美,了解欧美富强之理,每次归来都为皇上讲述,光绪感觉受益良多。维新失败后被发配新疆。庚子国难后,慈禧将怨恨洒在对开战有异议的大臣身上,张荫桓于1900年7月31日被杀。
郑藻如(1824-1894),咸丰元年恩科第30名乡试举人。或内阁中书衔,并得曾国藩、李鸿章赏识,办理洋务外交。1881年,郑藻如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停止华工入美20年的排华法案,郑向美国总统提出抗议,要求否决这一议案。1886年,郑藻如患病回国。
施肇基(1877-1958年),祖籍浙江余杭。1897年伍廷芳为驻美大使,施肇基为随员。回国后成为张之洞幕僚。1905年随端方戴鸿慈出国考察宪政。辛亥革命爆发后,施肇基被任命为驻美、西班牙和秘鲁公使,未及赴任,清朝灭亡。
梁诚(1864-1917),第四批留美幼童之一。回国后随张荫桓赴美,开始外交生涯。1903年,出使美国、秘鲁、古巴等国。他不负重托,争回庚子赔款多出部分用于教育,争回粤汉铁路筑路权益。在和欧美等国的交往中,表现出爱国精神和出色的外交才能。
伍廷芳(1842-1922)。中国第一个取得英国法律博士学位的人。1882年入李鸿章幕僚,其后主持办理了北洋水师停泊日本时的“崎案”,1896年为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1899年同墨西哥签订《中墨通商条约》。1907年再次出任驻美国、墨西哥、秘鲁、古巴公使。
孙宝琦(1867-1931)。年轻时有经世之志,1886年起,历任直隶道台、顺天府尹、驻外公使等职。1902年,出使法兰西,力主效法日本以图自强。1907年出使德意志,筹措讨还青岛事宜。1911年任山东巡抚,武昌起义后,宣布山东独立。
梁敦彦(1857-1924年),顺德人。是清朝最早留学美国幼童之一。1881年回国,先后在福建船政学堂、天津北洋电报学堂任教习。历任清朝汉阳海关道、天津海关道,外务部右侍郎,外务部会办大臣兼尚书,会办税务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等职。
胡惟德(1871-1933),1888年以算学中举人。1904年任出使俄钦差大臣、外交部右丞,1908年使日钦差大臣,1910年外务部大臣,1911年清末袁世凯内阁外务部副大使。1912年任民国唐绍仪内阁外交次长,历任北洋政府驻法公使兼驻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公使。1920-1925任驻日公使。
周自齐(1871-1923),早年入同文馆学习,后留学美国。1896年任驻美公使馆秘书。1899年任纽约领事,1900年任驻古巴代办。1903年任驻旧金山总领事。次年任驻美公使馆一等秘书。1908年任驻美公使馆代办,游美学务处总办。1909年任外交部左参议,后任外交部右丞。
民国时期也有很多外交官,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顾维钧、傅秉常、程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