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毒月九毒日的由来

五毒月的由来

“五毒月”的来由《印光大师 。挽救劫运篇。诫欲戒淫。保身节欲》,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端午为九毒日之首,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十天。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农历五月,是最要注意的一个月份。能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农历五月,大家慎重注意五月的九毒日。(佛教日历上皆能查到)

五毒月的禁忌

该期间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注意:正淫也要克制,邪淫更不能有)。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黄帝内经》中有段采用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方式,谈论了性生活的忌日。素女说:每年农历五月,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凡同房者不出3年必夭亡。用什么可以验证呢?取白色新布一尺,于当晚悬挂东面墙上,第二天早上观看必有血色,常有一些人突然猝死而查不出任何病因。特别是性欲重的人小心在五毒月失掉真阳,真阳一失,命不久也!

五月为天地交泰之月,阴阳混沌不分,人体脏腑气血受极大影响,保精惜命,宁神内守,安然度过,反应人身,肚里空荡荡,走步无力,没有精神。

著名养生专家董卿老师讲,人与宇宙为一体,人体五脏六腑皆受天地运行的影响,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农历五月初一禁起,戒过一月。果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今人各种突发癌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塞等,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无力,背心发热,咳嗽不止,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正当年壮之时,乃见种种不足之症,推原其故,无不因未能节欲而来。多欲伤生,断非药饵能补,好色者恃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草根树皮之品,万难益髓填精,其能滋补者,不过偏阴偏阳,藉以流通气血,及气血既亏,虽药石亦无从补救。古云「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慎无恃药可补身。

人的生命是由于淫欲而得,所以人的这种习气偏重。稍有禁戒不谨慎,多数导致死亡。古时的圣王,出于爱护子民的原故,就是夫妇之间的房事,在禁忌的日子,也令人敲响木铎(大铃),行走于街巷道路,希望以此警戒世人,不要误送了性命。其慈悲爱民是何等的无所不致呀!

到了后世,不但国家政府的法令不再提及,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儿女,也不讲说戒淫保命的道理,致使大多数少年,因此而断送了宝贵的生命,实在太可悲了!

农历五月,是一个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很容易繁殖的时候。而大家都知道,性生活是人体正气的一种消耗。在农历五月,外邪如此厉害的日子,如果我们不节制性生活,肆无忌惮的消耗正气,不正给厉害的外邪以可趁之机。此时,对人体来说,就是非常容易生病的。

有可能某位师兄在“九毒日”犯了戒,而没有染病,但是可能你已经种下了疾病的种子。虽然,科学不能证明这件事,可是谁知道呢,科学不能证明的事多着呢!

二、九毒日是哪几天2022

九毒日一般都是在端午节前后,要知道端午节就有很多特定的习俗,而且还是九毒日的第一天,所以会有很多习俗讲究,如果你不知道九毒日是哪几天,或者它的由来的话,可以看看本站提供的介绍。

九毒日是哪几天2020

按照农历的算法九毒日是指五月的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廿七。

因此2022年的九毒日分别6月25日、6月26日、6月27日、7月5日、7月6日、7月7日、7月15日、7月16日、7月17日

九毒日的由来

“五毒月”的来由《印光大师 。挽救劫运篇。诫欲戒霪。保身节欲》,农历五月通常被称为中毒月。其中,5月5日,6日,7日,15日,16日,17日以及25日,26日和27日,这九天是“天地交泰九毒日”。 “十四日”是天地的日子,总共有十天。在这十天内,您必须宽恕他人,严禁杀戮或卖霪,否则会严重伤害身体并消耗能量。

端午节是九个有毒天中的第一天,农历第五个月通常被称为有毒月。其中,还有九天的身体被破坏,精神被耗尽,这在古代是所谓的“九毒日”。其中,5月5日,6日,7日,15日,16日,17日以及25日,26日和27日,这九天是“天,地,泰九毒日”。 “十四日”是天地的日子,总共有十天。在这十天内,您必须宽恕他人,严禁杀戮或卖霪,否则会严重伤害身体并消耗能量。阴历五月是最重要的月份。能够留在不同的房间中,无论是在身心上,都具有极大的好处。因此,古代有习俗,5月,妇女被允许返回家园一个月。九毒日应该更加谨慎。端午节是九毒纪念日的第一天。因此,有许多避免邪恶和驱散毒药的仪式,例如喝雄黄酒,插入艾草等,所有这些都包含着古老智慧的传承。

在五月的农历月中,每个人都特别注意五月的第九个毒药日。 (可以在佛教日历上找到)

九毒日不能同房有科学依据吗

阴历五月是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易于繁殖的季节。这时,同房过后屋子又热又汗,会很疲惫,抵抗力也会下降,往往不注意直接用冷水浴,冷热交替过快,伤害身体。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九毒日”的太阳学术语是阴阳竞争,判断死亡和生命。因此,很容易使人的生命力受到严重伤害,必须谨慎。

根据《黄帝内经》:阴历的每个五月是天地间相遇的日子,男人和女人都尽量避免性行为。行刑就像服用毒药,很容易失去真阳,失去真阳,使阴阳失去平衡!因此,夫妻不应该尽可能地呆在同一个房间里。男性应控制食欲,饮食清淡,减少酸度,增加苦味,并有益于肝脏和肾脏。

三、“五毒月九毒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农历五月俗称“毒五月”,五月中有五天为中毒日。”

由来:

《印光·大师·挽救劫运篇·诫欲戒淫·保身节欲》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10天。这10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原因:

农历五月处于阳极转阴的节变之时。

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也变得潮湿,由于有了适合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各种毒虫、蚊蝇幼卵及微生物等进入大量繁殖期和活跃期,同时人体也极易受到湿热之邪的侵袭而发病。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生活环境简陋,医疗条件落后,农历五月因虫咬、中邪、感染瘟疫、精神烦躁等导致生病、死亡、意外的人陡然增加,正因毒虫肆虐、瘴气流行、瘟疫爆发、邪气伤身等引起古人对这个月的恐惧,故将这个月称之为“毒月”。

四、五毒月九毒日是什么意思?

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视五月为毒月,端午之日为九毒日之首。出于对入夏以后自然与生态所产生的各种巨大变化,人们心理上有诸多的恐惧,从而产生了“掩身,毋躁,止生色”等诸多禁忌,如有“忌同房”、“忌讳造屋“、“躲午”、“忌打午时水”之类事项的忌讳,其实这是由于古时人们科学知识匮乏,这才让人们逐渐形成五月忌的观念。

禁忌

该期间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

恶五月,仲夏之月,天地化生,勿以极热,勿大汗,勿曝露星宿,皆成恶疾。五月气之成也,肝脏已病,神气不行,火气渐壮,水力衰弱,宜补肾助肺,调理胃气,以顺其时。宜减酸增苦,溢肝补肾,固密精气。卧早起早,慎发泄。戒荤腥;恶五月,多泡些清热解毒的喝,可保持状态,调解运势;恶五月戒杀放生可化解灾祸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