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蛋煮多长时间才能熟(蛋几分钟煮熟)

1.1、用水煮生鸡蛋的时间:三分钟,蛋白凝固幼嫩,蛋黄半熟。

2.六分钟,蛋白凝固,蛋黄半熟。

3.十分钟,蛋全熟。

4.水煮鸡蛋做法:(1)、盐放入水中,煮滚。

5.水沸腾后,将蛋用勺子放入水中煮。

6.如果蛋壳裂开,可以加醋使蛋白凝固,以防止它流出来,煮好后马上放入冰水中,这样蛋壳会比较好剥。

7.蛋黄凝固的温度为68-71℃,蛋清凝固的温度为80℃以上。

8.(2)、煮鸡蛋时如果火太大,在蛋黄外面、凝固温度低的蛋清就会迅速凝固并且变硬,从而阻碍热量继续向蛋黄内传递,影响凝固温度较高的蛋黄凝固,使煮出来的鸡蛋清熟而蛋黄不熟。

9.如果煮的时间过长,蛋白质过度变性,鸡蛋会变得很硬,既不好吃,又影响消化吸收。

二、煮鸡蛋煮几分钟可以熟 煮鸡蛋煮多少分钟可以熟

1、煮鸡蛋,一般情况下煮8分钟即可,煮的时间太长,蛋白质物质会下降,从而影响口感以及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2、一个鸡蛋重约50克,每100克鸡蛋含蛋白质约12克,含脂肪11-15克。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营养价值很高。

三、鸡蛋煮几分钟能熟?

01

鸡蛋煮10分钟能熟,在营养方面,一般水煮10分钟以内的鸡蛋,消化率最高,营养成分基本上没有损失。但是在水中煮的鸡蛋不宜超过10分钟,这时鸡蛋内部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食用后很难被消化,还可能因长时间加热而分解出硫化物,对身体有害,所以煮鸡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如果鸡蛋在沸水中煮超过10分钟,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蛋白质结构变得更紧密,不容易与胃液中蛋白质消化酶接触,所以较难消化。所以水煮鸡蛋在10分钟以内最好,蛋品中蛋白质含有较多的蛋氨酸,经过长时间加热后,它会分解出硫化物,它与蛋黄中的铁发生反应,形成人体不易吸收的硫化铁,营养损失较多。

煮不熟的鸡蛋危害更大。生鸡蛋不但存在沙门氏菌污染问题,还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两种有害物。前者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后者能与食物中的生物素结合,导致人体生物素缺乏,产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状。而鸡蛋一经煮熟,上述两种物质才会被破坏。

煮蛋时还可掌握以下技巧,以防止营养素的流失:水必须没过蛋,否则浸不到水的地方蛋白质不易凝固,影响消化;煮前把蛋放人冷水浸泡一会儿,以降低蛋内气压;然后用中等火候,冷水煮沸,即可防止蛋壳破裂,避免营养素流失。

煮鸡蛋的时候,鸡蛋最好煮得嫩点,即开锅后再煮五六分钟就可以了,此时,鸡蛋的蛋黄刚刚凝固,食用这种状态的鸡蛋,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率最高。

四、煮鸡蛋需要几分钟能煮好?

鸡蛋一般煮6分钟到10分钟,时间短鸡蛋不熟,时间长鸡蛋就老了。6分钟,此时蛋清凝固,但蛋黄并没有完全凝固,中心处还有可以流动的溏心,鸡蛋的营养物质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只不过未必充分将细菌杀灭。

煮8分钟左右,蛋清熟了,蛋黄也微微凝固,颜色金黄,虽然此时抗营养物质被破坏,但也能将细菌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且营养保留相对完整。

煮10分钟,蛋黄中蛋白质已经变性,吃起来会有些干噎。

五、煮鸡蛋几分钟能熟 鸡蛋几分钟能煮熟

1、煮鸡蛋几分钟能熟 :5分钟。

2、一般水煮生鸡蛋大概5分钟之后熟,但鸡蛋的熟度根据时间的不同而口感不同。煮3分钟的鸡蛋,蛋清熟而软嫩,蛋黄刚要熟,略溏。煮5分钟的鸡蛋,蛋清熟嫩,蛋黄熟而不嫩。煮7分钟的鸡蛋,蛋清紧实,Q弹,蛋黄变干、颜色开始变浅黄。